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分类模拟题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违法特征的是
。
A.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的行为
B.行政违法是一种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C.行政违法是一种违纪行为
D.行政违法是要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为
A
B
C
D
C
[解析] 行政违法的主要特征有:①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为;②行政行为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和调整的行政关系的行为;③行政违法是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④行政违法的法律后果是承担行政责任。
2. 行政失职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行政主体对于法定的作为义务,明确表示不履行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履行,指的是
。
A.故意的行政失职
B.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失职
C.过失的行政失职
D.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失职
A
B
C
D
B
[解析] 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的不同,行政失职可以分为故意的行政失职和过失的行政失职。前者指行为人明知自己有相关的法定职责而主观上不肯履行;后者指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有相关的法定职责,但由于主观上不认真负责而疏于履行法定职责。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行政失职可以分为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失职和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失职。前者指行政主体对于法定的作为义务,明确表示不履行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履行;后者指行政主体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义务的履行期限的情况下,经行政管理相对人多次申请,仍然不予答复,或者虽然表示愿意履行,但拖延履行。A项错在故意的行政失职只符合“明确表示不履行”,而不符合“在法定期限内不予履行”。
3. 根据被越权的性质不同,行政越权可划分为
。
A.行政权外越权和行政权内越权
B.时间上的越权、空间上的越权、事务上的越权
C.纵向越权和横向越权
D.善意越权和恶意越权
A
B
C
D
A
[解析] 根据被越权的性质不同,行政越权可划分为行政权外越权和行政权内越权。根据影响行政权限因素的不同,行政越权可划分为以下三种:时间上的越权、空间上的越权、事务上的越权。根据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行政越权可划分为纵向越权和横向越权。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态度不同,行政越权可划分为善意越权和恶意越权。
4. 下列
在英国不被认为是权力滥用的情形。
A.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目的
B.不相关的考虑
C.不合理的决定
D.遗忘了其他有关事项
A
B
C
D
D
[解析] 在英国,权力滥用是越权的一种形式,具有以下三种情形:①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目的;②不相关的考虑;③不合理的决定。D项属于美国行政法所认为的滥用职权的情形。
5. 关于行政滥用职权与行政越权的区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行政滥用职权是在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范围内违法;行政越权是行政主体超越法定职权范围的违法
B.行政滥用职权是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行政越权是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
C.行政滥用职权必须是行政主体的故意行为,行政主体的过失行为不构成行政滥用职权;而行政越权既可能是行政主体的故意行为,也可能是行政主体的过失行为
D.行政滥用职权只发生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行政越权则既可能发生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也可能发生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外
A
B
C
D
B
[解析] 行政滥用职权与政越权都是行政主体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表现形式,而且都是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但二者之间行明显的区别:①违法的范围不同。行政滥用职权是在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范围内违法;行政越权是行政主体超越法定职权范围的违法。②主观方面不同。行政滥用职权必须是行政主体的故意行为,行政主体的过失行为不构成行政滥用职权;而行政越权既可能是行政主体的故意行为,也可能是行政主体的过失行为。③发生的权力范围不同。行政滥用职权只发生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行政越权则既可能发生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也可能发生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外。
6. 下列关于行政滥用职权与行政失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滥用职权可以是出于过失而导致
B.行政失职可以是一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
C.行政滥用职权与行政失职都与行政职权的行使相联系
D.行政滥用职权和行政失职都只发生在裁量权范围之内
A
B
C
D
C
7. 税务机关以某企业偷税为由,对该企业处以罚款。税务机关认定该企业偷税是根据该企业的主管部门的反映,而主管部门的反映只是根据一封匿名信,并未作任何调查、核实,而事实上该企业偷税一说纯属子虚乌有。这一情况属于事实依据错误的主要表现中的
。
A.无中生有
B.事实误会
C.证据不确凿
D.证据不足
A
B
C
D
A
[解析] 事实依据错误主要表现为四种,分别是无叫:,生有、事实误会、证据不确凿和证据不足。无中生有,即行政主体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是不存在的。事实误会,是指行政主体错误地认定甲事实为乙事实,从而根据乙事实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确凿,是指行政主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不确凿、不可靠。证据不足,是指行政主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确凿但不全面、不充分。
8. 1984年5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后,该法自同年11月1日开始生效。但是某环保部门于同年7月6日即以该法之规定对违反该法的某企业予以处罚。显然,某环保部门对某企业的处罚是错误的。这种处罚属于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
A.适用法律、法规性质错误
B.适用了尚未生效的法律、法规
C.适用法律、法规条款错误
D.适用了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
A
B
C
D
B
[解析]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八种,分别是:①必须有明文的法律、法规规定才能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在没有明文依据的情况下作出了该行政行为。②适用法律、法规性质错误。③适用法律、法规条款错误。④适用了尚未生效的法律、法规。⑤适用了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⑥行政主体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同时适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法规,而实质上却仅适用了某一个法律、法规的规定。⑦行政主体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同时适用某一法律、法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款的规定,而实质上仅适用了其中某一个条款的规定。⑧行政主体对某一行政相对人的数个违法行为在处理上应当予以并罚而未予并罚,或者不能予以并罚的却加以并罚。
9. 根据我国《进口货物许可制度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补偿贸易转为内销的,必须领取进口货物许可证。如果进出口管理部门为了减少麻烦,口头允许某公司补偿贸易转内销,这就不符合法定形式,进出口管理部门的口头批准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这属于程序违法的
。
A.省略法定步骤
B.步骤违法
C.法定步骤颠倒
D.方式违法
A
B
C
D
D
[解析] 方式违法,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方式违法通常有两种情况:①行政主体末依法定的方式作出行政行为。②行政主体作出某一行政行为采用了法定形式,但在运用该法定形式时存在缺陷、不够完善。步骤违法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步骤作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程序违法。通常包括四种情形:①省略法定步骤。②附加无根据的步骤。③法定步骤颠倒。④不遵守法定时限。本题属于方式违法中“行政主体未依法定的方式作出行政行为”的情形。
10. 根据行政裁量权的范围的不同,行政不当可以分为
。
A.主体不当、时间不当、地点不当
B.权利赋予对象不当、权利赋予量不当
C.义务科以对象不当、义务科以量不当
D.权利赋予量不当、义务科以量不当
A
B
C
D
A
[解析] 根据行政裁量权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主体不当、时间不当、地点不当。B项属于权利赋予不当的两种情形,C项是义务科以不当所包括的两种情况,D项则是干扰项。
11. 某市需抽调一批医务人员去抗洪前线,卫生局有关领导指定一名年过花甲且体弱多病的女大夫前往参加抗洪医疗队,而不指定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大夫去参加,属于
。
A.权利赋予对象不当
B.时间不当
C.义务科以对象不当
D.义务科以量不当
A
B
C
D
C
[解析] 权利赋予对象不当,是指当权利主体有权把某一权利赋予给甲、乙、丙、丁任何一人时,行政主体必须作出恰当的选择,否则虽不违法,却属不当。时间不当,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某一行政行为所选择的时间不当。义务科以对象不当,是指在合法的裁量权范围之内应对甲行政相对人科以义务而不对乙行政相对人科以义务,但是行政机关却对乙科以义务。义务科以量不当,是指在合法的自由裁量权的范围之内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应当科以较小义务的却科以较大义务,而应当科以较大义务的却科以较小义务。
12. 交通警察为了更好地维护交通秩序而任意加重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人的处罚。这属于行政滥用职权的
。
A.出于不良动机
B.背离法定目的
C.不正当的程序
D.行政行为违背客观规律
A
B
C
D
B
[解析] 背离法定目的,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结果违背了法律、法规授予行政主体该项行政职权的目的。不正当的程序,是说在程序可以由行政主体裁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不正当程序的滥用职权。主要包括选择极不合适的方式作出行政行为、省略必要的步骤、恣意增加步骤、颠倒必经的步骤实施行政行为。行政行为违背客观规律,是指行政行为虽然是一种单方行为,但行政行为都会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发生关系。本题中,警察故意加重对违章行为人的处罚,背离了法律、法规授予其行使处罚权的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
1. 根据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方式,行政违法包括
。
A.行政失职
B.行政越权
C.行政滥用职权
D.实施依据错误
E.行政应急
A
B
C
D
E
ABCD
[解析] 根据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方式,行政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失职、行政越权、行政滥用职权、实施依据错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程序违法和行政侵权等。
2. 甲市工商局作出吊销其管辖范围之外的乙市某企业的营业执照的行政决定,其行为属于
。
A.空间上的越权
B.行政越权
C.善意越权
D.行政滥用职权
E.事务上的越权
A
B
C
D
E
AB
[解析] 行政越权是指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超越法定的权限而作出了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行政许可行为。根据影响行政权限因素的不同,可分为:时间上的越权,空间上的越权和事务上的越权;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态度不同,行政越权可划分为善意越权和恶意越权。其中空间上的越权,即指行政主体超越其管辖的空间范围行使其行政职权;事务上的越权,指一个行政主体管辖依法应由另一行政主体管辖的行政事务。本题中,甲市工商局超越管辖范围作出行政决定,属于空间上的越权。
3. 行政滥用职权的特征体现在
。
A.行政主体滥用职权是在其职权范围之内进行的
B.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主观上的过失不构成滥用职权
C.行政滥用职权在客观上表现为行政主体不正当地行使行政权力
D.行政滥用职权不限于裁量行为,还包括羁束行为在内
E.行政滥用职权是超出其职权范围而进行的
A
B
C
D
E
ABC
[解析] 行政滥用职权具有如下特征:①行政主体滥用职权是在其职权范围之内进行的,确切地说是在其裁量权限范围之内进行的。超出职权范围而进行的活动属于超越职权的行为。同时,行政滥用职权不包括羁束行为在内。②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主观上的过失不构成滥用职权。这里的故意包括主观上出于不正当的动机或非法的动机。③行政滥用职权在客观上表现为行政主体不正当地行使行政权力。
4. 行政滥用职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
A.出于不良动机
B.反复无常,违反平等性和同一性原则
C.不正当的程序
D.行政行为违背客观规律
E.超越职权
A
B
C
D
E
ABCD
[解析] 行政滥用职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出于不良动机;②背离法定目的;③反复无常,违反平等性和同一性原则;④不正当的程序;⑤行政行为违背客观规律;⑥考虑了不相关的因素或没有考虑应当考虑的因素;⑦不当授权。
5. 关于滥用职权与显失公正之间的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滥用职权与显失公正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B.滥用职权与显失公正是互相交叉的两种行为
C.行政滥用职权必须出于故意;显失公正既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
D.滥用职权与显失公正都发生在裁量权范围之内
E.对行政滥用职权的认定主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并同时兼顾行为的客观结果;对显失公正的认定则表现为严格依据客观标准
A
B
C
D
E
BCDE
[解析] 滥用职权与显失公正不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互相交叉的两种行为。其主要表现为:①行政滥用职权必须出于故意;显失公正既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②二者都发生在裁量权范围之内。③对行政滥用职权的认定主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并同时兼顾行为的客观结果;对显失公正的认定则表现为严格依据客观标准。④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滥用职权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6. 王某从垃圾场拣回一捆别人丢弃的废弃钢材,公安机关却以为王某偷窃公共财物,对其处以15日行政拘留。这一情形属于
。
A.事实依据错误
B.事实误会
C.证据不足
D.证据不确凿
E.无中生有
A
B
C
D
E
AB
[解析] 事实依据错误的主要表现有:无中生有、事实误会、证据不确凿、证据不足。事实误会,是指行政主体错误地认定甲事实为乙事实,从而根据乙事实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确凿指行政主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不确凿、不可靠。证据不足,是指行政主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确凿但不全面、不充分。
7. 下列可以体现行政失职法律特征的有
。
A.行政主体在法定职权范围之外作出的行政行为
B.是一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
C.行政主体负有法定的作为义务
D.行政主体没有履行法定作为义务
E.是一种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
A
B
C
D
E
CDE
[解析] AB两项都是行政越权的法律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