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1. 在剩余股利政策下,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含义是保持全部资产的负债比率。
对 错
B
[解析] 剩余股利政策下,保持目标资本结构不是指保持全部资产的负债比率,而是指保持长期有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2. 无论从何角度来讲,亏损企业的现金循环必定不能维持。
对 错
B
[解析] 亏损额小于折旧额的企业,虽然收入小于全部成本费用,但大于付现的成本费用,因为折旧和摊销费用不需要支付现金。因此,它们支付日常的开支通常并不困难。
3. 对于发行公司而言,采用自销方式发行股票具有可及时筹足资本,免于承担发行风险等特点。
对 错
B
[解析] 采用包销方式发行股票具有可及时筹足资本和免于承担发行风险等特点。
4. 长期租赁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使租赁双方得到抵税上的好处,而短期租赁的主要优势则在于能够降低承租方的交易成本。
对 错
A
[解析] 节税是长期租赁存在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所得税制度,长期租赁可能无法存在;租赁公司可以大批量购置某种资产,从而获得价格优惠,对于租赁资产的维修,租赁公司可能更内行更有效率,对于旧资产的处置,租赁公司更有经验。由此可知,承租人通过租赁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差别是短期租赁存在的主要原因。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5. 考虑所得税的影响时,项目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计算出来的方案净现值比采用直线折旧法大。
对 错
A
[解析] 考虑所得税的影响时,项目采用加速折旧法时,其前期的折旧抵税额就比较大,计算出的净现值也就比采用直线法下的净现值要大。
6. 假设市场利率保持不变,溢价发行债券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下降。
对 错
B
[解析] 只有“分期付息”的溢价债券价值才会逐渐下降。
7. 企业价值评估既提供了企业价值的大小,又提供了影响企业价值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因此,在价值评估过程中可以不过分关注最终结果而着重关注在评估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信息。
对 错
A
[解析] 企业价值评估提供的信息不仅仅是企业价值的一个数字,还包括评估过程产生的大量信息。即使企业价值的最终评估值不很准确,这些中间信息也是很有意义的。因此,不要过分关注最终结果而忽视评估过程产生的其他信息。
8. 在融资租赁方式下,租赁期满,设备必须作价转让给承租入。
对 错
B
[解析] 融资租赁合同期满时,承租企业应按合同的规定,实行退租、续租或留购。
9. 公司股利的固定增长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从长期来看不可能超过公司的资本成本率。
对 错
A
[解析] 如果g大于K,根据固定增长的股票价值模型,其股票价值将是无穷大或为负数,则不具有实际意义。
10. 企业整体能够具有价值,在于它可以为投资人带来现金流量。这些现金流量可以视同为资产分别出售所获得的现金流量。
对 错
B
[解析] 企业整体能够具有价值,在于它可以为投资人带来现金流量。这些现金流量是所有资产联合起来运用的结果,而不是资产分别出售获得的现金流量。
四、计算分析题(要求列出计算步骤,除非特别指明,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 甲公司2008年12月产量及部分制造费用资料如下: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8 000元,其中:固定制造费用3 000元,变动制造费用5 000元。实际生产工时3 200小时,本月生产能量为3 000小时。制造费用预算为10 000元,其中:固定制造费用4 000元,变动制造费用6 000元。
月初在产品40件,平均完工率60%,本月投产452件,月末在产品80件,平均完工程度为40%,本月完工412件。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6小时。
要求:
(1)计算本月加工产品的约当产量;
(2)计算分析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3)计算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三因素法);
(4)结转本月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
(1)本月加工产品约当产量=80×40%+412-40×60%=420(件)
(2)变动制造费用
标准额=420×6×6 000/3 000=5 040(元)
实际额=3 200×5 000/3 200=5 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 200-420×6)×6000/3 000=1 36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 200×(5 000/3 200-6 000/3 000)=-1 400(元)
(3)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额=420×6×4 000/3 000=3 360(元)
实际额=3 200×3 000/3 200=3 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 000-4 000=-1 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3 000-3 200)×4 000/3 000=-266.67(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 200-420×6)×4 000/3 000=906.67(元)
(4)结转本月变动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5 04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 360
贷: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 400
变动制造费用 5 000
结转本月固定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3 36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906.67
贷: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 000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 266.67
固定制造费用 3 000
2. 已知某公司与甲零件有关的信息如下:
甲零件的年需求数量为36000件(假设每年360天),购买价格每单位100元,储存变动成本为0.3元,订货成本每次600元,一次到货,订货至到货的时间间隔为26天。
要求:
(1)按照基本模型计算的最优经济订货量为多少;
(2)库存甲零件还剩多少时就应补充订货;
(3)若该零件也可以自制,每天产量预计为200件,该公司已具备生产该零件的完全生产能力且无法转移,每次生产准备成本为4000元,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1元,单位自制变动成本为80元,求零件自制的经济批量;
(4)比较按经济批量模型外购和自制方案的总成本,并作出采用何种方案的决策。

因为自制方案的总成本较低,所以应选择自制方案。
3. A和B公司普通股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如下,两种股票预期的相关系数是 -0.35,该组合由60%的A公司股票和40%的B公司股票组成。

要求:计算组合的风险和收益。
4. 假定某存货的年需要量为1440件,经济批量订货次数为每年10次,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25元,单位缺货成本为20元,交货时间为25天。已知交货期内的存货需要量及其概率分布为:
需要量(25×d) | 25 | 50 | 75 | 100 | 125 | 150 | 175 |
概率(Pi) | 0.05 | 0.10 | 0.15 | 0.25 | 0.20 | 0.15 | 0.10 |
若建立保险储备量,可选择保险储备量为0、25、50、75件四个方案。
要求:
计算该存货的最佳再订货点,并进行保险储备量决策。
不设保险储备量时的再订货点为=L
d=25×4=100(件)
计算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
(1)不设保险储备量(B=0),以100件为再订货点。
缺货量S
0=(125-100)×0.2+(150-100)×0.15+(175-100)×0.10
=20(件)
总成本TC(S、B)=20×20×10+0×25=4000(元)
(2)设保险储备量为25件(B=25),以125为再订货点。
缺货量S
25=(150-125)×0.15+(175-125)×0.10=8.75(件)
总成本TC(S、B)=20×8.75×10+25×25=2375(元)
(3)设保险储备量为50件(B=50),以150为再订货点。
缺货量S
50=(175-150)×0.1=2.5(件)
总成本TC(S、B)=20×2.5×10+50×25=1750(元)
(4)设保险储备量为75件(B=75),以175为再订货点。
缺货量S
75=0
总成本TC(S、B)=20×0×10+75×25=1875(元)
当B=50件,总成本为1750元,是各总成本中最低的。故应确定保险储备量为50件,或者说应确定以150件为再订货点。
5. 甲公司2007年5月份的有关资料如下:
(1)生产910件,耗用直接材料费用125 000元,直接人工40 000元,变动制造费用 17 000元,固定制造费用18 200元;
(2)变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每件20元,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30 000元。
(3)期初产成品存货为100件,总成本为18 000元(含固定制造费用1 500元),本期销售产成品500件,单价为300元,产成品成本按照先进先出法计价。
要求:
(1)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月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
(2)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
(3)分别按照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本月已销产品的成本;
(4)分别按照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本月实现的利润;
(5)说明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本月利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1)产品总成本=125 000+40 000+17 000+18 200=200 200(元)
单位成本=200 200÷910=220(元)
(2)产品总成本=125 000+40 000+17 000=182 000(元)
单位成本=182 000÷910=200(元)
(3)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月已销产品的成本
=18 000+ (500-100) ×220=106 000(元)
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本月已销产品的成本
=(18 000-1 500)+(500-100)×200×96 500(元)
(4)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月实现的利润
=500×300-106 000-500×20-30 000=4 000(元)
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本月实现的利润
=500×300-96 500-18 200-500×20-30 000=-4 700(元)
(5)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的差额=4 000-(-4 700)=8 700(元)
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两种方法下,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制造费用数值不一样。
在变动成本法下,把本月的固定制造费用(18 200元)作为本期的期间成本,在利润中扣除。
而在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制造费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期初产成品存货成本中的1 500元,另一部分是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的400件存货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400× 18 200/910=8 000(元),合计为9 500元。由此导致两种方法的利润差额=18 200-9 500=8 700(元)
五、综合题(要求列出计算步骤,除非特别指明,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 某企业年末速动比率为2;长期负债是短期投资的4倍;应收账款4 000元,是速动资产的50%,是流动资产的25%,并与固定资产相等;所有者权益总额等于营运资金;实收资本是未分配利润的2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企业资产负债表。
资产 | 金额/元 |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 金额/元 |
货币资金 | | 流动负债 | |
短期投资 | | 长期负债 | |
应收账款 | | 负债合计 | |
存货 | | 实收资本 | |
流动资产合计 | | 未分配利润 | |
固定资产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合 计 | | 合 计 | |
资产 |
金额/元 |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
金额/元 |
货币资金 |
3000 |
流动负债 |
4000 |
短期投资 |
1000 |
长期负债 |
4000 |
应收账款 |
4000 |
负债合计 |
8000 |
存货 |
8000 |
实收资本 |
8000 |
流动资产合计 |
16000 |
未分配利润 |
4000 |
固定资产 |
4000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12000 |
合 计 |
20000 |
合 计 |
20000 |
[解析]
流动资产=(4 000÷0.25)元=16 000元
固定资产=4 000元
速动资产=(4 000÷0.5)元=8 000元
存货=流动资产-速动资产=(16 000-8 000)元=8 000元
流动负债=速动资产/速动比率=(8 000÷2)元=4 000元
所有者权益=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6 000-4 000)元=12 000元
实收资本=[12 000×(2÷3)]元=8 000元
未分配利润=(12 000-8 000)元=4 000元
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固定资产=(16 000+4 000)元=20 000元
长期负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所有者权益-流动负债
=(20 000-12 000-4 000)元=4 000元
短期投资=(4 000÷4)元=1 000元
货币资金=速动资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8 000-4 000-1 000)元=3 000元
2. 资料:
(1)A公司拟开发一种新的绿色食品,项目投资成本为96万元。
(2)该产品的市场有较大不确定性,与政府的环保政策、社会的环保意识以及其他环保产品的竞争有关。预期该项目可以产生平均每年10万元的永续现金流量;如果消费需求量较大,经营现金流量为则12.5万元;如果消费需求量较小,则经营现金流量为8万元。
(3)如果延期执行该项目,一年后则可以判断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并必须做出弃取决策。
(4)等风险项目的资金成本为10%,无风险的利率为5%。
要求:
(1)计算不考虑期权的项目净现值。
(2)采用二叉树方法计算延迟决策的期权(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入下列表格),并判断应否延迟执行该项目。
不考虑期权的净现值 项 目 | 金额/万元 |
投资 | |
现金流量(年末永续年金) | |
资本成本 | |
项目价值 | |
净现值 | |
延迟期权的计算 (单位:万元)
时间(年末) | 0 | 1 |
现金流量上升百分比 | - | |
现金流量下降百分比 | - | |
现金流量二叉树 | | |
- | |
资金成本 | | |
项目期末价值二叉树 | | |
- | |
投资成本 | | |
净现值二叉树 | | |
- | |
上行投资报酬率一 | | |
下行投资报酬率 | - | |
无风险利率 | | |
上行概率 | | |
下行概率 | | |
期权价值 | | |
时间(年末) |
0 |
1 |
现金流量上升百分比 |
|
(12.5-10)/10=25% |
现金流量下降百分比 |
|
(8-10)/10=-20% |
现金流量二叉树 |
10 |
12.5 |
|
8 |
资金成本 |
10% |
|
项目期末价值二叉树 |
100 |
12.5/10%=125 |
|
8/10%=80 |
投资成本/万元 |
96 |
|
净现值二叉树 |
4 |
125-96=29 |
|
80-96=-16 |
上行投资报酬率 |
(本年流量+期末价值)/年初投资-1=(12.5+125)
/96-1=43.2292% |
|
下行投资报酬率 |
|
(8+80)/96-1=-8.3333% |
无风险利率 |
|
5% |
上行概率 |
(5%+8.3333%)/(43.2292%+8.3333%)=0.2586 |
|
下行概率 |
|
0.7414 |
期权价值 |
(29×0.2586+0×0.7414)/(1+5%)=7.50/1.05
=7.1429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