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四、论述题1. 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学校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
①学校制度文化一般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它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
②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③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④学校规章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其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职员工。
(2)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独特的学校制度文化会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至整个人格产生重要影响。
2. 试分析评价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
(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这一教育目的论忽视了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一教育目的论忽视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同样是片面的。
(3)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但是,制定恰当的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并要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定。
3. 试述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
(1)确立教育目标。主要有三方面:
①论证了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即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②解决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筛选教育目标的原则有二:一是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的哲学,即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二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
③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表述教育目标的方式应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2)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
①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②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四个特征: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3)有效地组织教育经验。
①主要准则有三: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②具体步骤有五:确定采用学科课程,还是核心课程等;确定与所采取的课程形式一致的逻辑顺序和原则;对于应采用系列的课、顺序的课题还是单元的问题取得一致看法;“制定一些灵活的方案或所谓的‘资源单元’,供每位教师在与某一组学生打交道时使用”;“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班上从事的特定活动”。
(4)通过适当的教育评价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程序步骤有四,即确立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情境、设计评价手段、利用评价结果。
五、案例分析题1. 某校初三语文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解读鲁迅作品《孔乙己》。一位同学说:“文章最后一段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请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老师说:“对! 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甲:“‘大约’是修饰‘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子的,而‘的确’只是修饰‘死了,这个词的,它们修饰的范围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学生乙:“我们曾经学过,一个病句不但要看它是否有语法错误,还要看它是否符合语言习惯。任何人一看这句话,都会觉得不通顺的。”(同学们都笑了)
学生丙:“鲁迅是个大文豪,他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同学们大笑)
学生丁:“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大约’是因为孔乙己已经死了那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死的消息,人们只能根据推测来判断,而推测的根据是孔乙己一生的遭遇,说明他的死是带有必然性的,所以要在后面用‘的确’这个词。又因为孔乙己很穷,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所以他死了也没有人知道得那么确切,作者只能用‘大约’以表示强调。”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老师说:“刚才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讲的也很有道理。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问题:
这位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 其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 请结合案例进行评析。
(1)这位教师主要运用了讨论法。
(2)该教师在运用讨沦法时有以下可取之处:
①能够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讨论题目。
②能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③能给予学生表达观点和意见的机会,注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3)该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也有不是之处,如未能在学生讨论结束时对讨论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结沦、答案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所讨论问题的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