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1. 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其基本硬件结构始终保持不变,一直沿袭______设计的框架。
冯·诺依曼
[解析] 约翰·冯·诺依曼,“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他提出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至今计算机仍保持着这个结构。
2. 十六进制数5BH换算成十进制数为______。
91D(或91)
[解析] 5BH=5×161+B×160=(80+11)D=91D,其中H为十六进制的标志,D为十进制的标志,D可以省略。
3. 一个标准的IP地址使用______位的二进制数表示。
32
[解析] 一个标准的IP地址分为四组,每组8位,用二进制表示,经过转换后就是一组十进制数。
4. 在______时代,人们由单向浏览网站内容升级到以网站为平台的思想互动,Blog、Wiki、Moodle、播客、Google协作平台等应用工具逐步进入教育领域,并被广泛应用。
Web 2.0
[解析] 从Web1.0升级到Web2.0时代,人们由单向浏览网站内容升级到以网站为平台的思想互动,是一种由“读”向“写”的转变。如今,继博客之后的各种Web2.0应用技术,如Wiki、Moodle、Google、微博等.以其各自的特色正在被人们广泛应用。
5. ISP指的是______。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解析]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ISP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运营企业,享受国家法律保护。
6. 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______模型。
关系
[解析] 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7. 1MB=______B。
1024×1024(或220,或1048576)
[解析] 1MB=1024kB=1024×1024B。
8. 使用IE在聊天室进行聊天的过程,采用的是______模式。
9. 接收电子邮件使用______协议。
POP3
[解析] 电子邮件中使用的发送协议是SMTP,接收协议是POP3。
10. 运行下列程序后,S的值是______。
S=0
A=l
For I=1to10
A=A*2
S=S+A
NEXT I
PRlNT S
2046
[解析] 根据程序,当I=1时,A1=2,S1=A1;当I=2时,A2=2×2=22,S2=S1+A2=A1+A2;当I=3时,A3=22×2=23,S3=S2+A3=A1+A2+A3;……依此类推,S1可看作是等比数列{A1}前1项的和,所以当程序运行完,即I=10时,S10=2×(1-210)/(1-2)=2046。
三、简答题1. 简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过程性评价的价值。
过程性评价,“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其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基础工具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创新素养。小学阶段的考试与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动态发展的非选拔性、非淘汰性的综合素质测评。所以学科测评要以学生的最优发展、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单一手段,而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能、方法、态度等方面的进步。过程性评价以其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可以对学习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测评,与信息技术的培养目标相吻合。使用过程性评价,“以评促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等。
2. 简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媒体选择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
(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时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
(4)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此外,还要考虑媒体的特性以及使用成本,可获得性、便利性、学生的偏爱等因素。
四、综合应用题1. 故障分析
小王在上网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打开QQ时可以登录,并与好友聊天。但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www.163.com却无法打开网易的网页,请列举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造成打不开网页但能上QQ的原因一般有三种:一是DNS服务器设置错误,无法进行域名解释,从而无法打开网页;二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比如:病毒感染了IE浏览器或者CPU占用率过高);三是系统文件丢失导致IE不能正常启动(如系统不稳定、软硬件的冲突)。
2. 程序设计
下面程序的功能是求方程组

的解,
请将程序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C语言程序如下:
main
{int a,b
float.x,y;
scanf("%d%d",&a,&b);
y=
① ;
x=
② ;
print(“%f,%f”,x,y);
}
①(4a-b)/3②(2b-2a)/3
[解析] 可以利用克拉默法则求方程组的解。
案例分析
案例:
某教师开设了“家乡类”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制作课,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以下五个要求展开教学:
要求1:将页面设置为A4,方向设置为“横向”。
要求2:录入家乡类相关文本。
要求3:用艺术字插入板报主题“家乡类”,插入图片“家乡.jpg”,并分别设置合适的编排方式。
要求4:选用竖排文本框录入介绍“家乡一景”的文本,并设置合适的文字环绕方式。
要求5:在版面留空区域插入适当的剪贴画,并调整适当的大小,最后调整板报整体布局。结合提供的案例回答问题:3. 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何种教学方法?
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可通过输入一首诗,编辑一篇文章、一个通知、一个板报等任务,来学习文字处理的有关操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4. 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何种学习理论基础上的?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5. 简述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和关键。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支持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自主权和中心地位。长期的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任务设计和兴趣驱动。任务驱动教学实际就是学生在“做中学”,是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地去思考、分析问题,进而学习、掌握知识的一个过程。因此,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教学设计
题51—1表

题51—2表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导入 | | |
教 学 实 录 | 讲授新课 | 教师演示申请及打 开邮箱全过程 布置练习: | 学生自主练习 声音1:老师,我登录不了,帮我看一下! 声音2:老师,我的用户名已被注册,怎么办? 声音3:老师,密码提示问题是什么意思? 声音4:老师,我忘记用户名与密码了,怎么办? 声音5:老师,老师我做好了,让我玩! |
| 总结 | …… | …… |
6. 结合题51—1表材料,写出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会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能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
7. 结合题51—1表材料,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申请电子邮箱的步骤;
教学难点:理解电子邮件地址。
8. 结合题51—2表材料,根据该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就“讲授新课”环节简要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过程。
答案要点:①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最好不要采用教师单纯讲解的讲授法,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②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不能完全脱离教材;③注意重难点突出,时间安排合理;④还要注意所安排教学顺序的合理性、逻辑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