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3. 若某计算机系统是由500个相同失效率的元器件构成串联系统,该计算机系统的MTBF为2×10
4 小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可靠性影响时,该计算机系统的每个元器件的失效率为
。
A.2×10-3 /h B.5×10-5 /h C.10-6 /h D.10-7 /h
A B C D
D
[解析] 设该计算机系统的每个元器件的失效率为λ(/h)。根据题意,由500个元器件构成的串联计算机系统的总失效率为各元器件的失效率的和,即为500λ(/h)。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时,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可以定义为该系统失效率(λ)的倒数。根据题意知,该计算机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2×10
4 h,即
,解得λ=10
-7 /h。
12. 按照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定义,
属于表现媒体。
A B C D
D
[解析] 媒体的概念范围相当广泛,按照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定义,媒体可以归类为如表1-3所示的几种类型。
表1-3 媒体类型表
类型
定义
举例
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 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 声音、图像等 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 指传输感觉媒体的中介媒体,即用于数据交换的编码 图像编码(JPEG、MPEG等)、文本编码(ASII码、GB2312等)和声音编码等 表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 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 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和摄像机等为输入媒体;显示器、打印机和扩音器等为输出媒体 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 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 硬盘、软盘、磁盘、光盘、ROM和RAM等 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 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 电缆、光缆和电磁波等
14. 下列关于压缩编码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啥夫曼编码将出现概率大的信源符号用长码表示,出现概率小的信源符号用短码表示 B.预测编码法、变换编码法和矢量量化编码法均属于源编码,都是有损压缩编码 C.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将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上,用较少的数据来表示大量的信息 D.信息熵编码是一种统计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编码
A B C D
A
[解析] (21)对于多媒体数据,按照压缩的原理可分为:熵编码、源编码和混合编码。其中,源编码包含预测编码法、变换编码法以及矢量量化编码法,属于有损压缩编码,见表1-4。
表1-4 压缩编码区别表
比较项
信息熵编码法
预测编码法
变换编码法
矢量量化编码法
原理
根据信息熵理论,编码时只压缩冗余而不损伤信息熵
是指去除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冗余性,只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
将给定的图像信号进行某种函数变换(如将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上),使得大量的信息能用较少的数据来表示
量化时对数据进行分组,每组数据构成一个矢量,然后以矢量为单位进行量化
性质
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
常见编码
哈夫曼编码、游程编码、算数编码等
微分脉码调制(DPCM)、Δ调制(DM)等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离散余弦变换(DCT)、离散哈达玛变换(DHT)等
啥夫曼编码是最著名的熵编码,它将出现概率太的信源符号用短码表示,而出现概率小的信源符号用长码表示,于是平均码长接近信息熵的理论值。因此,选项A的说法有误。
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的排列方式会影响I/O服务的总时间。假设每磁道划分成10个物理块,每块存放1个逻辑记录。逻辑记录R1 ,R2 ,…,R10 存放在同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安排顺序如表1-1所示。 表1-1 逻辑记录在磁盘中的安排顺序
物理块
1
2
3
4
5
6
7
8
9
10
逻辑记录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10
假定磁盘的旋转速度为20ms/周,磁头当前处在R1 的开始处。若系统顺序处理这些记录,使用单缓冲区,每个记录处理时间为4ms,则处理这10个记录的最长时间为 22 ;若对信息存储进行优化分布后,处理10个记录的最少时间为 23 。23.
A.40ms B.60ms C.100ms D.160ms A B C D
B
[解析] 根据题意“每磁道划分成10个物理块,每块存放1个逻辑记录”和“磁盘的旋转速度为20ms/周”得,系统读取每一个逻辑记录的时间t
1 =20ms/10=2ms。
如果逻辑记录R
1 ~R
10 按表1-1所示的顺序存放在同一个磁道时,根据题意“系统使用单缓冲区,每个记录处理时间为4ms”,那么当系统读出并处理完逻辑记录R
1 ,所花费的时间是t
2 =2ms+4ms=6ms。
由于处理完逻辑记录凡之后,此时磁头已转到记录凡的开始处,因此为了读出逻辑记录R
2 ,磁盘必须继续转到逻辑记录R
2 的开始处,这一过程磁头将经过8个逻辑记录,所花费的时间为t
3 =16ms。
由此可见,系统从处理完逻辑记录R
1 到处理完逻辑记录R
2 所花费的时间是t
4 =16ms+2ms+4ms=22ms。
对于逻辑记录R
3 ~R
10 处理时间的分析过程类似逻辑记录R
2 的分析过程,因此,处理按表1-1顺序存放的R
1 ~R
10 这10个记录的总时间t
5 =t
2 +t
4 ×9=6ms+22ms×9=204ms。
若要求对信息存储进行优化分布使处理10个逻辑记录的时间最少,那么就必须满足当读出前一个逻辑记录(如R
1 )并处理结束后,磁头刚好转到下一个记录(如R
2 )的开始处。
由读取一个逻辑记录的时间为2ms,处理一个逻辑记录的时间为4ms可推理出,如逻辑记录R
1 ~R
10 按表1-5所示进行分布优化时,处理10个记录的时间最少。
表1-5逻辑记录在磁盘中的安排顺序表
物理块
1
2
3
4
5
6
7
8
9
10
逻辑记录
R1
R8
R5
R2
R9
R6
R3
R10
R7
R4
优化分布后处理10个记录的总时间为t
6 =6ms×10=60ms。
24. 从表1-2关于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方案①、方案②和方案③的相关描述可以看出,它们分别对应
存储管理方案。
表1-2几种寻址方式的相关描述及其区别表
方案
说明
① 编程时必须划分程序模块和确定程序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不存在调用关系的模块可以占用相同的主板区 ② 在系统进行初始化的时候就已经将主存储空间划分成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块,并且这些块的大小在此后是不可改变的。系统将程序分配在连续的区域中 ③ 主存储空间和程序按固定大小单位进行分割,程序可以分配在不连续的区域中。在该方案中,当一个作业的程序地址空间大于主存,可以使用空间是也可以执行
A.固定分区、请求分页和覆盖 B.覆盖、固定分区和请求分页 C.固定分区、覆盖和请求分页 D.请求分页、覆盖和固定分区
A B C D
B
[解析] 操作系统的分区分配存储管理方案,是可用于多道程序的一种较简单的存储管理方式。它又可进一步分为,固定分区式(将内存用户区划分成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区域中驻留一道程序);可变分区(又称为动态分区,根据用户程序的大小,动态地对内存进行划分,各分区的大小是不定的,其数目也是可变的)。由于分区式分配方案要求每个作业占用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因此可能产生多个碎片。该分配方式的特点是,在系统进行初始化时就已经将主存储空间划分成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块,并且这些块的大小在此后是不可以改变的。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案是在分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请求调页、页面置换等功能所形成的页式虚拟存储系统。它允许只装入若干页(而非全部程序)的用户程序和数据即可启动运行,以后再通过调页功能,陆续地把即将运行的页面调入内存(即不要求作业程序连续存放),同时把暂不运行的页面换出到外存,置换时以页面为单位。该存储管理方案的特点是,主存储空间和程序按固定大小单位进行分割,当一个作业的程序地址空间大于主存可以使用的空间时也可以执行,可有效解决存储空间中“碎片”问题。 覆盖技术是指一个程序的若干程序段或几个程序的某些部分共享某一个存储空间。它要求用户清楚地了解程序的结构,并指定各程序段调入内存的先后次序(即编程时必须划分程序模块和确定程序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可见,覆盖管理的目标是逻辑扩充内存,以缓解大作业和小内存之间的矛盾。
某工厂仓库有一名保管员,该仓库可存放n箱零件。该工厂生产车间有m名工人,只要仓库空闲,工人将生产好的整箱零件放入仓库,并由保管员登记入库数量。该工厂销售部有k名销售员,只要仓库库存数能满足客户要求,便可提货,并由保管员登记出库数量。规定工人和销售员不能同时进入仓库,但是工人和工人,销售员和销售员可以同时进入仓库,其工作流程如图1-1所示。 为了利用PV操作正确地协调工人和销售员进程之间的工作,设置了信号量S1、S2和S3,它们的初值分别为n、0和1。图1-1中的a、b、e和f应分别填写 25 ;图1-1中的c、d、g和h应分别填写 26 。 29. 某条C语句如下。
structex{int x;float y;char z;)example;
则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struct结构体类型的关键字 B.x,y,z都是结构体成员名 C.struct ex是结构体类型 D.example是结构体类型名
A B C D
D
[解析] 在C语言环境中,结构体类型说明的一般形式如下。
其中,“struct”是结构体类型的关键字。
对于本试题定义的语句“struct ex{intx;float y;char z;)example;”,其中example是结构体变量名,而非结构体类型名。
在用例建模过程中,若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功能步骤,此时可以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这种用例称为 41 。在UML用例图上,将用例之间的这种关系标记为 42 。42.
A.association B.extends C.uses D.inheritances A B C D
C
[解析] 用例(use case)描述了一个与系统参与者进行交互、并由系统执行的动作序列。UML规范提供了用例之间包含(include)、扩展(extend)和泛化(generalization)3种相关性的关系,各种关系功能及区别如表1-6所示。
表1-6用例各种关系说明表
关系
关键字
描述
对应用例
包含关系
include或uses
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始用例中提取公共行为,或发现能够使用一个构件来实现某一用例的部分功能。意味着所包含的用例将始终出现
抽象用例
扩展关系
extend
将较复杂的步骤提取成专门的用例,以便简化原始用例并扩展其功能的行为。扩展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并且每次并不一定出现
扩展用例
泛化关系
generalization
描述了一般事物与该事物中特殊种类之间的关系,子用例是父用例的一种特殊形式,子用例继承了父用例所有的结构、行为和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知,抽象用例是从几个执行相同功能步骤的用例中,将公共步骤提取而成的独立用例。可见抽象用例代表某种形式的“复用”,它是降低用例之间冗余的一种工具。例如,在一个“订单输入子系统”中,创建新订单和更新订单都需要核查用户账号是否正确。那么,用例“创建新订单”、“更新订单”与用例“核查客户账号”之间是一种包含(include)关系。
对于选项A的“关联(Association)”是两个或多个特定类之间的关系,它描述了这些类元实例的联系。选项D的“继承(inheritances)”描述了子用例与父用例之间的一般关系。
设有职工实体Employee(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通信地址,家庭成员),其中通信地址记录了邮编、省、市和街道信息;家庭成员记录了职工亲属的姓名。 职工实体中的通信地址是一个 51 属性;为了将数据库模式设计的更合理,对于家庭成员属性 52 。 设关系模式R<U,F>,其中U{H,I,J,K,L},若F={H→IJ,J→K,IJK→L,L→H,L→K),则F的最小函数依赖集Fmin={ 54 },关系模式R的候选关键字是 55 。54.
A.H→I,H→J,J→K,IJK→L,L→H B.H→I,H→J,J→K,IJ→L,L→H C.H→I,H→J,J→K,IJ→L,J→K D.H→I,J→K,IJ→L,L→H,L→K A B C D
55.
A.{H}、{L}和{IJ} B.{H}、{K}和{L} C.{K}、{L}和{IJ} D.{H}、{K}、{L}和{IJ} A B C D
A
[解析] 函数依赖集F成为最小函数依赖集(或最小覆盖)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F中的任何一个函数依赖的右部仅含有一个属性;②F中不存在这样一个函数依赖X→A,使得F与F—{X→A)等价;③F中不存在这样一个函数依赖X→A,X有真子集Z使F—{X→A)U{Z→A}与F等价。 首先将函数依赖集F中左边相同的函数依赖合并,得到{H→IJ,J→K,IJK→L,L→HK);因为在F中有J→K、IJK→L,K是冗余属性,所以可以合并成IJ→L即得到新的函数依赖集{H→IJ,J→K,IJ→ L,L→HK},并由此可判知,(54)空缺处选项A是错误的。 接着对所得新的函数依赖集进行化简,进一步得到{H→I,H→J,J→K,IJ→L,L→H,L→K);由于存在L→H、H→J、J→K,因此可推导出L→K。可见在化简后的函数依赖集中L→K是冗余,可以删除,最后得到(54)空缺处的最小函数依赖集是选项B的{H→I,H→J,J→K,IJ→L,L→H}。 (54)空缺处选项C中的L→H被去掉了,导致无法从选项C的函数依赖集中根据Armstrong公理系统导出L→H,因此选项C不是正确的答案;同理,由于选项D中的H→J被去掉了,因此该选项也不是正确的答案。 在最小函数依赖集{H→I,H→J,J→K,IJ→L,L→H}中,所有函数依赖的左边属性的并集为{HIJL}。由于有L→H、H→I、H→J,因此可选候选关键字为{L};同理,由H→I、H→J、IJ→L上推导出可选候选关键字为{H};由IJ→L、J→K、L→H推导出可选候选关键字为{IJ}。可见,关系模式R的候选关键字有 3个,分别为{L}、{H}和{IJ},非主属性为{K}。因此,(55)空缺处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另外,根据第2范式(2NF)定义:若关系模式R∈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则关系模式R∈2NF。对于本试题,由于有J→K成立,非主属性K是对选候选关键字{IJ}的部分依赖,它不是完全依赖于码,因此关系模式R不属于第2范式(2NF),而是第1范式(1NF)。
56. 某数据库中有员工关系E、产品关系P、仓库关系W和库存关系I,其中:员工关系E(employeeID,name,department)中的属性为:员工编号,姓名和部门;产品关系P(productID,name,model,size,color)中的属性为: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型号,尺寸和颜色;仓库关系W(warehouseID,name,address,employeeID)中的属性为:仓库编号,仓库名称,地址和负责人编号;库存关系I(warehouseID,productID,quantity)中的属性为仓库编号,产品编号和产品数量。
若需得到在所有仓库中都存在的产品的名称,则对应的查询语句为:
A.in B.notion C.exists D.notexists
A B C D
D
[解析] “得到在所有仓库中都存在产品的名称”的查询要求可等价理解为查询这样的产品,没有一个仓库不保存该产品。所以(56)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选项D的“NOTEXISTS”。
58. 对于n个元素的关键字序列{k
1 ,k
2 ,…,k
n ),当且仅当满足关系K
i ≤K
2i 且K
i ≤K
2i+1 (2i≤n,2i+1≤n)称其为小根堆,反之则为大根堆。以下序列中,
不符合堆的定义。
A.(5,10,15,76,39,27,18) B.(5,10,18,76,39,27,15) C.(59,27,36,15,8,25,9) D.(59,36,27,15,8,25,9)
A B C D
B
[解析] 将4个选项的序列中元素放入一棵完全二叉树,如图1-7所示,以便于观察节点k
i 、k
2i 、k
2i+1 ≤n,2i+1≤n)之间的关系。按照小根堆的定义检查选项A、B的二叉树,按照大根堆的定义检查选项C、D的二叉树,显然,选项B不符合小根堆的定义。
The 71 is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of a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used by the WFMC, in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the associated interfaces are summarized. The workflow enactment service is the heart of a workflow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several 72 . In a workflow system, a process is specified using the process definition tool. Usually, processes are defined in terms of a 73 , which consists of 74 indicated using a circle, and 75 shown as a rectangle. These two components can be linked by means of a directed 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