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四、简答题1. 广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广义文化应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 简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
该历史时期的宗教崇拜大体为:
(1)超自然神。
(2)天神地祗。
(3)祖先神。
(4)商朝力量愈大,祖先神灵祭祀愈占主要地位。
3. 简述中唐以后,南北朝以来的旧门阀贵族衰落以至消失的原因。
中唐以后到两宋,南北朝以来旧门阀贵族衰落以至消失的原因是:
(1)两税法以财产等级征收赋税的规定,极不利于大家族的存在,势必造成大家族的分门别户的趋势。这可以从史书记载中得到印证。
(2)两税法造成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动,也不利于大家族经济。失业的农民可以转而做小商人或租赁地主土地,不会去依附到大家族那里。
(3)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打击和五代时北方民族的入侵,都给这个垂死的阶层以致命的一击。
4. 简述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
(1)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主要是重农抑商的国家观念,它是罪魁祸首。其具体表现是国家的商税繁重。
(2)政治腐败中最大的腐败是经济上的以权谋私。明清时期统治者的腐败和残酷压榨,使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
(3)重农抑商的国家观念加之政府自身的腐败,使中国失去了一个与西方竞强的时机,这都是造成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
5. 简述儒家思想对国外的影响。
儒家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摆脱神学独断、律己修身、刚健有为、伦理有序、和谐人际关系、注重整体利益、以个人对国家与民族贡献为人生意义的价值观等思想和论述,对西方文化有较大影响。
五、论述题1. 试述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关中地区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它的西、北、东三面有黄河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外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是沃野千里,山河表里。而且此地南接巴蜀汉中,东连伊洛地区,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便利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因而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的许多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如周、秦、汉、唐等朝代,并且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之上。山西高原的东西两侧是太行山和吕梁山,中间夹着一条宽平的汾河谷地,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据说尧舜就曾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道,再加上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才使得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便利的交通又促使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试述分封制向郡县制度的转变。
从秦朝建立到汉武帝初期的百余年里,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复。
(1)秦朝实行郡县制,但分封的观念依然大有市场。秦宋的暴政激起了万民的反抗,不少六国贵族的后人试图利用民心恢复旧制,其中典型的表现就是项羽以“霸王”的身份“封建”天下。
(2)汉文帝、景帝时期,西汉同姓分封制相对稳定,不少诸侯国经济文化有声有色,但是不久矛盾就爆发了。汉景帝时以吴国为首的“七国之乱”的爆发及其平定,标志着分封诸侯的做法彻底过时。
(3)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政策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最终得到确立。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由此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