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社会学概论真题2010年04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895年,在《原强》一文中首先介绍了斯宾塞及其社会学的学者是
A.康有为
B.严复
C.章太炎
D.谭嗣同
A
B
C
D
B
2. 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学的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A
B
C
D
B
3. 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介入性研究
B.问卷调查
C.社会实验方法
D.实地研究
A
B
C
D
D
[解析]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来说,实地研究和非介入性研究属于定性方法。
4. 初级社会关系是次级社会关系的基础,但社会关系大量表现为
A.初级社会关系
B.血缘关系
C.次级社会关系
D.结合关系
A
B
C
D
C
[解析] 次级社会关系与初级社会关系的特点正好相反,它是人们在初级社会关系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关系的总称,如政治关系、宗教关系等。初级社会关系是次级社会关系的基础,但社会关系大量表现为次级社会关系,这是由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5. 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
A.社会属性
B.群体属性
C.资源属性
D.价值属性
A
B
C
D
A
6. 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
A.矿产资源
B.环境资源
C.生物资源
D.替代资源
A
B
C
D
A
[解析]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环境资源,包括自然界中的光、热、空气、水和土地等等。二是生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等。三是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锡、钨、铝等金属矿产和石油、天然气、粘土、石墨等非金属矿产。
7. 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A.文化模式
B.文化集丛
C.文化特性
D.文化特质
A
B
C
D
D
[解析]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例如一只茶杯、一张弓、一辆马车、一个符号等都是文化特质。所谓最小单位,是指它可以单独地发挥一项功能,是一个最小的功能单位。
8. 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现为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两方面的是
A.反功能
B.价值功能
C.社会导向功能
D.整合功能
A
B
C
D
C
[解析] 文化的社会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知识。社会进步是人的进步,是人的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没有新的知识和技能,没有观念的更新和人道德品质的提高,社会是不可能进步的。二是积累成果。社会是一份文化遗产,这份遗产是逐步积累起来的
9.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A.哥伦比亚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哈佛学派
D.牛津学派
A
B
C
D
B
[解析]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一般认为,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A.社会批判理论
B.现象学社会学理沦
C.沟通理论
D.结构化理论
A
B
C
D
D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加芬克尔为代表的常人方法学、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布迪厄的结构主义的建构主义等。这些理论看起来是互相对立的,其实是互相补充的。
11. 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
A.价值观念社会化
B.思维社会化
C.思想社会化
D.文化社会化
A
B
C
D
A
12. 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强调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七个阶段
D.八个阶段
A
B
C
D
B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强调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并具体描述了各阶段社会化的任务。
13. 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
A.语言
B.符号
C.词汇
D.语法
A
B
C
D
B
14. 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A.内群体和外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A
B
C
D
D
[解析]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这是社会学群体研究中最经典的分类之一。
15. 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A
B
C
D
A
[解析] 在核心家庭这一类型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据有关调查表明,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自愿不育者队伍在逐年扩大。
16. 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须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这种观点来自于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
D.权变理论
A
B
C
D
A
[解析]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须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工程师泰罗和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
17. 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A.魅力型
B.传统型
C.法理型
D.法治型
A
B
C
D
B
[解析] 传统型统治建立在人们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础之上。被统治者之所以服从统治是因为这种关系已经存在于神圣的传统之中,统治者凭借传统的力量实施合法统治,同时也受到传统的约束。其最典型的形式是家长制、世袭制和封建制。
18. 反映并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的原始的关系一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制度,被称为
A.自发制度
B.派生制度
C.从属制度
D.本源制度
A
B
C
D
D
19. 属于教育制度的显功能的是
A.社会控制功能
B.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C.文凭功能
D.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功能
A
B
C
D
C
[解析] 教育制度的显功能是指与它的目标直接相关并被人们明确认识的功能,也即它在社会生活系统中的直接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二是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即把人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三是文凭功能,即确定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功能。
20. 一个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被称为
A.社区块状格局
B.社区纵向格局
C.社区条状格局
D.社区横向格局
A
B
C
D
D
21. 我国的农村社区大致有两种形态,即
A.散村和乡镇
B.散村和集村
C.乡镇和村落
D.集村和乡镇
A
B
C
D
B
[解析] 我国的农村社区大致有两种形态:散村和集村。散村由相距较近的小型自然村落构成,多则几十户,少则三五家。集村通常由大型村落单独构成,聚居人家有几十户,甚至几百户。
22. 韦伯主张从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即
A.经济、政治和社会
B.经济、政治和教育
C.经济、政治和文化
D.政治、文化和教育
A
B
C
D
A
[解析] 韦伯主张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所谓经济标准,又称财富标准。所谓政治标准,又称权力标准。所谓社会标准,即声望。
23. 美国社会学家特纳提出了两种形式的社会流动,即
A.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C.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
D.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A
B
C
D
C
24. 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是
A.违例行为
B.违法行为
C.违规行为
D.违章行为
A
B
C
D
D
25. 在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C.反叛
D.革新
A
B
C
D
B
[解析] 所谓退缩主义,是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齐了社会认可的手段。默顿认为这包括了精神性神经病患者、精神病患者、长期孤独症患者、无赖、流浪汉、游民、流氓、流浪乞丐、老酒鬼和毒品瘾君子的某些活动。
26. 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
A.宏观控制
B.外部控制
C.制度化控制
D.内在控制
A
B
C
D
C
27. 在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中,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的理论是
A.社会建构理论
B.社会解组理论
C.文化冲突理论
D.行为偏差理论
A
B
C
D
A
[解析]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人们主观建构出来的,社会问题是在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进行界定时产生的,因此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家真正面对的研究对象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某种情况如何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社套建构过程及其客观条件。
28. 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
A.夫妻离异
B.子女离家出走
C.家庭解组
D.家庭暴力
A
B
C
D
D
[解析] 家庭暴力是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暴力是指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狭义的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其中包括妻子对丈夫的暴力,但最常见的则是丈夫用武力或胁迫手段,侵犯妻子的人身权利,对其肉体和精神造成伤害的强暴行为。
29. 在社会预警系统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认识和参与社会问题防治的知识属于
A.社会干预中心
B.社会支持网
C.警示教育体系
D.监测系统
A
B
C
D
C
[解析] 社会预警系统包括调查研究机构、监测系统、社会干预中心、社会支持网、社会保障体系和警示教育体系等。
30. 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A.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
B.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C.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
D.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A
B
C
D
A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A.社会以群体为基础
B.社会以人为主体
C.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D.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E.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A
B
C
D
E
BCDE
2. 显性的冲突方式可以分为
A.争论
B.拳斗
C.械斗
D.仇斗
E.战争
A
B
C
D
E
ABCDE
[解析] 显性冲突的方式有争论、拳斗和械斗、仇斗、战争等。
3.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出现了一些变迁,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
A.家庭结构趋于复杂
B.家庭规模趋于缩小
C.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D.家庭价值观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E.家庭生活方式个性化
A
B
C
D
E
BCD
4. 现代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较具有的特征有
A.社会分工复杂
B.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
C.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D.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E.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异
A
B
C
D
E
ABDE
[解析] C项是农村社区的特征。
5. 社会控制的方式有
A.精神控制
B.法律控制
C.道德控制
D.习俗控制
E.宗教控制
A
B
C
D
E
BCDE
三、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本土化
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2. 宗教
是人们时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映。
3. 交换
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4. 私人部门
是指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
5. 社会变迁
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的变异。
四、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学的贡献。
(1)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理论。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不但有其宏观方面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其实践内容。马克思注意社会调查,把实际材料作为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恩格斯也非常重视对工人阶级状况的社会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社会调查的实践证明,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2. 简述继续社会化的意义。
(1)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2)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个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环境和要求,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3)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知识的增长与更新急剧加快的潮流,需要继续学习。
(4)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需要充实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
(5)成年人肩负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需要更加主动地继续学习。
3. 简述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
(1)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存在不是独立静止的,每一个利益群体总是处于同其他利益群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
(2)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于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
(4)协调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制、制度和社会政策,建立科学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4. 简述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
(1)以城乡划界,把人固定在自己的出生地。
(2)户籍与劳动用工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和生活资源供应制度相配套。
5. 简述全球化在一般意义上的特征。
(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
(3)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4)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五、论述题
1. 联系实际阐述新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
(1)新时期文化交流的显著特点,就是中国是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完全自主地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
(2)当前的中西文化交流也有不对等的地方,表现在物质交流、精神文化交流和互派留学生方面。
(3)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事实造成的。
(4)要改变这种不对等交流,中国只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中国民富国强,这样才能实现对等的中西文化交流。
2. 试述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及其本质。
(1)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社区建设既与国外的社区发展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我国的社区建设也具有自身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以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的性质所决定的。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中,国家通过占支配地位的国有经济以及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国有经济的集体经济,建立起隶属于国家各个部门的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城市社会,国家通过这些单位对社会成员实现直接的控制。这种管理体制我们称之为“单位制”。在单位制的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下,两个突出的表现是: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事实上是由政府进行着全方位的垂直管理;政府及其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包揽了几乎所有的社会服务。
(3)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制赖以存在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位制逐步消解。这表现在两方面:单位体制外人员的增加;传统单位的功能性转变。
(4)正是在这一体制背景下,我国政府和人民逐步认识到社区的重要作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居住地,社区可以承担从单位中剥离出来的许多社会功能,成为各项社会政策的实现场所。
(5)因此从本质上看,中国社区建设是对传统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三、名词解释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
2
3
4
5
五、论述题
1
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