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74.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靶向制剂
一、A型题
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考生须在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 判断是否为脂质体的标准是什么
A.具有微型泡囊
B.球状小体
C.具有类脂质双分子层的结构的微型泡囊
D.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微型泡囊
E.由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胶团
A
B
C
D
E
C
2. 脂质体是具有独特的类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微型泡囊,其分子层厚度约为
A.4nm
B.8nm
C.10nm
D.20nm
E.25nm
A
B
C
D
E
A
3. 脂质体的缓释性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
A.减少肾排泄和代谢
B.可长时间吸附于靶向周围
C.被巨噬细胞所吞噬
D.可充分渗透到靶细胞内部
E.使靶区浓度高于正常浓度
A
B
C
D
E
A
4. 脂质体对正常细胞和组织无损害和抑制作用,具有下列哪种性质并可长时间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充分向靶细胞组织渗透,还可通过融合进入细胞内,经溶酶体消化释放药物
A.靶向性
B.淋巴定向性
C.细胞亲和性
D.药物缓释性
E.细胞相容性
A
B
C
D
E
C
5. 通常利用脂质体的哪种特点来改进易被胃酸破坏的药物
A.避免耐药性
B.降低药物毒性
C.提高药物稳定性
D.提高疗效
E.降低药物水解能力
A
B
C
D
E
C
6. 胆固醇作为制备脂质体的材料,只因为具有下列哪种作用,而被称为脂质体"流动性缓冲剂"
A.改变膜流动性
B.调节膜流动性
C.降低膜流动性
D.提高脂流动性
E.使膜的流动性保持不变
A
B
C
D
E
B
7. 脂质体一般按其大小与结构特性分为小单室脂质体,是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最小囊泡,直径为
A.<200nm
B.<lOOnm
C.<150nm
D.<250nm
E.<300nm
A
B
C
D
E
A
8. 多室脂质体是多层囊泡,直径在什么范围内
A.10~50nm
B.10~lOOnm
C.50~lOOnm
D.200~1000nm
E.200~500nm
A
B
C
D
E
D
9. 破伤风类毒素微囊是利用微囊的什么特点
A.降低毒性
B.提高稳定性
C.减少活性损失或变性
D.提高利用度
E.降低水解性
A
B
C
D
E
C
10. 有时为了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也会将其制成脂质体,下列哪种药物可按此特点制成此类脂质体
A.鱼肝油
B.油料
C.香料
D.阿司匹林
E.维生素C
A
B
C
D
E
A
11. 薄膜分散法属脂质体的一种制备方法,分散所形成的脂质体可用各种机械方法进一步分散,以下哪个不属于其制备方法
A.干膜超声法
B.薄膜-振荡法
C.薄膜-匀化法
D.薄膜-挤压法
E.薄膜-振压法
A
B
C
D
E
E
12. 下列不属于影响冷冻干燥法制备脂质体的因素是
A.冻干温度
B.冻干速度
C.冻干时间
D.所用试剂类别
E.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A
B
C
D
E
D
13. 逆相蒸发法的包封率和包封容积都很高,大约为
A.40%
B.60%
C.20%~80%
D.80%
E.90%
A
B
C
D
E
B
14. 抗寄生虫药物载体作为脂质体的一种应用形式被静脉注射后,可迅速被下列哪种细胞摄取。
A.网状内皮细胞
B.上皮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细胞
E.巨噬细胞
A
B
C
D
E
A
15. 脂质体的天然靶向性使包封酶的脂质体主要被哪个部位摄取
A.心
B.肝
C.肾
D.肺
E.胆
A
B
C
D
E
B
16. 脂质体膜的相变温度取决于
A.磷脂大小
B.磷脂数量
C.磷脂种类
D.磷脂层数
E.磷脂极性
A
B
C
D
E
C
17. 影响脂质体稳定性的直接因素为
A.磷脂种类
B.膜的流动性
C.相变温度
D.脂质体荷电性
E.磷脂数量
A
B
C
D
E
B
18. 靶向制剂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
A.微粒表面性质
B.微粒的形状
C.微粒的粒径
D.微粒性质
E.微粒极性
A
B
C
D
E
A
19. 脂质体由磷脂和附加剂组成,常用的可以调节双分子层流动性、通透性的附加剂为
A.胆固醇
B.十八胺
C.磷脂酸
D.合成磷脂
E.豆磷脂
A
B
C
D
E
A
20. 与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有关,直接影响脂质体在机体组织的行为和处置的是
A.脂质体粒径大小和分布均匀度
B.脂质体形态
C.脂质体包封率
D.脂质体渗漏率
E.脂质体的构成成分
A
B
C
D
E
A
21. 脂质体粒径大小和分布均匀度与其包封率和下列哪种因素有关,直接影响脂质体在机体组织的行为和处置
A.包封率
B.渗漏率
C.稳定性
D.缓解性
E.靶向性
A
B
C
D
E
C
22. 脂质体的形态观察以高倍显微镜观察较好,粒径小的脂质体以什么来观察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均可
D.电镜照片
E.任何显微镜都可以
A
B
C
D
E
B
23. 脂质体中主药的含量可采用适当的方法经提取、分离测定,例如
A.柱层析分离结合分光光度法
B.分光光度法
C.HPLC法
D.凝胶色谱法
E.荧光法
A
B
C
D
E
A
24. 评价脂质体制剂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是
A.主药含量
B.体外释放度
C.包封率
D.渗漏率
E.生物利用度
A
B
C
D
E
B
25. 脂质体药物的释放速率与膜的哪种性质有关
A.膜流动性
B.稳定性
C.靶向性
D.通透性
E.水溶性
A
B
C
D
E
D
26. 使用透析管法测定脂质体体外释放度时,在多高温度的水浴中进行操作
A.25℃
B.37℃
C.40以上
D.20℃以下
E.50℃
A
B
C
D
E
B
27. 脂质体的重量包封率用什么符号表示
A.Qw
B.Qv
C.Ew
D.Ev
E.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A
B
C
D
E
A
28. 已知某脂质体药物的投料量w总,被包封于脂质体的药量w总和未包入脂质体的药量w游,试计算此药的重量包封率Qw
A.Qw%=w包/w游×100%
B.Qw%=w游/w包×100%
C.Qw%=w包/w总×100%
D.Qw%=(w总-w包)/w游×100%
E.Qw%=(w总-w包)/w包×100%
A
B
C
D
E
C
29. 已知脂质体制剂中总体粒子的体积为2×103cm3,其中某类粒子的体积为4×10的二次方立方米,试计算此药物的体积包封率Qv为
A.5%
B.50%
C.20%
D.80%
E.100%
A
B
C
D
E
C
30. 渗漏率是指
A.脂质体的游离药物与主投料量的比
B.脂质体中游离药物的变化率
C.脂质体在贮存期间,游离药物的变化率
D.脂质体在贮存期间,包封率的变化情况
E.脂质体的游离药物与总的投料量的比
A
B
C
D
E
D
31. 评价脂质体制剂是否符合设计脂质体的要求时,常用方法为
A.血药浓度测定
B.体内分布试验
C.体内吸收试验
D.毒性试验
E.长期试验
A
B
C
D
E
B
32. 类脂质体是由下列哪种物质与(或不与)胆固醇及其他物质构成的单室或多室囊泡
A.离子表面活性剂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磷脂
D.类脂质
E.豆磷脂
A
B
C
D
E
B
33. 类脂质体具有类似于脂质体的结构,具有什么和脂质双分子层
A.亲水基团
B.亲油基团
C.内水相
D.磷脂层
E.胆固醇
A
B
C
D
E
C
34. 为了降低药物的渗漏,一般将药物
A.避光贮存
B.冷冻贮存
C.低温贮存
D.高温贮存
E.封闭贮存
A
B
C
D
E
C
35. 采用离子梯度制备的类脂质体,可提高包封率,亦能降低渗漏,但又以什么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A.药物性质
B.药物分子量
C.离子大小
D.离子种类
E.离子带电荷
A
B
C
D
E
D
36. 脂质体在体内与细胞的作用过程分为
A.吸附→脂交换→内吞→融合
B.吸附→融合脂→交换→内吞
C.脂交换→吸附→内吞→融合
D.脂交换→吸附→融合→内吞
E.融合→吸附→脂交换→内吞
A
B
C
D
E
A
37. 通过脂质体在体内与细胞作用的哪个阶段可以使脂质体特异地将药物浓集于起作用的细胞内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E.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A
B
C
D
E
C
38. 脂质体在体内细胞作用的第四个阶段为融合,融合指
A.脂质体与毒素细胞的融合
B.外来异物与巨噬细胞的融合
C.脂质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D.脂质体膜与溶酶体的融合
E.外来异物与毒素细胞的融合
A
B
C
D
E
C
39. 纳米粒可分为骨架实体型的纳米球还有
A.球形纳米囊
B.高分子骨架实体
C.药库型膜壳纳米囊
D.膜壳药库型纳米囊
E.微囊
A
B
C
D
E
C
40. 其中不属于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的有
A.乳化融合法
B.天然高分子凝聚法
C.液中干燥法
D.自动乳化法
E.干膜超声法
A
B
C
D
E
E
41. 目前制备纳米粒最主要的方法为
A.乳化融合法
B.天然高分子凝聚法
C.液中干燥法
D.自动乳化法
E.超声波分散法
A
B
C
D
E
A
42. 在乳化聚合法制纳米粒的过程中,防止相分离以后的纳米粒聚集的物质是
A.胶束
B.乳滴
C.乳化剂
D.有机溶剂
E.水溶液
A
B
C
D
E
C
43. 天然高分子凝聚法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球的粒径受哪种因素影响较大
A.白蛋白浓度
B.乳化时间
C.超声波强度
D.乳状液加入液油时的速度
E.乳化时温度
A
B
C
D
E
D
44. 将W/0型乳状液中的明胶乳滴冷却至胶凝点以下用哪种溶剂交联固化,可用于对热敏感的药物
A.甲醛
B.丙酮
C.乙醚
D.氯仿
E.乙醇
A
B
C
D
E
A
45. 自动乳化的基本原理是在何种条件下乳状液中的乳滴由于界面能降低,而形成更小的纳米级乳滴
A.在一定条件下
B.在适当条件下
C.在特定条件下
D.在较温和条件下
E.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
A
B
C
D
E
C
46. 固体脂质纳米粒系指以什么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纳米粒
A.高分子
B.以生理相容的高熔点脂质
C.高熔点脂质
D.脂质体聚合物
E.卵磷脂
A
B
C
D
E
B
47.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中,不常用的高熔点脂质是
A.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B.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C.硬脂酸
D.混合脂质
E.硬脂酸镁
A
B
C
D
E
B
48. 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经典方法是
A.熔融-匀化法
B.冷却-匀化法
C.微乳法
D.自乳化法
E.高压乳匀法
A
B
C
D
E
A
49.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A.熔融-匀化法
B.冷却-匀化法
C.微乳法
D.自乳化法
E.高压乳匀法
A
B
C
D
E
B
50. 微乳法在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选恰当的助乳化剂,应使用什么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A.药用短链醚
B.药用短链脂
C.药用短链醇
D.药用短链酚
E.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A
B
C
D
E
C
51. 过滤除菌对什么类型的的纳米粒较适合
A.不粘稠,大粒径
B.粘稠度小
C.不粘稠,小粒径
D.粒径较小
E.粘稠的、大粒径
A
B
C
D
E
C
52. 纳米粒胶体溶液最适宜地贮藏方法为
A.低温
B.室温
C.冷冻干燥
D.37℃
E.高温
A
B
C
D
E
C
53. 判断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天然高分子凝聚法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球的粒径受乳状液加入液油时的速度影响较大
B.天然高分子凝聚法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球的粒径受白蛋白浓度影响较大
C.天然高分子凝聚法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球的粒径受乳化时间影响较大
D.天然高分子凝聚法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球的粒径受超声波强度影响较大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A
B
C
D
E
A
54. 判断下面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脂质体在体内细胞作用的第四个阶段为融合
B.纳米粒胶体溶液最适宜的贮藏方法为冷冻干燥
C.磁性纳米粒的制备共分4步完成
D.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中,冷却一匀化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E.脂质体的膜材主要由磷脂与胆固醇构成
A
B
C
D
E
C
55. 判断下面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脂质体在体内与细胞的作用过程分吸附→脂交换→内吞→融合
B.吸附是脂质体与细胞作用的开始,受粒子大小、表面电荷的影响
C.膜的组成、制备方法、特别是温度和超声波处理,对类脂体的形态有很大影响
D.设计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靶向性
E.胆固醇与磷脂是共同构成细胞膜和脂质体的基础物质
A
B
C
D
E
D
二、X型题
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药物被包裹在脂质体内后有哪些优点
A.具有靶向性
B.缓和毒性
C.提高疗效
D.避免解药性
E.改变给药途径
A
B
C
D
E
ABCDE
2. 脂质体哪种特点使其用于治疗肿瘤和防止肿瘤扩散转移以及肝寄生虫病,利什曼病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疾病
A.靶向性
B.淋巴定位性
C.药物稳定性
D.细胞亲和性
E.组织相容性
A
B
C
D
E
AB
3. 制备脂质体的材料包括
A.卵磷脂
B.脑磷脂
C.大豆磷脂
D.合成磷脂
E.胆固醇
A
B
C
D
E
ABCDE
4. 脂质体可用于哪些药物的载体
A.抗肿瘤药物
B.抗寄生虫药物
C.抗菌药物
D.激素类药物
E.酶
A
B
C
D
E
ABCDE
5. 脂质体的靶向性有几种类型
A.被动靶向性
B.物理靶向性
C.化学靶向性
D.主动靶向性
E.天然靶向性
A
B
C
D
E
ABCDE
6. 逆相蒸发法的特点适合于包裹什么物质
A.水溶性
B.脂溶性
C.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
D.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
E.油类
A
B
C
D
E
AC
7. 注入法根据溶剂不同可分为
A.乙醚注入法
B.乙醇注入法
C.氯仿注入法
D.水注入法
E.有机溶剂注入法
A
B
C
D
E
AB
8. 测定脂质体荷电性的方法
A.电镜测定法
B.荧光法
C.电泳法
D.微观显微电泳法
E.中和法
A
B
C
D
E
BD
9. 根据脂质体制剂的特点其质量应在哪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A.脂质体形态观察,粒径和粒度分布测量
B.主药含量测定
C.体外释放度测定
D.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E.渗漏率的测定
A
B
C
D
E
ABCDE
10. 测定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和粒度分布情况的方法有
A.光学显微镜法
B.电子显微镜法
C.Coulter计算法
D.激光散射法
E.离心沉降法
A
B
C
D
E
ABCDE
11. 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有
A.透析管法
B.试管振荡法
C.HPLC
D.显微镜观察
E.分光光度法
A
B
C
D
E
AB
12. 常用来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分离方法有
A.分子筛法
B.超滤膜过滤法
C.超速离心法
D.微型柱离心法
E.透析法
A
B
C
D
E
ABCDE
13. 体积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
A.凝胶色谱法
B.凝胶过滤法
C.显微镜法
D.HPLC法
E.分子筛法
A
B
C
D
E
BC
14. 包封率是囊泡类载体的一项重要参数,影响包封率的因素主要有
A.药物性质
B.双分子层组成
C.制备方法
D.试剂类别
E.介质温度
A
B
C
D
E
ABC
15. 吸附是脂质体与细胞作用的开始,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粒子类别
B.粒子电性
C.粒子大小
D.表面电荷
E.介质pH值
A
B
C
D
E
CD
16. 天然高分子凝聚法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球的粒径基本上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但受乳状液加入液油时的速度影响较大
A.白蛋白浓度
B.乳化时间
C.超声波强度
D.水/油两相体积比
E.乳状液加入液油时的速度
A
B
C
D
E
ABCD
17. 在液中干燥法中,用来控制纳米粒的粒径的方法通常为
A.调节搅拌速率
B.调节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
C.调节有机相及水相的比例
D.调节有机相及水相的粘度
E.调节容器及搅拌器的形状和温度
A
B
C
D
E
ABCDE
18. 纳米粒常用于制备注射剂,一般需要进行灭菌。高压灭菌不影响聚合物的分子量或纳米粒的粒径,需要优选的原因为
A.有些表面活性剂反应
B.等张剂反应
C.防腐剂分解
D.增稠剂分解
E.使聚合物进一步交联
A
B
C
D
E
AB
19. 纳米粒常用于制备注射剂,一般需要进行灭菌。在使γ辐射时,一般不会引起粒径变化,但会引起
A.有些表面活性剂反应
B.等张剂反应
C.防腐剂分解
D.增稠剂分解
E.使聚合物进一步交联
A
B
C
D
E
CDE
一、A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二、X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