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1. 简述杜甫诗作的诗史性质。
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素有“诗史”的美誉。
(1)杜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如“三吏”、“三别”。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2)杜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杜甫的一些诗描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从诗作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来写,也能使我们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这类诗歌也具有诗史的意义。如《无家别》等。
2. 简述“大历十才子”诗歌在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的特色。
(1)由于大历诗人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受其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的诗歌的词语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
(2)“大历十才子”更多地偏爱使用描述性意象,采用白描手法写诗,以求意象的创新。
3. 李贺的诗歌为什么会有怪奇的特征?
李贺诗中的怪奇特征,首先得力于他迥异于常人的想象乃至幻想,而这想象、幻想又总是和夸张相并行的。其次李贺诗歌的意象非同寻常,这种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
4. 简述敦煌遗书中变文的内容。
敦煌遗书中变文的内容,大体可分为讲唱人世故事和讲唱佛经故事两类。从内容上看,人世故事又可细分为讲唱历史、传说故事与讲唱现实生活故事两类。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作品,完全是宣传佛教教义,充满了因果报应、地狱轮回、佛法无边、人生无常等思想,并夹杂着封建伦理道德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