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文背诵题将下列文句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1.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______,善之善者也。
2. 于罕曰:“______,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3. 人之迷,其日固久。______,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
4. 知困,然後能自强也。______。《兌命》曰:“學學半。”
5. 數罟不入洿池,______。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四、简答题1. 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指事字,哪些是会意字,并以这些字为例,说明指事字与会意字的区别。
(1)武 (5)甘
(2)刃 (6)本
(3)伐 (7)上
(4)折 (8)逐
指事字:刃、甘、本、上。
会意字:武、伐、折、逐。
指事字是由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字构件构成新字。
2. 辨析下列三组同义词,并指出其意义差异的类型。
(1)問:王聞之,使人
問其故。
訪:穆公
訪諸蹇叔。
(2)望:吴起至於岸門,止車而
望西河。
顧:孟嘗君
顧謂馮諼。
(3)飢:人情,一日不再食則
飢。
餓:塗有
餓殍而不知發。
(1)范围广狭不同。“問”泛指询问,“訪”指君长就重大问题向臣下征求意见。
(2)性状情态不同。“望”指向远处看,“顧”指回头看。
(3)程度轻重不同。“飢”指吃不饱,腹中空;“餓”是严重的饿,指没有东西吃或长时间未进食。
3. 结合下面例句,说明如何利用语法结构判断形容词用作动词的现象。
(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2)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3)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4)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1)形容词“美”后加代词“我”,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全”后加名词“國”,又不能构成修饰关系,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潔”前有能愿动词“欲”,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高”放在“所”字后,活用为动词。
六、古文标点题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
1. 有 獻 不 死 之 藥 於 荆 王 者 謁 者 操 之 以 入 中 射 之 士 問 曰 可 食 乎 曰 可 因 奪 而 食 之 王 大 怒 使 人 殺 中 射 之 士 中 射 之 士 使 人 說 王 曰 臣 問 謁 者 曰 可 食 臣 故食 之 是 臣 無 罪 而 罪 在 謁 者 也 且 客 獻 不 死 之 藥 臣 食 之 而 王 殺 臣 是 死 藥 也 是客 欺 王 也 夫 殺 無 罪 之 臣 而 明 人 之 欺 王 也 不 如 釋 臣 王 乃 不 殺
有獻不死之藥於荆王者,謁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殺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釋臣。”王乃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