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1. 列举六位对教育学创立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著作。
(1)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2)洛克及其《教育漫话》。
(3)卢梭及其《爱弥儿》。
(4)康德及其《康德论教育》。
(5)裴斯泰洛齐及其《林哈德和葛笃德》。
(6)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
2. 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3. 简述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方法。
(3)思想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4. 简述我国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四、论述题1. 试述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主要障碍和克服障碍的办法。
(1)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主要障碍有:
①主观方面的障碍。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或接受者由于个性或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如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等)而对信息沟通产生的影响。
②客观方面的障碍。这是指接受信息的条件和可能与实际的信息量不对称所造成的沟通障碍。
③沟通渠道方面的原因。这是指沟通媒体(如电脑、电话、各种教具等)技术上的问题使沟通受到影响。
(2)克服障碍的办法有:
①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起彼此信任和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双方应对信息沟通抱积极态度,排除人为障碍。
②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发送者应使对方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所要沟通的内容。
③选择最佳沟通媒体。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场合,区别使用不同传递手段,必要时可采用多种沟通渠道。
④注意信息的时效性。信息发送要及时、适时。
⑤重视对信息的反馈。发送者发出信息后应及时了解对信息的反应,通过反馈确定信息传递的效果。
2. 试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并不会确定地转变为儿童发展的现实。一方面,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必要的外界条件;另一方面,遗传素质自身具有蕴含着生物特点的自身演变规律。正是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所特有的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自我调节机制,不停地创造着儿童生命过程中的种种变化。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儿童的发展,是作为一个生物和社会个体的儿童运用自我调节机制的活动结果,也就是说,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在这一反应过程中,主体原有的发展水平和主体赋予外界刺激的意义,是制约主体活动的关键性因素。把外在刺激与自己原有反应结构之间建立起联系,是儿童活动的实质。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社会生活的性质、社会所赋予每个社会成员的种种责任和义务,需要其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获得并展现社会文化,儿童的发展与其自身利益相关联。获得发展是儿童的权利,这种观念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共识。在获得发展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接受学校教育成为实现儿童发展权的重要保障的前提下,受教育也就当然地成为儿童权利之一。
3. 试析现代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在对所教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并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②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这既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还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并且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②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③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口语应具有准确性、教育性、艺术性等特点。
④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运用教育机智时,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3)职业道德修养。
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②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从内容上看,教师对学生的爱在较低层次上,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从较高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是由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示范性特点决定的。
五、案例分析题1. 最近,某日报社记者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信中说,“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每天早晨,我去送孩子上学,都会看到值周学生站在校门口,看到老师进入,便会举手敬礼,齐声问好,可是老师却视而不见,从未见有回敬还礼的,可如果有学生见到老师不问好,则会被批评、扣分……”
此后,记者走访了该市几所小学校,发现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一位对这位家长的意见表示赞同的校长,在接受记者的采访后送记者出门时,面对学生的“校长好”却仍然无动于衷! 一位家长感慨地说:“说到底,学校的老师没有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高高在上,才不会理会学生的敬礼。”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理论,结合案例淡谈教师如何才能把对学生的热爱落到实处。
(1)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2)该案例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应体现在方方面面。从内容上看,在低层次上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在高层次上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待。
(3)为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敬礼和问候时,也应以礼相待,以更好地“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