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美学自考题模拟5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是指
A.审美活动与其他人生实践无关
B.审美活动只具有手段意义
C.审美活动直接是目的本身
D.审美活动直接是现实的人生实践
A
B
C
D
C
[解析] 本题在2010年4月真题第10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要点透析] 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答案为C。
2.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深刻揭示了审美对象的
A.开放性
B.非实体性
C.虚拟性
D.想象性
A
B
C
D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对象的特征。
[要点透析] 开放性指的是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韵外之致一味外之旨”正是揭示了这一点。答案为A。
3. 中国古代的诗学背后往往有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体现了审美形态的
A.历史性
B.二重性
C.兼容性
D.贯通性
A
B
C
D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形态的特征。
[要点透析] 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中国古代诗学受到哲学思想的制约正是审美形态贯通性的体现。答案为D。
4.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理论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毕达哥拉斯
D.德谟克利特
A
B
C
D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要点透析] 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哲学家。答案为C。
5. 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从而把审美与认识活动区别开来的经验主义美学家是
A.哈奇生
B.休谟
C.夏夫兹博里
D.荷加兹
A
B
C
D
B
6. “直觉是把握生命及其生成过程的唯一方法”是下列哪位哲学家的观点
A.叔本华
B.柏格森
C.维特根斯坦
D.尼采
A
B
C
D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要点透析] 柏格森认为,直觉是把握生命及其生成过程的唯一方法,它可以直接进入事物的内部,与对象融为一体。答案为B。
7. 在审美经验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想象活动
B.理解活动
C.感知活动
D.情感活动
A
B
C
D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要点透析] 情感活动一方面构成了其他各种心理因素产生的诱因,另一方面又是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因而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答案为D。
8. 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张的是
A.歌德
B.席勒
C.康德
D.黑格尔
A
B
C
D
D
[解析] 本题在2009年,4月真题第2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优美的内涵与特点。
[要点透析] 本题属于美学理论常识题,要求考生识记。
9. 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审美理解
B.审美感知
C.审美情感
D.审美想象
A
B
C
D
D
10. 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的理论是
A.游戏说
B.有意味的形式说
C.模仿说
D.集体无意识说
A
B
C
D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集体无意识说”。
[要点透析] “集体无意识说”认为艺术家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种理论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是不符合艺术创造的实际的。答案为D。
11. 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说”的美学家是
A.布洛
B.艾略特
C.克莱夫·贝尔
D.艾布拉姆斯
A
B
C
D
C
[解析] 本题在2010年4月真题第3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有意味的形式说”。
[要点透析] 英国艺术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答案为C。
12.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人的知觉能力和对象的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使主体与对象之间获得统一。那么这种关系是指
A.刺激反应
B.同化调节
C.同构对应
D.异构对应
A
B
C
D
C
13. 商业广告所表现的艺术功能是
A.教化功能
B.核心功能
C.外围功能
D.启迪功能
A
B
C
D
C
[解析] 本题在2008年4月真题第7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艺术功能的多元性。
[要点透析] 现今社会中,艺术品往往兼具审美和商品两重价值,艺术的商业广告功能是艺术品的外围功能,商业广告借助艺术意象达到宣传效果。答案为C。
14. 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
A.物质形态中
B.形式概念中
C.行为个体中
D.意象世界中
A
B
C
D
D
[解析] 本题在2009年4月真题第1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艺术的存在方式。
[要点透析] 艺术只是一切艺术品的总称,它只存在于一切具体的艺术品之中,而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所以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中。答案为D。
15. 《荷马史诗》提供了丰富的古希腊的历史资料,这反映了艺术的
A.宗教感化功能
B.认识功能
C.社会干预功能
D.审美功能
A
B
C
D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艺术功能的多元性。
[要点透析] 艺术的认识功能是指人们通过艺术品欣赏,能从虚拟的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从而增长见识。《荷马史诗》发挥的正是这种功能。答案为B。
16. 在黑格尔看来,下列最能代表象征型艺术的是
A.音乐
B.雕塑
C.建筑
D.诗歌
A
B
C
D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艺术形态的划分。
[要点透析] 黑格尔认为象征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艺术形式,“在建筑里达到它的最适合的现实和最完善的应用。”答案为C。
17. 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和客体层这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
A.罗曼·英伽登
B.盖格尔
C.汉斯立克
D.克罗齐
A
B
C
D
A
[解析] 本题在2009年4月真题第19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艺术品的层次。
[要点透析] 语音层、浯义层、图式层、客体层是现象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对艺术品的层次分类。答案为A。
18. 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的标志是下列哪部著作的发表
A.柏拉图《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美育书简》
A
B
C
D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方的美育思想。
[要点透析] 1795年席勒发表了《美育书简》,这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了。答案为D。
19. 贺拉斯提出的文艺必须具备的特性不包括
A.真实性
B.形象性
C.情感性
D.模仿性
A
B
C
D
D
20. 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A
B
C
D
C
[解析] 本题在2008年4月真题第19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寓教于乐的美育原则。
[要点透析] 本题属于美学理论常识题,要求考生识记。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悲剧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悦,使人能够
A.以悲为美
B.化悲为美
C.不以己悲
D.以喜为美
E.以丑为美
A
B
C
D
E
AB
[解析] 本题在2009年4月真题第25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悲剧理论。
[要点透析] 悲剧感的获得来自于悲剧对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揭示。在人的存在体验中,在存在价值的实现中,正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伟大与崇高,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快,使人能“以悲为美”、“化悲为美”。答案为AB。
2. 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
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
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
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
D.从主观世界向客观世界超越
E.从内在世界向外在世界超越
A
B
C
D
E
ABC
[解析] 本题在2010年4月真题第21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经验的特征。
[要点透析] 本题属于美学理论常识题,要求考生理解记忆。
3. 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有
A.直观性
B.具体性
C.非功利性
D.直接性
E.超越性
A
B
C
D
E
ACE
4. 以下属于西方画沦话语的有
A.线条的质感与韵律
B.形式的象征性和组合关系
C.色彩的情感性和色彩间的组合关系
D.色调与主题的统一
E.画得确切与真实
A
B
C
D
E
ABCDE
[解析] 本题在2008年4月真题笫23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空间艺术之绘画。
[要点透析] 本题属美学理论常识,要掌握绘画的基本语言的审美性质。
5. 审美趣味中实际上存在着的矛盾包括
A.个体性与社会性
B.主体性与客体性
C.感受性与思想性
D.特殊性与普遍性
E.工具性与价值性
A
B
C
D
E
AD
[解析] 本题在2010年4月真题第22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要点透析] 审美趣味中存在的矛盾包括个体性与社会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出现从根本上是由于审美趣味是在个体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体条件的差异性与审美经验所要求的共同性之间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和对立。答案为AD。
三、名词解释题
1. 审美意识
就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是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2. 载道说
较早可追溯到孔子,韩愈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这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文的政治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片面的。
3. 灵感
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4. 化性起伪
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所提出的,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情,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四、简答题
1. 审美境界的特点是什么?
(1)从心境上看,审美境界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和有限性,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2)从接受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其中,有限的是景和物,无限的是情、思、想象和韵味。
2. 简述劳动说的意义及缺陷。
劳动说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普列汉诺夫,他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的关系做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劳动先于艺术,并且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相一致。劳动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决定性作用。
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不能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也忽视了从物质性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所需要的一些中间环节。
3. 简述审美形态的基本特征。
(1)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2)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3)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4)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就结局而言,中西古代悲剧大相异趣,但就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而言,则中西又有相通之处。
4. 简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他认为人类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种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造成一种认知心理图式,遇到外界新事物就用这种图式去同化它,把它纳入现成的图式去解释,但当这种图式无法同化外界事物时,认知机制就设法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图式。
5. 简述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
(1)上古时期的美育思想是以乐感化。孔子把乐视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通过乐化达到天人和谐。
(2)朱熹认为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消融渣滓”的过程,以此实现天人和人际间的和谐,提升人格,完善人生。
(3)李渔指出戏曲的情节、文词都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
中国现代的美育思想:
(1)蔡元培率先引入“美育”一词,他强调了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情”,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2)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
(3)王国维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五、论述题
1.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1)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从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并且,审美活动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2)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客体,可以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面对同一个客体也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
(3)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永远是随着人生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
因此,审美活动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它所构建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
2. 意象世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艺术意象之所以集中体现艺术品的审美特质,是由它的基本特征决定的,这些特征主要有:
(1)虚拟性。虚拟性是现实性的反面,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艺术品中,便成为艺术意境,也就同时进入了非现实的层次。比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并非实存的,经过主体创造性的加工,即虚构、虚拟,以表现一种苍凉的人生况味。
(2)感性。是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接受的直观性和具体性,主体不需要经过自觉的理性反应,仅凭感觉便可以感知到意象的存在,这就是意象的感性特征。
(3)想象性。审美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意向和想象将“意”与“象”融合一体而构成的,它本身是想象的产物,不同于普遍的直观表象和传统的人工表象或单纯的回忆表象。想象性是审美意象的最重要特征,也是艺术品超越现实,具有虚拟性的内在原因。
(4)情感性。情感是艺术熔铸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艺术意象中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形态的情感因素,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写一首诗,便想表达自己的某种心境,这都是需要付出主体情感的,没有情感的意象只能是干枯的、没有生命力的,自然也不会引起接受者的情感共鸣。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三、名词解释题
1
2
3
4
四、简答题
1
2
3
4
5
五、论述题
1
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