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2. 某系统的可靠性结构框图如图6-1所示。该系统由4个部件组成,其中2、3两部件并联冗余,再与1、4部件串联构成。假设部件2、3、4的可靠度分别为0.80、0.80、0.90。若要求该系统的可靠度不低于0.75,则进行系统设计时,分配给部件1的可靠度至少应为
。
A.0.868 B.0.913 C.0.595 D.0.762
A B C D
A
[解析] 从可靠性设计角度分析,图6-1给出的是一种串并混合系统。首先考虑部件2和部件3是并联冗余结构,它们的可靠度分别为0.80,两者并联冗余的可靠度为1-(1-0.80)
2 =0.96。在此基础上,系统可以看作是部件1、可靠度为0.96的冗余部件和可靠度为0.90的部件4串联构成。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为各部件可靠度之积,若要求所构成的系统可靠度不低于0.75,设部件1的可靠度为R
1 ,则R
1 ×(1-(1-0.80)
2 )×0.9=0.75,得部件1的的可靠度
。
3. 某计算机的时钟频率为600MHz,测试该计算机的程序使用4种类型的指令。每种指令的数量及所需指令时钟数(CPI)如表6-1所示,则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约为
MIPS。
表6-1 各指令数量及其时钟数表
指令类型
指令数目(条)
每条指令需时钟数
1
14000
1
2
30000
2
3
24000
4
4
20000
6
A.106.76 B.207.32 C.308.64 D.1166.40
A B C D
C
[解析] 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平均时钟数为总时钟数除以总条数,即本试题所给出的表6-1中指令的算术平均值。
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平均时钟数
即指令的平均时钟数为1.944个时钟周期。
该计算机的速度为平均每秒钟所执行的指令条数,即其时钟在1s中有多少个1.944个时钟周期,即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08.64MIPS。其中,用MIPS表示每秒百万条指令。
18. 实施新旧信息系统转换,采用
方式风险最小。
A B C D
B
[解析] 新旧信息系统之间的转换有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见表6-4。
表6-4 系统之间的转换方式对比表
转换方式
描述
备注
直接转换
是指在确定新系统运行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终止旧系统运行 这种转换方式对人员、设备费用很节省。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一些处理过程不太复杂,数据不太重要的场合 并行转换
是指新旧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新系统正式替代旧系统。对于较复杂的大型系统,它提供了一个与旧系统运行结果进行比较的机会,可以对新旧两个系统的时间要求、出错次数和工作效率给以公正的评价 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转换方式。由于与旧系统并行工作,消除了尚未认识新系统之前的紧张和不安;其特点是安全、可靠、风险小,但费用和工作量都很大,因为在相当长时间内系统要两套班子并行工作 分段转换
又称逐步转换、向导转换、试点过渡法等。这种转换方式实际上是直接转换与并行转换方式的结合。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代替旧系统。那些在转换过程中还没有正式运行的部分,可以在一个模拟环境中继续试运行 这种转换方式既保证了可靠性,又不至于费用太大。但是,这种分段转换要求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即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都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就无法实现这种分段转换的设想
根据程序局部性理论,Denning提出了工作集理论。工作集是进程运行时被频繁访问的页面集合。在进程运行时,如果它的工作页面都在 25 内,能够使进程有效地运行,否则会出现频繁的页面调入/调出现象。假设窗口尺寸为10,在某一段时间内,进程所访问的逻辑页面顺序如图6-4所示,那么在t1时刻的工作集是 26 。 26.
A.{1,2,3,4,5,6,7} B.{1,2,3,4,4,5,6,7,7,7} C.{1,2,3,4,5,6,7,9} D.{4,7,5,1,7,6,2,7,3,4} A B C D
A
[解析] 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程序访存的局部性原理的实质是程序往往重复使用它刚刚使用过的数据和指令。 根据程序局部性理论,Denning提出了工作集理论。工作集是指在某段时间隔内进程所要访问的页面集合。虽然程序只需少量的几页内存就可以运行,但为了使程序更有效地运行,必须使程序的工作集全部在内存(主存储器)当中,否则会使进程在运行中频繁出现缺页中断,从而出现频繁的页面调入/调出现象。 假设窗口尺寸为10,进程按图6-4所示的顺序访问的逻辑页面,在t1 时刻的任务工作集的计算方法是:从t1 时刻开始往回数10个(窗口尺寸)页面,即(4,7,5,1,7,6,2,7,3,4),然后把这个窗口中重复的页面去除,就可得到相应的工作集是(1,2,3,4,5,6,7)。
34.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描述和分析了软件过程能力的发展和改进程度,确立了一个软件过程成熟程度的分级标准。该模型的第2级为可重复级,它包含了
等关键过程域。
A.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 B.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过程变更管理、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 C.过程变更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织过程定义、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 D.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技术变更管理、软件子合同管理
A B C D
A
[解析]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描述和分析了软件过程能力的发展和改进程度,确立了一个软件过程成熟程度的分级标准。CMM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详见表6-5。
表6-5 CMM模型概要
级别
描述
特点
关键过程域
第一级
初始级
软件过程是无序的,几乎没有明确定义的步骤,成功完全依赖个人努力和英雄式的核心任务:企业一般不具备稳定的软件开发与维护的环境,常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放弃原定的计划,而只专注于编程与测试 第二级
可重复级
在这一级别上,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成本、进度和机能,制定了必要的过程纪律,并基于以往的项目的经验来计划与管理新的项目 需求管理、配置管理,软件子合同管理、项目跟踪与监控等 第三级
已定义级
管理和工程的软件过程已经文档化、标准化,并综合成整个软件开发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所有的项目都采用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后得到的标准软件过程来发展和维护软件 组织过程定义、集成软件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等 第四级
定量管理级
在这一级别上,制定了软件工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标准,使用定量分析来不断地改进和管理软件过程。软件过程和产品的质量都被开发组织的成员所理解和控制,因此软件产品具有可预期的高质量 定量的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理 第五级
优化级
通过来自过程质量反馈和来自新观念、新技术的反馈使过程能持续不断地改进。可见整个企业将会把重点放在对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企业会采取主动去找出过程的弱点与长处,以达到预防缺陷的目标 缺陷预防、技术变更管理过程变更管理
CMM是对软件组织进化阶段的描述,随着软件组织定义、实施、测量、控制和改进其软件过程,软件组织的能力经过这些阶段逐步前进。该模型的第2级为可重复级,它包含了选项A的“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等关键过程域。
在一个客户信息系统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客户:个人客户和集团客户。对于个人客户,系统中保存了其客户标识和基本信息(包括姓名、住宅电话和E-mail);对于集团客户,系统中保存了其客户标识,以及与该集团客户相关的若干个联系人的信息(联系人的信息包括姓名、住宅电话、E-mail、办公电话和职位)。 根据上述描述,得到了如图6-5所示的UML类图,其中类“客户”的属性有 41 ;类“人”的属性有 42 。 46. 图6-6UML类图所示意的设计模式的意图是
。
A.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该状态
B.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C.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D.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A B C D
B
[解析] 图6-6UML类图所描绘的设计模式中的迭代器(Iterator)模式。其设计意图是: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备忘录(Memento)模式的设计意图是: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 享元(Flyweight)模式的设计意图是: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原型(Prototype)模式的设计意图是: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UML提供了5种对系统动态方面建模的图,其中 49 对系统行为组织和建模; 50 之间是同构的。 51. 若对表6-2按
进行运算,可以得到表6-3。
表6-2 商品列表 表6-3 商品运算结果
条形码
商品名
价格
条形码
商品名
价格
01020210
牙刷
3
01020211
毛巾
10
01020211
毛巾
10
01020212
毛巾
8
01020212
毛巾
8
02110200
钢笔
8
01020213
铅笔
0.5
02110200
铅笔
8
A.σ条形码 =′01020211′v′02110200′(表1) B.σ商品名 =′毛巾′v′铅笔′(表1) C.σ价格 ≥8(表1) D.π1,2,3 (表1)
A B C D
C
[解析] 选项A的“σ
条形码 =′01020211′v′02110200′”,其运算结果只有条形码的值为 01020211和02110200的商品(见表6-6),而没有表6-3中条形码为01020212的商品,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
表6-6 选项A的运算结果
条形码
商品名
价格
条形码
商品名
价格
01020211
毛巾
10
02110200
钢笔
8
选项B的“σ
商品名 =′毛巾′v′铅笔′(表1)”,其运算结果只有商品名为“毛巾”和“铅笔”的商品(见表6-7),而没有商品名为“钢笔”的商品,故选项B是错误的选项。
表6-7 选项B的运算结果
条形码
商品名
价格
条形码
商品名
价格
01020211
毛巾
10
01020213
铅笔
0.5
01020212
毛巾
8
选项C的“σ
价格 ≥8(表1)”,其运算结果只有价格大于8的商品,如表6-3所示。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
选项D的“π
1,2,3 (表1)”,其运算过程等价于无条件对表1进行投影,运算结果仍为表6-2。在故选项D是错误的选项。
某数据库中有员工关系E、产品关系P、仓库关系W和库存关系I,其中: 员工关系E(employeeID,name,department)中的属性为:员工编号,姓名,部门; 产品关系P(productID,name,model,size,color)中的属性为: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型号,尺寸,颜色; 仓库关系W(warehouseID,name,address,employeeID)中的属性为:仓库编号,仓库名称,地址,负责人编号; 库存关系I(warehouseID,productID,quantity)中的属性为仓库编号,产品编号和产品数量。 若要求仓库关系的负责人引用员工关系E的员工编号、员工关系E的员工编号、仓库关系W的仓库编号和产品关系P的产品编号不能为空且唯一标识一个记录,并且仓库的地址不能为空,则依次要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是 。 若需得到每种产品的名称和该产品的总库存量,则对应的查询语句为: 设有职工EMP(职工号,姓名,性别,部门号,职务,进单位时间,电话),职务JOB(职务,月薪)和部门DEPT(部门号,部门名称,部门电话,负责人)实体集。一个职务可以由多个职工担任,但一个职工只能担任一个职务,并属于一个部门,部门负责人是一个职工。如图6-7所示的E-R图中,a、b处的实体名分别为 54 ;图中a、b之间为 55 联系。 63. 在图6-9中,由点O(0,0)到点P(5,6)的最短路径共有
条。
A B C D
C
[解析] 图6-9点O到点P的最短路径,即只能向上或向右走的所有路径。从点O走最短路径到点P可以分为两步:
①从O到点(1,1):共2条路径,分别是先向上和先向右走。
②从点(1,1)到点户:设向右走一格的长度为x,向上走一格的长度为y,那么不管怎么走,从点(1,1)出发,总是要经过4个x,5个y,方能到达点p,所以一条从点(1,1)到点户的最短路径对应一个由4个x、 5个y共9个元素构成的排列;反之,给定一个这样的排列,按照x,y的含义,必对应一条从点(1,1)到点 p的最短路径。因此从点(1,1)到点户的最短路径与4个x,5个y的排列一一对应。故从点(1,1)到点p的最短路径计数转换为不尽相异元素的全排列问题,其解为从排列的9个位置中选出4个位置放x,剩下的 5个位置放y,计数结果为
。
按照乘法规则,从点O到点p的最短路径数为2×126=252条。
67. 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处理的数据单位是
。
A B C D
C
[解析] OSI参考模型在每一层都定义了实现的功能、数据传输格式和服务访问点(SAP)见表6-8。
表6-8 OSI/RM参考模型各层功能、数据单元、SAP表
层次
主要功能
数据单元
服务访问点(SAP)
应用层
语义转换,实现多个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功能 报文
用户界面
表示层
语法转换、给用户提供一种执行会话服务的方式、管理当前请求数据结构组
会话层
数据交换、对话管理、会话同步
传输层
实现端对端系统无差错的和有序的报文收发 端口号
网络层
提供路由选择,并具有拥塞控制、信息包顺序控制及网络记账等功能 分组
IP地址
数据链路层
实现系统实体间透明的帧传输,并为网络层提供可靠无错误的数据信息 帧
MAC地址
物理层
通过机械、电气、功能、规程等特性实现实体之间正确的透明的位流传输 比特
网卡接口
Microsoft's COM is a software 71 that allows applications to be built from binary software components. COM is the underlying architecture that forms the foundation for higher-level software services, like those provided by OLE. COM defines a binary standard for function calling between components, a way for components to dynamically discover the interfaces implemented by other components, and a mechanism to identify components and their interfaces uniquely. OLE is a compound 72 standard developed by Microsoft. OLE makes it possible to create 73 with one application and link or embed them in a second application. Embedded objects retain their original format and 74 to the application that created them. Support for OLE is built into the Windows and MacOS Operating Systems. A 75 compound document standard developed mainly by Apple and IBM is called Open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