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24. ①因为,这两个看来完全相同的温度平均值具有不同的意义
②只看平均值,难免以偏概全
③当某个城市某一天的平均气温与全国一年的平均气温完全相同时
④还要了解影响温度变化的各种因素
⑤人们如果要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所要带的衣物不能以所在城市某一天的气温为依据
⑥要认清后者,不但需要了解某地四季高低温度的差距有多少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一项是( )。
- A.⑤⑥④①③②
- B.③⑤①⑥④②
- C.③⑤⑥②①④
- D.⑤⑥②①④③
A B C D
B
[解析] 由“不但……还”的关联句式可知⑥④两句相连,由此排除C、D两项;③句以“当……时”的句式交代了整段文字的论述前提,⑤句通过“如果”的假设句式进一步将论述问题进行完整补充,因此③⑤应排在最前面,故本题选B。
25. ①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抱怨电视是一种单向的发射,它仍然垄断了信息的收集、组织、编辑、诠释和发布
②这不仅因为电影、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相继为大众的日常生活制造了巨大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
③因此,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度震动了人们
④历史证明,媒介的垄断时常导致符号的垄断;反之,符号的解放必然吁求媒介的解放
⑤相对于报纸,电视显然提供了一个较为广泛的公共空间
⑥在大多数人眼里,电子传播媒介的崛起常被视为一种进步的标志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⑥②④⑤①③B.④⑥②⑤①③C.⑥③④⑤②①D.④⑥②⑤③①
A B C D
A
[解析] 观察选项,发现句①和句⑤是单纯论述电视的。由句①中的“尽管如此”可推知,句①前的句子谈论的应是电视的优点。故句①前应是句⑤。排除C、D两项。句④是对句②中后一分句“新型传播媒介的问世往往是与进一步的民主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的具体解释。故句④应紧跟句②之后,排除B,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一、数字推理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请开始答题: 二、数学运算 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请开始答题:4. 现有一个无限容积的空杯子,先加入1克酒精,再加入2克水,再加入3克酒精,再加入4克水,……,如此下去,问最终杯子中酒精溶液浓度为多少?
A.0 B.25% C.33.3%D.50%
A B C D
D
[解析] 如果把加一次酒精和水看成一个流程,则经过n个流程后,杯子里面有1+3+5+…+(2n-1)=

n(1+2n-1)=n
2克酒精,而酒精溶液有1+2+…+2n=

×2n(1+2n)=n(1+2n)克。
故此时酒精溶液浓度为

,当n趋于无穷大时,溶液浓度趋于

。
6. 一列火车长110米,现在以3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缓缓行驶,12:20追上向北行走的路人甲,15秒钟后离开甲。12:26迎面遇上向南行走的路人乙,12秒后离开乙。请问甲和乙将于( )相遇。
- A.12:30
- B.12:40
- C.12:45
- D.12:50
A B C D
D
[解析] 30千米/小时=0.5千米/分,则甲的速度为

千米/分。
乙的速度为

千米/分。
则12:20时,甲和乙相差的距离为火车与乙6分钟所走的距离,即为(0.05+0.5)×6=3.3千米。
故甲和乙相遇用了3.3÷(0.06+0.05)=30分钟,即12:50相遇。
一、图形推理 请按每道题的答题要求作答。 请开始答题: 三、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请开始答题: 四、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请开始答题:9. 一位编辑正在考虑报纸理论版稿件的取舍问题。有E、F、G、H、J、K六篇论文可供选择。考虑到文章的内容、报纸的版面等因素,
(1)如果采用论文E,那么不能用论文F,但要用论文K,
(2)只有不用论文J,才能用论文G或论文H;
(3)如果不用论文G,那么也不用论文K;
(4)论文E是向名人约的稿件,不能不用。
以上各项如果为真,下面哪项一定是真的?
- A.采用论文E,但不用论文H
- B.G和H两篇文章都用
- C.不用论文J,但用论文K
- D.G和J两篇文章都不用
A B C D
C
[解析] 考查复言命题推理。由(1)和(4)得,用论文E,不用论文F且用论文K。再由(3)得,用论文G。则可由(2)得,不用论文J。而从题干条件无法判断是否用H论文,因此C项正确而D项错误,A、B两项无法判断。题干要求选出一定为真的一项,所以,正确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