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在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1. 简述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18世纪末至19世纪20年代是其产生时期,主要是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化;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其占据统治地位时期,开始出现内部分化;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是边际效用学派成为主流学派的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凯恩斯学派成为主流学派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凯恩斯学派出现了分化,同时也产生了其他的学派。
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的条件是什么?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中的价值增殖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因为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流通过程中,无论是G-W,还是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发生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的解决条件: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3. 同自由竞争时期的竞争相比,垄断时期的竞争具有哪些新特点?
(1)竞争的目的不同。自由竞争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垄断竞争的目的则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不同。在自由竞争时期,部门之间竞争主要是通过资本转移进行的,部门内部的竞争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垄断时期,垄断组织在经济上主要是依靠垄断的高压统治,在政治上仰仗政府的力量。
(3)竞争范围不同。自由竞争主要发生在国内经济领域,垄断时期的竞争范围则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
(4)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自由竞争时期,参与竞争的是一些分散的、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因此竞争的程度不是很激烈,后果也不是十分严重。垄断时期竞争的主体则是实力强大的垄断组织,这种势均力敌的竞争要激烈得多。
4.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我国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平衡、多层次的特点,只有根据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经济,才能充分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5. 简述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第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优势更好地发挥。
第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控世界经济的运行。
第三,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国内经济矛盾。
四、论述题1. 试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规定了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形态中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本身不具有社会经济制度的属性,但又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制度独立地存在和孤立地运转,它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并受其影响和制约。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同时,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特征也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并贯穿于整个经济运行过程。因此,无论选择何种资源配置方式,都不能背离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经济体制的运作及改革必须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服务。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着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的过程中采取的经济资源配置方式,不是该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的标志。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2. 生产集中之所以会形成垄断,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1)生产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在生产集中程度不高时,一个部门的生产由众多的中小企业分散进行,它们之间很难达成某种协议,即使一些企业形成某种联合,也难以左右整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
(2)生产集中使垄断成为必要。当一个部门中形成少数大企业后,由于它们的经济实力很接近,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使双方都遭受巨大损失。
(3)生产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竞争的困难,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当少数大企业控制了一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时,该部门的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难以与之竞争,其他部门的资本也很难转移到该部门建立新的企业,从而逐步形成了少数大企业垄断的格局。
3. 举例论述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方式。
一国提高关税税率,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被征收高税率的国家相应地也对对方出口至本国的商品征收高税率,由此引起关税大战;一国采用出口信贷、出口补贴等方式刺激本国出口,争夺国外市场,引起别国报复;一国通过货币贬值迫使对方货币升值,从而使对方商品价格提高,以削弱竞争力时,另一方也采取措施使自己的货币强制贬值,引起汇率战;一国对外国商品实行并配额限制时,别国也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