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5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19
一、单项选择题
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规定,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低于15 m,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 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标准规定的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
执行。
A.20%
B.50%
C.70%
D.100%
A
B
C
D
B
2. 表征大气扩散能力强弱的是
。
A.下风向距离
B.大气扩散参数
C.污染物的形态
D.大气稳定度
A
B
C
D
B
3.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关于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风是吹向东南方向的风
B.西北风是由西北方向吹来的风
C.东南风是由东吹向南方向的风
D.西南风是由西吹向南的风
A
B
C
D
B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关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4. 在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中;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其中北方土石山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是
。
A.200 t/(km
2
·a)
B.300 t/(km
2
·a)
C.500 t/(km
2
·a)
D.1000 t/(km
2
·a)
A
B
C
D
A
在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中,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西北黄土高原区是1000 t/(km
2
·a),北方土石山区是200 t/(km
2
·a),南方红壤丘陵区是 500 t/(km
2
·a),西南土石山区是500 t/(km
2
·a),东北黑土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是 200 t/(km
2
·a)。
5. 有一建设项目在1997年12月31日前通过环评批复,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中的规定,该建设项目应执行
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A.Ⅰ时段
B.Ⅱ时段
C.Ⅲ时段
D.Ⅳ时段
A
B
C
D
A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中规定,锅炉建成使用年限分为两个阶段,执行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Ⅰ时段:2000年12月31日前建成使用的锅炉。
Ⅱ时段:2001年1月1日起建成使用的锅炉。
6. 属于环境中污染物分布的稳定状态的是
。
A.环境中某一空间位置的污染物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B.在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处处相等
C.环境中污染物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即假定污染物不随介质迁移
D.污染物在空间某一位置的浓度具有一个稳定的梯度,这个梯度不随时间变化
A
B
C
D
C
7. 在对弃渣场、取土场和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时,应该首先考虑将其恢复为
。
A.池塘
B.森林
C.草原
D.农田
A
B
C
D
D
8. 关于水质模型的空间维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大中型河流中的废水排放,横向浓度梯度(变化)较明显,需要采用一维模型进行预测评价
B.在河流水质预测评价中,一般也采用三维模型
C.大多数的河流水质预测评价采用零维模型
D.有机物降解和生物质的降解项可忽略时,可采用零维模型
A
B
C
D
D
A的正确说法是:对于大中型河流中的废水排放,横向浓度梯度(变化)较明显,需要采用二维模型进行预测评价。
B的正确说法是:在河流水质预测评价中,一般不采用三维模型。
C的正确说法是:大多数的河流水质预测评价采用一维稳态模型。
9. 水质模型的检验,要求
。
A.可以调整反应速率和第2类污染源数值
B.考虑水质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C.检验模型与标定模型所用的实测资料可以相关
D.如果计算值没有变化,则不需要再进行多组次的实测值和计算值的比较
A
B
C
D
B
A的正确说法是:不要调整反应速率和第二类污染源数值。
C的正确说法是:水质模型的检验,要求检验模型与标定模型所用的实测资料是无关的。
D的正确说法是:如果计算值没有变化,则需要再进行多组次的实测值和计算值的比较。
10. 有关航空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传声器应为有指向性的,安装地点应开阔平坦
B.测量传声器应为五指向性伪,安装地点可随意指定
C.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了两个测量点,即起飞和降落测量点
D.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了三个测量点,即起飞、降落和边线测量点
A
B
C
D
D
11. 有关规划环境影响预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包括其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
B.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包括规划方案影响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
C.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包括规划的累积影响
D.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包括规划方案影响下的生态承载能力预测
A
B
C
D
D
12.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中规定,水泥窑指水泥熟料煅烧设备,通常包括
。
A.回转窑、立窑
B.立窑、干窑
C.干窑、湿窑
D.湿窑、立窑
A
B
C
D
A
13. 能源结构是指煤、电、油、气消耗量分别占能源消耗量比重,计量单位均折合为
。
A.标准电
B.标准油
C.标准煤
D.标准气
A
B
C
D
C
14. 使用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指标进行评价,《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按污染物的
进行评价的。
A.8小时平均浓度
B.多次平均浓度
C.小时评价浓度
D.日均浓度
A
B
C
D
D
15. 某建设项目废气中S02的等标排放量是5.3×10
8
,且该项目位于平原地区,则该项目大气的评价等级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A
B
C
D
C
平原地区且等标污染负荷:2.5×10
8
<5.3×10
8
<2.5×10
9
,故为三级评价。
16. 下面生态系统中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海滨浴场
A
B
C
D
D
17. 某一印染厂排放污水,其COD的排放标准为300mg/l,最高允许排水量为50 m
3
/t,则该印染厂最高允许排放负荷为
kg/t。
A.5
B.10
C.15
D.20
A
B
C
D
C
该印染厂最高允许排放负荷:300×50×10
-3
kg/t=15kg/t。
18.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2—1996),按照标准中《附录A危险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对小白鼠(或大白鼠)经口灌胃,经过
死亡超过半数者,则该废物是具有急性毒性的危险废物。
A.12 h
B.24 h
C.48 h
D.60 h
A
B
C
D
C
19.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中规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焚烧炉渣与除尘设备收集的焚烧飞灰应分别收集、贮存和运输
B.焚烧炉渣按一般固体废物处理
C.焚烧飞灰按危险废物处理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A
B
C
D
D
20.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中规定,可以焚烧的危险废物包括
。
A.除易爆以外的危险废物
B.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
C.除医疗废物以外的危险废物
D.焚烧后产生二恶英的危险废物
A
B
C
D
A
21. 在噪声监测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声级计在测试前后用标准发生源进行校准,测量前后仪器的灵敏度相差不大于
,否则测试数据无效。
A.0.1 dB
B.0.3 dB
C.0.5 dB
D.1.0 dB
A
B
C
D
C
22. 大气环境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为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B.调查大气中各微量组分的通量
C.为环境保护做宣传
D.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A
B
C
D
C
23. 火电厂锅炉年耗煤量1000t,煤的含硫量为2%,则全年排放的二氧化硫量为
。(计算时假设燃料中有15%的硫最终残留在灰分中)。
A.20 t
B.34 t
C.40 t
D.38 t
A
B
C
D
B
全年排放的二氧化硫量为:1000×2%×85%×2×1000kg=34t。
24. 有关厂界噪声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段要选择在生产正常阶段和无雨无雪的天气
B.读数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C.大风天气应继续测量
D.一般采用同心圆布点法
A
B
C
D
A
对于厂界噪声测量,读数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大风天气不应继续测量、一般在厂界四周布点。
25. 应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
的水质标准,来计算水环境容量。
A.充分混合断面
B.不同断面
C.相同断面
D.过程混合断面
A
B
C
D
B
26. 关于筛选预测水质参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根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可以从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中筛选水质参数
B.筛选的水质参数的数目要能说明问题并不过多,并使其影响预测基本反映项目的地面水环境
C.初步分析建设项目,确定排放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D.筛选的数目要尽可能多
A
B
C
D
D
27. 在涉及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其水土保持方案之一包括“禁止在
度以上陡坡开垦种植农作物”。
A.5
B.10
C.20
D.25
A
B
C
D
D
28. 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方法不包括
。
A.现场实测法
B.类比调查法
C.模型实定法
D.实验测定法
A
B
C
D
B
29. 高斯模式的理论依据为
。
A.梯度输送理论
B.相似理论
C.统计理论
D.质量守恒理论
A
B
C
D
C
3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的规定,在99 dB噪声环境中工作的时间只允许为
。
A.1 h
B.2 h
C.3 h
D.4 h
A
B
C
D
A
31. 使用多河段模型时,在河流上设置分段断面,不正确的位置有
。
A.在一段笔直且流速稳定的河段内
B.在河流断面形状发生剧烈变化处
C.废水输入处
D.取水处
A
B
C
D
A
3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经常采用等标排放量法,在该方法中,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标准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的
标准执行。
A.二级、日均值
B.三级、一小时平均
C.二级、一小时平均
D.三级、日均值
A
B
C
D
C
33. 点声源的声音传播距离增加一倍,则噪声衰减值为
。
A.衰减1倍
B.衰减3dB
C.不变
D.衰减6 dB
A
B
C
D
D
34.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 10071—88)确定,测点置于建筑物外
以内振动敏感处,必要时,测点置于建筑物室内地面中央。
A.0.5 m
B.1.0 m
C.2.0 m
D.5.0 m
A
B
C
D
A
35.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距离增加而引起的衰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噪声的原有噪声级
B.噪声的固有频率
C.噪声的声速
D.点声源与受声点的距离
A
B
C
D
D
36. 国内外大量主观评价的调查结果表明,噪声超过
,人们感到吵闹。
A.50 dB
B.70 dB
C.55 dB
D.60 dB
A
B
C
D
C
37. 下面关于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要求中作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噪声测试一般不少于2d
B.环境空气质量测试一般不少于5d
C.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一般监测2天,每天昼夜各1次
D.水环境质量测试一般为1~3d,每天1~2次
A
B
C
D
B
B的正确说法是:环境空气质量测试一般不少于3 d。
38. 属于径流模数的计算公式是
。
A
B
C
D
C
39. 估算有限长线源产生的环境浓度时,必须考虑的是
。
A.有限长线源两端引起的“边缘效应”
B.有限长线源的源强
C.接收点的位置
D.有限长线源的长度
A
B
C
D
A
40. 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过程不包括
。
A.物理过程
B.化学过程
C.生物呼吸
D.生化过程
A
B
C
D
C
生物呼吸属生物自身的一个过程。
41. 某一方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风频,如下式:
,式中C的意义是
。
A.n方向的风频
B.统计资料中吹n方向风的次数
C.统计资料中静风总次数
D.统计资料中小风总次数
A
B
C
D
C
42. 有关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监测点位置的设置原则是代表性和实用性
B.监测布点采用环境功能区划为主兼顾均布性、主导风结合均匀性原则
C.在主导风下风向、保护目标要布点
D.监测布点的范围仅仅限于评价区内
A
B
C
D
D
D的正确说法是:监测布点的范围不仅仅限于评价区内。
43.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
A.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B.污染物的物理性质
C.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
D.水体的自净能力
A
B
C
D
D
44. 对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
考核。
A.车间处理设施或车间排放
B.车间排放口
C.厂总排放
D.外排口
A
B
C
D
A
4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中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为5.5m/s以上时停止测量
B.测量点选在居住或工作建筑物外,离任一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1 m。传声器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2m
C.测量分昼间和夜间两部分分别进行
D.不得不在室内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值5 dB
A
B
C
D
D
D的正确说法是:不得不在室内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值10dB。
46.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按
,实施编制验收监测(调查)报告、报告表以及登记卡的分类管理。
A.项目占地面积
B.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大小
C.项目实施时间长短
D.项目投资
A
B
C
D
B
47.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规定,监测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
。
A.0.1 m
B.0.3 m
C.0.5 m
D.1 m
A
B
C
D
C
48. 声源1在N点产生的声压级为100dB,声源2在N点产生的声压级为98dB,则N点总声压级为
。
A.198 dB
B.102 dB
C.99 dB
D.104 dB
A
B
C
D
B
49. 有关水环境现状调查正确的有
。
A.当上游附近有敏感区时,调查范围应考虑延长到敏感区上游
B.对于水环境为一级评价时,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丰水期和枯水期
C.当被调查的范围内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三级评价的各类水域须调查丰水期
D.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量情况
A
B
C
D
A
B的正确说法是:对于水环境为一级评价时,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
C的正确说法是:当被调查的范围内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须调查丰水期。
D的正确说法是: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量情况。
5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本导则有关水的理化性质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理化性质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体污染和水体利用方向改变两个方面
B.水理化性质改变指水体质量类型在Ⅰ~Ⅲ类范围内的变化
C.水理化性质恶化指水体质量类型由Ⅰ~Ⅲ变化为Ⅳ~Ⅴ
D.水理化性质恶化指水体质量类型由Ⅰ~Ⅳ变化为Ⅴ
A
B
C
D
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以下执行1类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有
。
A.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B.乡村居住环境
C.疗养区
D.居住区为主的区域
E.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A
B
C
D
E
BDE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一类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 削减植被破坏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有
。
A.受影响的土地必须恢复到矿山开采前的生产能力
B.表土和次表土必须分层移除和保护,然后再按照原来层次回填
C.矿山的服务期满后必须恢复到原来植被或适当的替代植物覆盖
D.农业土地的生产能力必须恢复或超过矿山开采前的状况
E.工业土地的生产能力必须恢复或超过矿山开采前的状况
A
B
C
D
E
ABCD
3. 水质模型的标定与检验,包括的内容和条件为
。
A.各实测的水质数据系列与根据其相应条件计算的水质数据的比较
B.对于所有的水质数据系列和取得某一数据系列的所有河段,可以使用不同的负荷组分、速率系数和输移系统
C.可以只有一个相似条件下的计算水质浓度和实测水质浓度的比较
D.稳态模型必须相应于稳态数据来标定和验证
E.稳态模型可以相应于非稳态数据来标定和验证
A
B
C
D
E
AD
B的正确说法是:对于所有的水质数据系列和取得某一数据系列的所有河段,均应使用相同的负荷组分,速率系数和输移系统。
C的正确说法是:要有两个或更多个相似条件下的计算水质浓度和实测水质浓度的比较。
4.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
B.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
C.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8km
D.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
E.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10km
A
B
C
D
E
AB
5. 在水质模型预测中,有关流动及混合输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单向河流而言,在利用稳态模型进行预测时,在模型中不考虑纵向离散的影响
B.对于单向河流而言,在利用稳态模型进行预测时,在模型中考虑纵向离散的影响
C.对于单向河流而言,在利用准稳态模型进行预测时,在模型中不考虑纵向离散的影响
D.对于单向河流而言,在利用准稳态模型进行预测时,在模型中考虑纵向离散的影响
E.对于单向河流而言,无论利用准稳态模型或稳态模型进行预测时,在模型中均考虑纵向离散的影响
A
B
C
D
E
AD
6. 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常见的方法有
。
A.类比分析法
B.现场调查法
C.物料平衡计算法
D.收集资料法
E.遥感方法
A
B
C
D
E
BDE
7. 城市垃圾的中转站的选址原则有
。
A.进行建设和作业最经济的地方
B.考虑便于废物回收利用及能源生产的可能性
C.居民或环境危害最小的地方
D.尽可能位于垃圾收集中心或垃圾产量多的地方
E.靠近公路干线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A
B
C
D
E
ABCDE
8. 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有
。
A.生物的迁入迁出
B.生物的繁殖率和死亡率
C.栖息地条件
D.人类干扰
E.种群密度
A
B
C
D
E
ABCD
9.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中的影响污染物最终浓度的因素有
。
A.污染物的沉降系数
B.河流流速
C.计算初试点污染物浓度
D.污染物的衰减系数
E.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
A
B
C
D
E
ABCDE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
式中 c——计算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
c
0
——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mg/L;
K——污染物的衰减系数,L/d;
K
3
——污染物的沉降系数,L/d;
u——河流流速,m/s;
x——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m。
10. 不管建设项目的评价等级为几级,建设项目都必须具备的图件有
。
A.植被类型分布图
B.地理位置图
C.工程平面布置图
D.监测布点图
E.土地利用图
A
B
C
D
E
BCDE
11. 在选用预测方法之后,还应从工程和环境两方面确定必需的预测条件,环境方面的预测条件有
。
A.布设预测点
B.确定预测范围
C.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不同阶段对水环境的影响
D.筛选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E.确定预测时段
A
B
C
D
E
ABE
12. 关于大气稳定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大气稳定度是衡量大气扩散能力的一项重要气象因素
B.从烟囱排出的废气在大气中形成羽状烟流,烟羽的形状随着气温层结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烟羽形状来估计大气稳定度
C.大气的稳定度与气温垂直递减率和绝热减温率有密切关系
D.大气稳定度分为六类
E.大气稳定度D表示稳定
A
B
C
D
E
ABCD
13.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体现在
。
A.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B.指导环境保护设计
C.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D.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E.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进行合理设计
A
B
C
D
E
ABCD
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进行合理设计是建设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要做的,而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污染排放是否达到了标准,如果未达到,则要进行重新设计,但设计并不是环境影响评价要做的。
1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日平均浓度计算应采用
。
A.联合频率法
B.典型日法
C.换算法
D.保证率法
E.典型月法
A
B
C
D
E
BCD
15. 工程分析法中的类比法,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包括
。
A.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B.产品结构的相似性
C.工艺路线的相似性
D.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E.原料的相似性
A
B
C
D
E
ABCD
16. 属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有
。
A.污染物排放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
B.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
C.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影响
D.正常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影响
E.项目污染源评价
A
B
C
D
E
ABCDE
17.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是
。
A.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B.土地利用规划
C.流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D.区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E.工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A
B
C
D
E
ABCDE
18.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对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从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这类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污染源调查
B.提出最终处置措施方案
C.污染防治措施的论证
D.厂址选择
E.固体废物的贮存方式
A
B
C
D
E
ABC
19. 某印染厂和制药厂均排放含NH
3
—N的污水,但两厂排放的污水中NH
3
—N的排放标准不同,为了计算混合排放时NH
3
—N的最高排放浓度,还应该知道的量包括
。
A.印染厂和制药厂的NH
3
—N的最高排放浓度
B.印染厂和制药厂的最高允许排水量
C.印染厂和制药厂的工业产品产量
D.受纳水体的NH
3
—N浓度
E.受纳水体的水流量及流速
A
B
C
D
E
ABC
20. 关于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技术要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污染物监测结果小于规定监测方法检出下限时,不参与总量核算
B.依据实际监测情况,确定某一监测点某一时段内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排污单位年工作的实际天数计算污染物年排放总量
C.排放总量核算项目为国家或地方规定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
D.某污染物监测结果小于规定监测方法检出下限时,参与总量核算
E.排放总量核算项目只为国家规定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
A
B
C
D
E
ABC
2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中规定,有关危险废物堆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
-7
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
-10
cm/s
B.堆放危险废物的高度应根据地面承载能力确定
C.衬里放在一个基础或底座上
D.总贮存量不超过300kg(L)的危险废物要放人符合标准的容器内,加上标签,容器放入坚固的柜或箱中,柜或箱应设多个直径不少于30mm的排气孔。不相容的危险废物要分别存放或存放在不渗透间隔分开的区域内,每个部分都应有防漏裙脚或储漏盘,防漏裙脚或储漏盘的材料要与危险废物相容
E.不相容的危险废物不能堆放在一起
A
B
C
D
E
ABCDE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中规定,有关危险废物堆放的要求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内容:
(1)衬里要能够覆盖危险废物或其溶出物可能涉及的范围;
(2)衬里材料与堆放危险废物相容;
(3)在衬里上设计、建造浸出液收集清除系统;
(4)应设计建造径流疏导系统,保证能防止25年一遇的暴雨不会流到危险废物堆里;
(5)危险废物堆内设计雨水收集池,并能收集25年一遇的暴雨24h降水量;
(6)危险废物堆要防风、防雨、防晒;
(7)产生量大的危险废物可以散装方式堆放在废物堆里。
22. 生产能力测定方法包括
。
A.随机抽样法
B.皆伐实测法
C.平均木法
D.参考权威著作提供的数据
E.类比分析法
A
B
C
D
E
ABCD
23. 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中的
。
A.对拟议的开发区各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综合论证,提出修改和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方案
B.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C.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
D.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要素的环境容量
E.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A
B
C
D
E
ABCDE
2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概括地讲包括下面内容中的
。
A.各项环保设施或工程地实际建设、管理、运行状况以及各项环保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B.监测分析评价治理设施处理效果或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
C.监测分析建设项目外排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排放达标情况
D.监测统计国家规定的八项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指标的达标情况
E.调查分析评价生态保护情况
A
B
C
D
E
ABCDE
25. 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包括
。
A.新建项目
B.改建项目
C.扩建项目
D.技术改造
E.核建设项目
A
B
C
D
E
ABCDE
26.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环境辐射监测的一般要求》(GB/T15950—1995)中规定,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在运行前阶段所需的生态资料应该收集
。
A.陆生动植物群种及生长环境
B.水生物种及生长环境
C.家畜,迁徙物种如候鸟
D.有灭绝危险的物种
E.重点保护的物种
A
B
C
D
E
ABCDE
27.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烟气抬升说法正确的有
。
A.烟气出口速度越大,抬升越高
B.环境风速越大,抬升越高
C.气温越高,抬升越高
D.烟温越高,抬升越高
E.烟囱出口半径越小,抬升越高
A
B
C
D
E
ADE
28. 固体废物按照废物来源包括
。
A.农业固体废物
B.工业固体废物
C.城市固体废物
D.危险废物
E.交通固体废物
A
B
C
D
E
ABC
2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 89—2003)中规定,石油化工行业废水污染因子包括
。
A.化学耗氧量
B.石油类
C.氰化物
D.氨氮BOD
5
E.BOD
5
A
B
C
D
E
ABCD
30. 对于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在做以下
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
A.工业用水
B.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
C.生活饮用水的水源
D.农业用水
E.渔业用水
A
B
C
D
E
BCE
31. 有关氧垂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垂曲线是表征沿河水流动方向的溶解氧分布的曲线
B.临界氧亏点的亏氧量为最大亏氧量
C.在临界亏氧点左侧,耗氧小于复氧,水中溶解氧逐渐减少
D.在临界亏氧点右侧,耗氧大于复氧,水中溶解氧逐渐增加
E.临界氧亏点的亏氧量为最小亏氧量
A
B
C
D
E
AB
C的正确说法是:在临界亏氧点左侧,耗氧大于复氧,水中溶解氧逐渐减少。
D的正确说法是:在临界亏氧点右侧,耗氧小于复氧,水中溶解氧逐渐增加。
32. 计算孤立源长期平均浓度时,需要知道以下数据中的
。
A.风向风位数
B.混合层高度
C.有效源高
D.风速
E.气温、气压
A
B
C
D
E
ABCD
33. 对于熏烟型扩散,在进行计算时关键在于
。
A.混合层高度
B.烟气抬升高度
C.烟囱有效高度
D.烟气抬升速度
E.风向、风速
A
B
C
D
E
AD
34. 海湾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包括
。
A.潮位及水深变化
B.内海水与外海水的交换周期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
D.面积与形状
E.水温、波浪的情况
A
B
C
D
E
ABE
海湾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应根据评价等级及海湾的特点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海岸形状,海底地形,潮位及水深变化,潮流状况(小潮和大潮循环期间的水流变化、平行于海岸线流动的落潮和涨潮),流入的河水流量、盐度和温度造成的分层情况,水温、波浪的情况以及内海水与外海水的交换周期等。
35.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 9133—1995)中规定,制定放射性废物分类体系的主要目标包括
。
A.需要包括的放射性废物的类型
B.被考虑的活动.
C.应用的领域(规划、运行和运行后)
D.要满足的安全目标
E.被考虑的设施
A
B
C
D
E
ABCDE
36. 下列制度中属于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是
。
A.许可证制度
B.废物审核制度
C.废物交换制度
D.三同时制度
E.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A
B
C
D
E
ABCE
废物交换制度、废物审核制度、废物申报登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属于危险废物的管理制度。
37. 按照保护的目的、方式,生态保护可分为
。
A.保护
B.恢复
C.维护
D.改造
E.重建
A
B
C
D
E
ABCE
38.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中采用的类比法包括
。
A.资料调查法
B.实地监测法
C.景观生态调查法
D.公众参与调查法
E.网络分析法
A
B
C
D
E
ABCD
39.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方法包括
。
A.定性分析方法
B.事件数分析法
C.类比法
D.事故树分析法
E.资料分析法
A
B
C
D
E
BCD
40. 环境的基本特性包括
。
A.稀缺性和价值性
B.整体性和区域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资源性和价值性
E.稀缺性和稳定性
A
B
C
D
E
BCD
稀缺性不属于环境的基本特性。
41. 大气污染的常规控制技术分为
。
A.颗粒污染净化技术
B.烟气的高烟囱排放技术
C.洁净燃烧技术
D.烟(粉)尘净化技术
E.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A
B
C
D
E
ABCDE
42. 在进行地面气象观测时,应观测下列内容中的
。
A.地面10m处的风速
B.地面10m处的风向
C.云量
D.大气温度
E.大气湿度
A
B
C
D
E
ABCDE
43. 环境质量评价,是
。
A.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
B.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
C.依据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D.说明其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
E.依据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A
B
C
D
E
ABCDE
44. 下列关于环境中的污染物说法正确的是
。
A.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B.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总量在推流迁移和分散稀释作用下不发生改变
C.非持久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水平一般是恒定的,因为大气具有运动性,他们能够被很好地均匀稀释
D.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持久性和非持久性污染物
E.非持久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水平一般是变化的,因为大气具有运动性,他们能够被很好地均匀稀释
A
B
C
D
E
ABDE
45. 现代废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
。
A.物理法
B.化学法
C.物理化学法
D.活性污泥法
E.生物法
A
B
C
D
E
ABCE
46. 大气监测布点的方法主要有
。
A.同心圆布点
B.网格布点法
C.扇形布点法
D.功能区布点法
E.对角布点法
A
B
C
D
E
ABCD
47. 工程污染和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必须满足
。
A.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B.技术上可行
C.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D.符合减污增效的要求
E.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
A
B
C
D
E
ABC
48. 下列功能中属于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的是
。
A.生产出供人类利用的牧草
B.通过树木阻挡防风和植被固土固沙,起到防止土地沙化的作用
C.涵养水资源
D.改善下垫面,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和水体
E.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A
B
C
D
E
BCDE
49. 下列关于空气质量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对于计权性指数,权重的确定是关键
B.可以是均值性指数和计权性指数
C.均值性指数认为各因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完全相同的
D.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专家判断法和其他综合分析方法
E.权重的确定只能采用专家判断法
A
B
C
D
E
ABCD
50. 属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管理范围的是
。
A.油腻废物
B.石棉
C.生活垃圾
D.废催化剂
E.金属盐酸液
A
B
C
D
E
ABDE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