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低于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A.第三级
B.第四级
C.第一级
D.第二级
A
B
C
D
A
2. 水环境中根据污染物输移、衰减特点将污染物分类,其中不包括的分类为( )。
A.持久性污染物 B.非持久性污染物C.污水污染 D.热污染
A
B
C
D
C
3. 点污染源调查以
为主。
A.现场调查
B.现场测试
C.搜集原有资料
D.搜集现有资料
A
B
C
D
D
4. 当水生生物保护对地面水环境要求较高时,分析项目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可采用
。
A.类比分析法
B.数学模式法
C.物理模型法
D.专业分析法
A
B
C
D
A
5.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
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
A.生产准备
B.生产运行
C.计划
D.服务期满
A
B
C
D
B
6. 在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中,Q
P
指的是
。
A.排放浓度(mg/L)
B.评价标准限值(mg/L)
C.建设项目的废水排放量(m
3
/s)
D.评价河段的流量(m
3
/s)
A
B
C
D
C
7. 河流的断面宽深比
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A.≥10
B.≥20
C.≥30
D.≥40
A
B
C
D
B
8. 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最大弯曲系数
时,可视为弯曲河流。
A.>1.0
B.>1.5
C.<2.0
D.>1.3
A
B
C
D
D
9. 河流感潮段与河流的界限是落潮时最大断面平均流速与涨潮时最小断面平均流速之差等于( )的断面。
A.0.01m/s
B.0.03m/s
C.0.05m/s
D.0.5m/s
A
B
C
D
C
10. 小河及评价等级为三级的中河可视为
。
A.面源
B.线源
C.点源
D.体源
A
B
C
D
C
11. 在利用数学模式预测可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采用
预测断面平均水质。
A.二维模式
B.三维模式
C.一维模式
D.多维模式
A
B
C
D
C
12. 按照水质取样断面的步设应遵循的原则,在拟建排污口上游
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A.300m
B.500m
C.200m
D.100m
A
B
C
D
B
13. 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是
。
A.区域功能
B.水域功能
C.规划功能
D.实施功能
A
B
C
D
B
14. 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150m
3
/s的是
。
A.小河
B.中河
C.大河
D.小源
A
B
C
D
C
15. 对于一级评价的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当污水排放量<50000m
3
/d时,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A.1.5~3.5km
2
B.3~6km
2
C.2~4km
2
D.1~2.5km
2
A
B
C
D
D
16. 当河流断面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的是
。
A.大河
B.小河
C.中河
D.特大河
A
B
C
D
B
17. 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10m时,取样点应设在水面下
处。
A.0.2m
B.0.6m
C.0.8m
D.0.5m
A
B
C
D
D
18. 小型湖泊与水库水深<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
个水样。
A.1
B.2
C.3
D.4
A
B
C
D
A
19. 不属于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的是
。
A.持久性污染物
B.河流充分混合段
C.河流为恒定流动
D.废水间隔排放
A
B
C
D
D
20.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的内容不包括
。
A.污染物的沉降系数(1/d)
B.河流流速(m/s)
C.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m)
D.河流宽度(m)
A
B
C
D
D
21. 关于点源排放口位置处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排入河流的两个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B.排入小湖的所有排放口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C.排入大湖的两个排放口间距较小的,可简化为一个排口
D.排入海湾的两个排放口间距大于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A
B
C
D
D
22. 对上游来水或污水排放的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显著情况下的水质影响预测,应选用
模式。
A.动态或准稳态
B.静态或稳态
C.数值解
D.解析解
A
B
C
D
A
23. 适用于非矩形河流、水深变化较大的湖(库)和海湾水域连续恒定点源排污的水质影响预测的水质数学模式是( )。
A.稳态数值解水质模式
B.动态数值解水质模式
C.单一组分水质模式
D.二维或三维模式
A
B
C
D
A
24. 《地下水质量标准》的适用范围是
。
A.地下热水
B.地下矿水
C.一般地下水
D.地下盐卤水
A
B
C
D
C
25. 工业污水按
确定监测频率。
A.生产规模
B.生产项目性质
C.生产周期
D.最高允许排水量
A
B
C
D
C
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1个或1个以上符合题意)
1.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划分为
。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A
B
C
D
ABC
2.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
。
A.对比分析法
B.专业判断法
C.数学模式法
D.物理模型法
A
B
C
D
BCD
3. 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可分为
。
A.建设期
B.运行期
C.服务期满后
D.预测期
A
B
C
D
ABC
4. 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主要内容有( )。
A.感潮河段的范围
B.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
C.丰水期有无分流漫滩
D.河流平直及弯曲情况
A
B
C
D
BCD
5. 水质数学模式按水质分布状况划分为
模式。
A.零维
B.一维
C.二维
D.三维
A
B
C
D
ABCD
6. 河流感潮段一般可按
情况,简化为稳态进行预测。
A.潮周平均
B.中潮平均
C.高潮平均
D.低潮平均
A
B
C
D
ACD
7. 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
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A.支流
B.汇合前主流
C.汇合前支流
D.汇合后主流
A
B
C
D
ABD
8. 单一组分的水质模式可模拟的污染物类型包括
。
A.持久性污染物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废热
D.点污染源
A
B
C
D
ABC
9.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河流充分混合段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河流为恒定流动
D.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A
B
C
D
ACD
10. 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B.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C.弯曲河流、断面形状不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D.持久性污染物
A
B
C
D
ABD
11. 河流二维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持久性污染物
B.连续稳定排放
C.耗氧性有机污染物
D.河流为恒定流动
A
B
C
D
ABD
12. 一维动态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潮汐河口充分混合段
B.持久性污染物
C.污染物排放为连续稳定排放
D.需要预测任何时刻的水质
A
B
C
D
ACD
13. 湖泊推流衰减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大湖、无风条件
B.持久性污染物
C.非持久性污染物
D.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A
B
C
D
ACD
14. 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的适用条件是
。
A.持久性污染物
B.小湖(库)
C.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D.预测需反映随时间的变化时采用动态模式
A
B
C
D
BCD
15. 河流混合过程段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包括
。
A.不充分混合段
B.充分混合段
C.排污口上游河段
D.排污口下游河段
A
B
C
D
BC
16. 水质调查所选用的水质参数包括( )。
A.常规水质参数
B.一般水质参数
C.特征水质参数
D.水文水质参数
A
B
C
D
AC
17. 在河流水质取样断面设置的原则中,应在
布设取样断面。
A.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
B.水质急剧变化处
C.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
D.拟建成排污口上游400m
A
B
C
D
ABC
18. 垂线上水质取样点设置的原则包括
。
A.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个
B.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
C.无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取一个样
D.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A
B
C
D
ABD
19. 湖泊、水库中取样位置的设置主要考虑
布设水质取样垂线。
A.水质水文特点
B.污水排放量
C.评价工作等级
D.一定的水域面积
A
B
C
D
BCD
20.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是根据建设项目的
。
A.受纳水域的规模
B.水质污染情况
C.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D.污水排放量
A
B
C
D
ACD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