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经济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
A.资源均衡配置
B.资源有效配置
C.产品供给过少
D.产品供给过多
A
B
C
D
D
[解析]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倾向于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2.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被称为
。
A.一般均衡状态
B.帕累托改进
C.瓦尔拉斯均衡
D.帕累托最优
A
B
C
D
B
[解析] 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3. 在市场经济国家,公路、地铁、无线电视大都是由国家而不是由私人来投资的,其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是,上述部门
。
A.属于垄断性行业
B.属于公共物品的生产部门
C.具有负外部性的特点
D.关系着国计民生
A
B
C
D
B
[解析] 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在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经常出现“搭便车”现象,所以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而主要由国家来提供。
4. 外部不经济的存在是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消除负外部性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现代方法是
。
A.政府利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进行调节
B.合并相关企业,使外部性内部化
C.由政府投资生产相关产品
D.明晰产权
A
B
C
D
D
[解析]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AB两项是解决负外部性的传统方法;C项是针对公共品问题而非针对外部性问题的。
5. 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
。
A.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B.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的状态
C.存在外部影响
D.信息不对称
A
B
C
D
A
[解析]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并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模式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性等。
6. 完全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通常被称为
。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纯公共物品
D.自然垄断产品
A
B
C
D
C
[解析]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分为两大类:①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认为,国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纯粹公共物品;②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7. 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这是指公共物品的
。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A
B
C
D
B
[解析] 公共物品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点。其中,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8. 具有一定程度拥挤性的是
。
A.准公共物品
B.纯公共物品
C.垄断物品
D.私人物品
A
B
C
D
A
[解析] 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拥挤性,即准公共物品消费时消费者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拥挤而产生消费的竞争。
9. 下列情况中,属于外部不经济的是
。
A.某公司支付费用对其雇员进行长期的技术培训后,受训的雇员却跳槽到其他单位而不付给公司任何费用或只付给较低的费用
B.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污水,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又不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或只付出很小的代价
C.人们对公路等公共物品无偿的或只付很少费用的使用
D.盗版光盘的泛滥使正版光盘的设计者和制造商无法得到与其劳动成果相应的报酬
A
B
C
D
B
[解析]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10.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中,外部影响是指
。
A.某一有限市场以外的人为因素的影响
B.某一市场以外的自然因素的影响
C.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
D.国家或政府的行政干预
A
B
C
D
C
[解析] 市场失灵有四种情况: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其中外部性(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
11. 下列物品消费时无法分割的是
。
A.私人物品
B.纯公共物品
C.准公共物品
D.集体物品
A
B
C
D
B
[解析] 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12. 下列关于纯公共物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
B.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
C.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D.医疗卫生属于纯公共物品
A
B
C
D
D
[解析] D项医疗卫生属于准公共物品。
13.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即帕累托最优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在该状态上,不存在使某人的处境变好又不使其他人处境变坏的改进资源配置的方法
B.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不一定实现了经济效率
C.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也不一定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D.在帕累托状态下,若同时达到了经济效率,则整个经济的资源实现了最优配置
A
B
C
D
A
[解析]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而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14. 投保人在投保财产险后不注意防盗,保险公司无法观察到投保人行为,从而不好判断风险程度的高低从而制定合理的保费。这种情况属于市场失灵中的
。
A.垄断
B.正外部性
C.负外部性
D.信息不对称
A
B
C
D
D
[解析]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有时卖者掌握的信息更多,如二手汽车卖者对自己的汽车的状况更加了解;有时买者掌握的信息更多,如保险的购买者更了解自己的状况。
15. 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不同,外部性可分为
。
A.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B.个人外部性和集体外部性
C.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D.个人外部性和企业外部性
A
B
C
D
C
[解析] 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16. 某渔村渔民为夜晚打鱼的需要,筹资修建了灯塔,该灯塔同时使附近渔村的渔民受益,但修建灯塔的渔村无法为此收费。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
A.外部经济
B.外部不经济
C.逆向选择
D.道德风险
A
B
C
D
A
[解析] 外部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17.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这种状态称为
。
A.帕累托最优
B.一般均衡状态
C.帕累托改进
D.市场最优状态
A
B
C
D
B
18. 关于外部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部性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
B.外部影响能促进市场机制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C.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两种
D.由于存在外部性的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A
B
C
D
B
[解析] 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19. 交完汽车保险后不认真开车,从而造成保险公司的损失,这属于
。
A.违法行为
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D.顺向选择
A
B
C
D
B
[解析] 道德风险也称为“败德行为”,是指交易双方协议达成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如购买汽车保险后不认真驾驶汽车,购买财产保险后不注意防盗。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 下列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B.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C.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
D.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E.一个人不进行购买也可以消费该物品
A
B
C
D
E
ACD
[解析] 私人物品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①竞争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而言,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②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某人合法地占有了某种商品,别人就不能同时占有它。私人物品可明确产权上的归属,而产权必然具有排他性。BE两项描述的是公共物品。
2. 下列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有
。
A.国防
B.治安
C.教育
D.医疗卫生
E.收费公路
A
B
C
D
E
CDE
[解析] 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准公共物品很多,典型的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认为,国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纯公共物品。
3. 下列关于准公共物品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B.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拥挤性
C.消费准公共物品时无法分割
D.政府和私人皆可提供准公共物品
E.准公共物品部分间接购买部分直接购买
A
B
C
D
E
ABDE
[解析] 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4. 市场失灵的情况通常有
。
A.外部性或外部影响的存在
B.世界市场上国外的大量采购
C.公共物品的生产
D.垄断的存在
E.信息不对称
A
B
C
D
E
ACDE
[解析]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5. 关于资源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B.提高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而不降低任何其他一个人的福利水平,这种状态叫作帕累托改进
C.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即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D.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此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E.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未必是有经济效率的
A
B
C
D
E
ABCD
[解析] 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而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6. 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目的主要有
。
A.克服市场失灵
B.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
C.优化资源配置
D.控制生产产品的总量
E.控制市场价格
A
B
C
D
E
ABC
[解析]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
7. 为了消除外部性对市场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
。
A.税收和补贴
B.法律规定
C.合并相关企业
D.公共管制
E.明晰产权
A
B
C
D
E
ACE
[解析] 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另外,消除外部性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明晰产权。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