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223
A1型选择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关于流行病学研究范围错误的是
A.传染病
B.不包括车祸和意外伤害
C.精神性疾病
D.肿瘤
E.健康
A
B
C
D
E
B
2. 关于流行病学的用途错误的是
A.人群患病情况分析
B.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
C.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
D.临床观察
E.探索病因
A
B
C
D
E
D
3. 疾病的三间分布是
A.种族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
B.季节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C.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D.年龄分布、季节分布、性别分布
E.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A
B
C
D
E
C
4. 发病率与患病率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因而常易混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计算患病率时,其分子应不包括在研究期间或时点之前已经发病的病例
B.两者均为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
C.发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的发生频率
D.计算发病率和患病率时,选择公倍数 K值的原则相同
E.计算患病率时,其分子应为某特定时期或特定时点内患有某病的所有患者
A
B
C
D
E
A
5. 疾病流行是指
A.年发病率大于100/10万
B.呼吸系统疾病的季节性升高
C.罹患率大于1%
D.某病发病率虽低,但在某地区或人群中却是长年不断
E.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该地区历年同时期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A
B
C
D
E
E
6. 对疾病的时间、地区和人群这3方面分布的综合研究,最典型的研究方法是
A.血清流行病学
B.移民流行病学
C.遗传流行病学
D.分子流行病学
E.理论流行病学
A
B
C
D
E
B
7. 病因判定标准中应该放弃的是
A.关联的特异性
B.关联的强度
C.关联的合理性
D.关联的可重复性
E.关联的时间顺序
A
B
C
D
E
A
8. 评价筛检实验的真实性的指标有
A.一致性、约登指数、假阳性率
B.变异性、灵敏度、假阳性率
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
D.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可重复性
E.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可靠性
A
B
C
D
E
C
9. 病例对照研究中,OR值的含义是
A.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B.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
C.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差
D.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
E.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与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A
B
C
D
E
A
10. 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
A.不能研究罕见病
B.可直接计算RR值
C.每次只能研究一个因素
D.研究所需时间短
E.需要样本量大
A
B
C
D
E
D
11. 队列研究属于
A.相关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理论性研究
D.实验性研究
E.描述性研究
A
B
C
D
E
B
12. 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
A.PAR
B.RR
C.AR
D.ARP
E.死亡比例
A
B
C
D
E
A
13.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都是回顾性研究
B.都是实验性研究
C.都是前瞻性研究
D.都是描述性研究
E.都是分析性研究
A
B
C
D
E
C
14. 下列
不能控制混杂偏倚
A.随机
B.配比
C.分层分析
D.多因素分析
E.分级分析
A
B
C
D
E
E
15. 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病后恢复
B.遗传咨询
C.接种疫苗
D.健康促进
E.早期诊断
A
B
C
D
E
E
16. 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的种类有
A.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
B.甲、乙、丙3类传染病监测
C.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监测
D.发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干预措施的监测
E.呼吸道传染病监测、肠道传染病监测
A
B
C
D
E
A
17. 下列属于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自然因素是
A.生产及生活条件
B.人口密度
C.宗教信仰
D.气候、地理
E.经济、文化
A
B
C
D
E
D
18. 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A.病原携带期
B.临床症状期
C.传染期
D.潜伏期
E.恢复期
A
B
C
D
E
C
19. 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因素是
A.病原体、易感人群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病人、易感者、污染物
D.微生物、媒介及宿主
E.寄生虫、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
A
B
C
D
E
B
20. 疫苗可产生的免疫是
A.人工被动免疫
B.人工主动免疫
C.自然主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
E.非特异性抵抗力
A
B
C
D
E
B
21. 可以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国内的措施是
A.卫生监督
B.疾病监测
C.预防接种
D.检疫
E.消毒
A
B
C
D
E
D
22. 病例对照研究中,关于估计样本大小时应考虑的问题,错误的是
A.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
B.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C.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
D.研究因素估计比值
E.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A
B
C
D
E
E
23. 下列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错误的是
A.保护率
B.有效率
C.治愈率
D.生存率
E.好转率
A
B
C
D
E
A
24. 感染HIV的妇女在怀孕期可能会导致胎儿的感染,请问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法应称为
A.水平传播
B.空气传播
C.垂直传播
D.医源性传播
E.血源性传播
A
B
C
D
E
C
25. 下列与疫源地范围大小无关的是
A.传染源存在时间长短
B.人口流动性
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大小
D.传播途径的特点
E.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A
B
C
D
E
B
26.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性措施中的主导措施是
A.早期隔离患者
B.及时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
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D.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
E.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A
B
C
D
E
D
27. 在临床疗效实验中,进行样本量估计时,所需样本量随下列指标变化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小
B.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
C.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β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小
D.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β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
E.所需样本量与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和β无关
A
B
C
D
E
A
28. 关于筛检一般不要求具备的特点是
A.简单、快速
B.灵敏度高
C.经济
D.安全
E.准确、权威
A
B
C
D
E
E
29. 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标准化
B.图示研究
C.异质性检验
D.相关性研究
E.回归分析
A
B
C
D
E
C
30. 关于匹配的目的,错误的是
A.提高研究效率
B.消除已知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C.控制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D.平衡混杂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E.平衡配比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A
B
C
D
E
B
31. 在进行某病的队列研究时,最初选择的队列组成是
A.没有所有调查该项因素的人
B.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C.具有所有调查该因素的人
D.患该病的病人
E.未患该病的人
A
B
C
D
E
E
32. 队列研究容易出现的重要偏倚是
A.失访偏倚
B.回忆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测量偏倚
A
B
C
D
E
A
33. 关于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描述错误的是
A.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和预测疫情
B.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及病原携带状况流行规律,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
C.研究流行因素
D.早期发现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E.收集人口学资料、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
A
B
C
D
E
D
34.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健康人群
B.全人群
C.患者群体
D.患者个人
E.疾病本身
A
B
C
D
E
B
35. 患病率指标来自
A.所有病人的调查
B.专科医院调查
C.现况调查资料
D.门诊病人的调查
E.住院病人的调查
A
B
C
D
E
C
36. 提出病因假设的目的是
A.验证病因
B.否定病因
C.肯定病因
D.代替病因
E.探索病因的关联强度
A
B
C
D
E
E
37. 现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原则是
A.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人群
B.从医院和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患某病的人
C.从人群中选择有某病与无某病者
D.从人群中选择暴露与非暴露某因素者
E.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健康人群
A
B
C
D
E
A
38. 反映筛检试验阴性者患某病可能的比例所用的指标是
A.阳性预测值
B.阴性预测值
C.漏诊率
D.特异度
E.误诊率
A
B
C
D
E
B
39. 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干预性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回顾性研究
E.描述性研究
A
B
C
D
E
D
40. 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应选用
A.相对危险度
B.绝对危险度
C.人群归因危险度
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E.特异度
A
B
C
D
E
C
41. 某县医院的医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由下列哪级部门组织实施
A.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省的卫生行政部门
C.所在市的卫生行政部门
D.所在县的卫生行政部门
E.所在医疗机构
A
B
C
D
E
B
42. 某县医院想要开展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需经过哪级部门批准
A.国务院
B.所属市卫生行政部门
C.所属省卫生行政部门
D.该县卫生行政部门
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A
B
C
D
E
D
43.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积极防治职业病
C.检测、评价和消除不良劳动条件
D.提高职业卫生科学水平
E.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
A
B
C
D
E
E
44. 我国法定职业病包括
A.9类103种
B.9类99种
C.10类115种
D.8类98种
E.3类90种
A
B
C
D
E
C
45. 劳动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
A.劳动强度
B.动力定性程度
C.习服程度
D.劳动时间
E.作业类型(动、静)
A
B
C
D
E
A
46. 扁平足常见于
A.精细作业
B.站姿作业
C.流水线作业
D.坐姿作业
E.视屏作业
A
B
C
D
E
B
47. 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
A.慢性反应
B.急性反应
C.慢性中毒
D.急性中毒
E.亚急性中毒
A
B
C
D
E
C
48. 职业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职业史、体格检查及现场卫生调查
B.接触有毒物质的种类、程度及时间
C.实验室一般检查及特殊检查
D.接触有毒物质作业的工种、工龄及现场劳动条件
E.对患者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现场卫生调查
A
B
C
D
E
A
49. 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是
A.需氧系列
B.乳酸系列
C.ATP-CP系列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A
B
C
D
E
D
50. 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指
A.个人卫生
B.安全生产管理
C.通风排毒
D.个人防护
E.降低空气中毒物浓度
A
B
C
D
E
E
A1型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