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模拟题73
A1型题
答题说明
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证候不包括
A.四诊检查所得
B.内外致病因素
C.疾病的特征
D.疾病的性质
E.疾病的全过程
A
B
C
D
E
E
所谓疾病的全过程称之为“病”。
[考点] 证候的概念。
2. 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寒热
B.上下
C.水火
D.晦明
E.动静
A
B
C
D
E
C
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征兆为水火。
[考点] 中医学中的阴阳的征兆。
3.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A
B
C
D
E
E
阴阳在重极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的转化。所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
[考点] 阴阳的相互转化。
4. 以昼夜分阴阳,后半夜为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A
B
C
D
E
A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例如:昼为阳,夜为阴。而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考点] 阴阳的划分。
5. 按五行属性分类,五化中属土者是
A.生
B.长
C.化
D.收
E.藏
A
B
C
D
E
C
按五行属性分类,五行中属土者是应是化。
[考点] 五行属性分类。
6. 《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E.表里传变
A
B
C
D
E
A
“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属于母病及子。
[考点] 母病及子的内容。
7.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精液
C.血液
D.宗气
E.营气
A
B
C
D
E
C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但是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如《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心血,即在心脏与血脉中化生和运行的血液。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所以,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血液。
[考点] 心的生理功能。
8. “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
A.脾的阳气主升
B.脾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
E.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
A
B
C
D
E
C
脾主升清,是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考点] 脾的生理功能。
9. 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A.肾
B.脾
C.心
D.肝
E.肺
A
B
C
D
E
A
[解析] 肾的生理功能。
10. 《素问·上古天真论》“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是女子哪个年龄段的生理表现。
A.“二七”
B.“三七”
C.“四七”
D.“五七”
E.“六七”
A
B
C
D
E
C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考点] 内经的条文。
11. 下列关于五脏所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藏神
B.肝藏魂
C.肺藏魄
D.脾藏意
E.肾藏智
A
B
C
D
E
E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
[考点] 五脏所藏的内容。
12. 脾之液为
A.汗
B.涕
C.泪
D.唾
E.涎
A
B
C
D
E
E
脾之液为涎。
[考点] 脾之液
13. 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肺
B.肺、脾
C.肺、肾
D.脾、胃
E.肝、肺
A
B
C
D
E
B
肺主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肺、脾。
[考点] 肺与脾的关系。
14. “乙癸同源”应归属于
A.肝与心的关系
B.肝与肾的关系
C.肺与脾的关系
D.肾与脾的关系
E.肝与肺的关系
A
B
C
D
E
B
肝肾之间的关系,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以天干配五行,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之称。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肝为水之子而肾为木之母。
[考点] 肝与肾的关系
15. 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是
A.肝、肺
B.肺、肾
C.脾、胃
D.肝、胆
E.心、肾
A
B
C
D
E
C
脾胃同居中焦。脾胃升降协调,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这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后天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功能。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气血充足,机体方能维持正常的状态。同时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而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有其独特之处,体现了脏腑生理活动的特性,也表现了脏腑之气运动的不同趋势。同时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故为升降转输的枢纽。
[考点] 脾与胃的关系。
16. 五脏中,具有“刚脏”特性的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A
B
C
D
E
D
肝为刚脏,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而言。肝在五行属木,木性曲直,肝气具有木的冲和条达、伸展舒畅之能;肝有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气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内寄相火,主升主动,皆反映了肝为刚脏的生理特性。
[考点] 肝脏的生理特性。
17. 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
A.血府
B.经络
C.腠理
D.三焦
E.分肉
A
B
C
D
E
D
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由肺、脾、肾等脏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升降出入运行。如果三焦水道不通利,则肺、脾、肾等脏的输布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将难以实现,所以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所以,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三焦。
[考点] 三焦的生理功能。
18. 外感热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发展转折点的是
A.战汗
B.自汗
C.盗汗
D.冷汗
E.热汗
A
B
C
D
E
A
患者,先恶寒战栗,表情痛苦,辗转挣扎,继而汗山者,称为战汗。多见外感热病的过程中,邪正相争剧烈之时,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战汗是邪正交争的表现,多属邪盛正虚,一旦阳气来复,邪正剧争,就可出现战汗。
[考点] 问汗。
19. 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称为
A.目昏
B.目痒
C.目眩
D.雀目
E.内障
A
B
C
D
E
C
A项指视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者。B项指眼睑、眦内或日珠有痒感,轻者揉拭则止,重者极痒难忍。C项指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之感,亦称眼花。D项指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如雀之盲者。E项指主要发生于瞳神及眼内各组织的疾病。
[考点] 目眩的概念。
20. 前额头痛连及眉棱骨属于
A.阳明头痛
B.少阳头痛
C.厥阴头痛
D.太阳头痛
E.太阴头痛
A
B
C
D
E
A
[解析] 头痛的辨证。
21.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其疼痛性质是
A.胀痛
B.灼痛
C.冷痛
D.绞痛
E.隐痛
A
B
C
D
E
D
痛势剧烈如绞割者,称为绞痛。其特点是疼痛、有剜、割、绞结之感,疼痛难以忍受。多为有形实邪突然阻塞经络闭阻气机,或寒邪内侵,气机郁闭,导致血流不畅而成。
[考点] 问疼痛。
22. 假神的病机是
A.气血不足,精神亏损
B.机体阴阳严重失调
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E.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A
B
C
D
E
D
假神之所以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阳虚无所依附而外越,以致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候,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回光反照”。
[考点] 望神。
23. 湿热熏蒸的面色是
A.黄而鲜明
B.黄如烟熏
C.苍黄
D.淡黄消瘦
E.淡黄浮肿
A
B
C
D
E
A
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所致。
[考点] 望面色。
24. 提示病情危重的异常姿态是
A.颤动
B.抽搐
C.撮空
D.痿废
E.麻痹
A
B
C
D
E
C
撮空指重病神识不清,病人不自主的伸手抚摸衣被、床沿,或伸手向空,手指时分时合。问病重失神之象。
[考点] 望姿态。
25. 气血两虚证的舌象足
A.舌质淡瘦
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
D.舌暗瘀点
E.舌红裂纹
A
B
C
D
E
A
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舌质淡瘦,由于气血无以濡养,B项属于湿证,C项属于燥证,D项属于血瘀证,E项属于热证。
[考点] 望舌。
26. 顿咳常见于
A.青年
B.老年
C.小儿
D.女性
E.男性
A
B
C
D
E
C
顿咳又称为“百日咳”,其特点是咳嗽阵作,咳声连续,是痉挛性发作,咳剧气逆则涕泪俱出,甚至呕吐,阵咳后伴有怪叫,其声如“鹭鸶鸣”。顿咳以5岁以下的小儿多见,多发于冬春季节,其病程较长,不易速愈。
[考点] 闻声音。
27. 唐代以前所称的“哕”,是指
A.呃逆
B.嗳气
C.恶心
D.干呕
E.噫气
A
B
C
D
E
A
呃逆:俗称“打咯忒”,是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为胃气上进,横膈拘挛所致。唐代以前所称的“哕”。
[考点] 闻诊。
28. 胃热患者,其口气为
A.酸臭
B.奇臭
C.臭秽
D.腥臭
E.腐臭
A
B
C
D
E
C
口腔疾病致口臭的,可见于牙疳、龋齿或口腔不洁等。胃肠有热致口臭的,多见胃火上炎,宿食内停或脾胃湿热之证。
[考点] 闻诊。
29. 下列各项,不属于弦脉所主的病证是
A.肝郁
B.胃热
C.诸痛
D.痰饮
E.疟疾
A
B
C
D
E
B
弦脉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等,老年人,疟疾。
[考点] 脉诊。
30. 下列哪项不属于八纲辨证的内容
A.病性寒热
B.病变吉凶
C.邪正盛衰
D.病变类别
E.病变部位
A
B
C
D
E
B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沦基础之一。通过四诊,掌握了辨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病变的类别、部位,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称为八纲辨证。
[考点] 八纲辨证。
31.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里实热证的表现
A.身发高热
B.两颧娇红
C.口渴饮冷
D.研熟汗不止
E.脉象洪数
A
B
C
D
E
B
[解析] 八纲辨证。
32. 内燥常见于
A.肺、胃、大肠
B.肺、脾、肾
C.肺、胃、肾
D.肺、肾、大肠
E.肺、脾、胃
A
B
C
D
E
A
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内燥因津液枯涸,失去滋润濡养作用所致。
[考点] 六淫辨证。
33. 人参配莱菔子在药物七情配伍关系中属于
A.相使
B.相畏
C.相杀
D.相反
E.相恶
A
B
C
D
E
E
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因此人参恶莱菔子。
[考点] 配伍特点。
34. 下列各组药物中,不属于配伍禁忌的是
A.川贝母与川乌
B.藜芦与赤芍
C.肉桂与赤石脂
D.水银与砒霜
E.硫黄与厚朴
A
B
C
D
E
E
[解析] 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
35. 治疗外感发热,邪郁肌腠,经气不利,项背强痛者,应首选
A.荆芥
B.白芷
C.薄荷
D.葛根
E.柴胡
A
B
C
D
E
D
A项用于外感表证,还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及吐衄下血。B项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疮疡肿毒、寒湿带下等。C项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期的发热、恶风寒、头痛者,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肝气郁滞证。D项以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为主要功效,可用于外感发热、头项背强痛,麻疹透发不畅,热病消渴、热泄热痢,脾虚久泻等。E项常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考点] 葛根的应用。
36. 半夷入汤剂宜
A.烊化
B.冲服
C.后下
D.包煎
E.先煎
A
B
C
D
E
D
辛夷有毛,易刺激咽喉,故入煎宜包煎。
[考点] 辛夷的使用方法。
37. 炙桑叶多用于
A.清肺热
B.疏风热
C.清肝热
D.清血热
E.润肺燥
A
B
C
D
E
E
蜜炙桑叶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故多用于肺燥咳嗽。
[考点] 炙桑叶的功效。
38. 治疗热毒蕴结,咽喉红肿疼痛,又兼肺热咳嗽,痰多者,应首选
A.射干
B.鱼腥草
C.马勃
D.板蓝根
E.山豆根
A
B
C
D
E
A
A项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痰痈咳喘。B项用于肺痈、肺热咳嗽,热毒疮疡,热淋。C项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D项用于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全身斑疹,大头瘟疫,丹毒痄腮。E项用于热毒壅结之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考点] 射干的应用。
39. 郁李仁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祛瘀
B.清肝泻火
C.利水消肿
D.软坚散结
E.凉血解毒
A
B
C
D
E
C
郁李仁的功效为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考点] 郁李仁的功效。
40. 治疗风湿痹证,腰膝酸痛,下肢痿软无力,遇劳更甚者,应首选
A.防己
B.秦艽
C.五加皮
D.稀莶草
E.白花蛇
A
B
C
D
E
C
A多用于风湿痹证、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B项多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手足不遂、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黄疸等。C项多用于风湿痹证,腰膝软弱,筋骨萎软,小儿行迟,水肿及脚气水肿。D项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疮疡肿毒、湿疹瘙痒、高血压。E项多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肠痈腹痛、热淋。
[考点] 五加皮的临床应用。
41. 肉豆蔻与白豆蔻均具有的功效是
A.涩肠止泻,下气平喘
B.温中散寒,行气消胀
C.温中行气,燥湿止带
D.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E.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A
B
C
D
E
B
肉豆蔻的主要功效为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白豆蔻的主要功效为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故两者的共同功效为温中行气。
[考点] 肉豆蔻与白豆蔻的功效。
42. 藿香具有的功效是
A.止呕
B.止咳
C.止血
D.止痛
E.止泻
A
B
C
D
E
A
藿香的主要功效为化湿,解暑,止呕。
[考点] 藿香的功效。
43. 治疗湿热淋证,宜选用
A.石韦
B.大青叶
C.板蓝根
D.青黛
E.山豆根
A
B
C
D
E
A
A项常用于热淋、石淋、血淋等淋证。余选项均为清热解毒药,无利尿通淋的功效。
[考点] 石韦的应用。
44. 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药物是
A.丹参
B.牛膝
C.苏木
D.姜黄
E.虎杖
A
B
C
D
E
E
A项功效为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B项功效为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利尿通淋。C项功效为活血疗伤,祛瘀通经,消肿止痛。D项功效为破血行气,通络止痛。E项功效为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考点] 虎杖的功效。
45. 肉桂具有的功效是
A.温通经脉
B.回阳救逆
C.温肺化饮
D.疏肝下气
E.温中降逆
A
B
C
D
E
A
肉桂的主要功效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考点] 肉桂的功效。
46. 下列各项,不属青皮主治病证的是
A.胸胁胀痛
B.乳房胀痛
C.食积腹痛
D.疝气疼痛
E.呕吐呃逆
A
B
C
D
E
E
青皮常用于肝气郁结之胁痛、乳核、疝气等诸证,食积气滞,气滞血瘀证。
[考点] 青皮的应用。
47. 白茅根具有的功效是
A.解毒敛疮
B.消肿生肌
C.清热利尿
D.祛痰止咳
E.活血祛瘀
A
B
C
D
E
D
[解析] 白茅根的功效。
48. 百部的主要功效是
A.化痰
B.止咳
C.平喘
D.清肺
E.泻肺
A
B
C
D
E
B
百部的功效为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考点] 百部的功效。
49. 患者失眠,健忘,心悸,自汗出,治疗应选用
A.朱砂
B.酸枣仁
C.合欢皮
D.远志
E.磁石
A
B
C
D
E
B
A项多用于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烦躁不眠。B项常用于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之心悸、怔忡、失眠,还用于体虚多汗。C项多用于忿怒忧郁之烦躁不宁、失眠多梦,也可用于跌打骨折、血瘀肿痛及痈肿疮毒。D项用于心肾不交之惊悸、失眠健忘,痰阻心窍、咳嗽痰多及痈疽疮毒、乳房肿痛。E项长于治肾虚肝旺,上扰心神或惊恐气乱,神不守舍之心神不宁、惊悸、癫痫。
[考点] 酸枣仁的应用。
50. 治疗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耳鸣者,应首选
A.决明子
B.地龙
C.钩藤
D.牡蛎
E.酸枣仁
A
B
C
D
E
D
A项多用于肝热或阴亏所致的目疾,肝火或肝阳头痛眩晕。B项多用于高热抽搐、惊痫癫狂等。C项多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D项多用于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耳鸣之症。E项多用于常用于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之心悸、怔忡、失眠,还用于体虚多汗。
[考点] 牡蛎的应用。
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