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征。
中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2)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同一性。
(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4)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市政职能具有全能性。
2. 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包含哪几个层面?
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三个层面:
(1)国家层面,即在全国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通盘考虑工业、第三产业与农业之间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协调和互动式发展,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2)省级行政区域层面。省级行政区域层面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其基础是市县层面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3)市县层面。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县范围内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研究的重点。
3. 城市市场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城市市场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商品经营者及其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
(2)对商品的监督管理。
(3)对市场交易场所的管理。
4. 城市体育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1)城市体育组织的俱乐部管理模式。
(2)体育场馆的有偿服务管理模式。
(3)体育竞赛的社会化管理模式。
5. 城市公共财政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促进城市建设和维护,实现城市规划。
(2)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3)促进城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4)保障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6. 市政绩效评估的任务是什么?
(1)验证目标指标,以确定市政管理活动处于何种状态。
(2)确定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异程度,为纠偏提供依据。
(3)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材料分析题1. 2010年7月,北京市政协经过调查形成了一份《关于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案》。这份建议案显示,2009年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而“十一五”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625万人。快速增长的人口给北京带来了巨大压力。据测算,北京每增加1人,日交通出行量就要增加2.64次,尽管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很快,但新增交通供给能力很快被人口增量所抵消。公共交通供给能力被抵消的一个后果就是汽车保有量的激增。资料还显示,教育方面,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此外,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更加突出。北京市政协调研显示,目前北京市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
人口快速膨胀的问题不仅发生在北京,上海市2009年的常住人口为1921.32万人,广州市常住人口也已经超过1400万。在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有观点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正处在城镇化的高峰。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6.6%,这个数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预想的是,在未来,我国将会有更多的城市步北京等城市的后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拥堵、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0月11日第2版
结合材料分析:
(1)简述城市化战略的重要性。
(2)中国特色城市化战略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道路?
(1)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城市化的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化战略的正确与否。不同的城市化道路、不同类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社会效果。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怎样实现城市化,是决定城市化快慢和成败的关键。
(2)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战略应坚持的城市化道路是:
①城市化的速度要适度,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
②合理、集约利用资源,分类引导人口城市化。
③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化空间格局。
④走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城市化道路,健全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⑤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合理化,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