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中医妇科学(3)
A2型题
1. 患者,女,65岁,绝经15年,近1年来阴部瘙痒难忍,干涩灼热,夜间加重,会阴肤色浅白,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西医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方宜选用
A.龙胆泻肝汤加减
B.左归丸加减
C.六味地黄丸加减
D.知柏地黄丸加减
E.金匮肾气丸
A
B
C
D
E
D
[解析] 依据症状、舌脉,结合患者年龄65岁,肝肾阴亏,虚热内生,辨证为阴痒肝肾阴虚证,方宜选知柏地黄汤加减。
2. 患者,女,50岁,生育6子,形体瘦弱,近半年出现身倦懒言,面色不华,食欲下降,小便频数,大便溏薄,子宫脱出于阴道口外,阴道壁松弛膨出,劳则加重,小腹下坠,带下量多,质稀色淡,舌淡苔白,脉缓弱。方用补中益气汤加
A.茯苓、车前子、莲子
B.益智仁、乌药、桑螵蛸
C.金樱子、杜仲、续断
D.柴胡、桔梗、黄芪
E.以上都不是
A
B
C
D
E
C
[解析] 根据病史,患者多产伤气,加之年事渐高,气虚下陷,导致子宫脱垂,辨证为气虚证,宜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提,还当加杜仲、金樱子、续断以加强提系子宫之效。
3. 某女,30岁,分娩时出血量多,产后又失于调养,出现低热不退,腹痛绵绵,喜按,恶露量少,色淡质稀,自汗,眩晕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治法应选
A.补血益气,和营退热
B.滋阴清热,养血止痛
C.调和营卫,益气养血
D.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E.以上都不是
A
B
C
D
E
A
[解析] 依据病史、症状、舌脉,辨证为产后发热血虚证,治法应选补血益气,和营退热法。
4. 患者,女,28岁,平素体虚瘦弱,产后出现小腹隐痛一月余,喜揉,喜按,恶露量少,色淡红,质稀无块,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大便干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食补宜
A.鲤鱼赤小豆汤
B.黄芪母鸡汤
C.甲鱼人参汤
D.当归生姜羊肉汤
E.乌鸡百合汤
A
B
C
D
E
D
5. 某女,35岁,高龄产妇,产后出现腰膝足跟疼痛,俯仰受限,头晕耳鸣,夜尿较多,舌淡黯,脉细弦,方宜选
A.独活寄生汤
B.左归饮
C.右归饮
D.金匮肾气丸
E.养荣壮肾汤
A
B
C
D
E
E
[解析] 依据症状、舌脉,辨证为产后身痛证,治法宜补肾养血,强腰壮肾,方应选养荣壮肾汤加减。
6. 某女,25岁,产后恶露半月未止,量较多,色紫红,质黏稠有臭味,面色潮红,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辨证属产后恶露不绝,其证型为
A.血热证
B.血瘀证
C.气虚证
D.气滞证
E.以上都不是
A
B
C
D
E
A
7. 某女,35岁,在某个体诊所行人工流产术,一周后仍出血量多,并发热,下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方宜选
A.普济消毒饮
B.大黄牡丹汤
C.仙方活命饮
D.五味消毒饮
E.黄连解毒汤
A
B
C
D
E
C
[解析] 依据症状、舌脉,结合病史,辨证为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治法应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首选仙方活命饮。
8. 某女,40岁,患者慢性盆腔炎半年,症见小腹部隐痛,痛连腰骶,间断低热,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其证型为
A.热毒炽盛证
B.湿热瘀结证
C.气滞血瘀证
D.寒湿瘀滞证
E.气虚血瘀证
A
B
C
D
E
B
9. 某女,42岁,近半年来,经行量多,淋漓难尽,经间带下增多,下腹可触及结块,推之移,无压痛,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黯有瘀斑,苔白厚腻,脉弦滑,B超提示子宫肌瘤。其证型为
A.气滞血瘀证
B.痰湿瘀结证
C.湿热瘀阻证
D.肾虚血瘀证
E.阴虚血瘀证
A
B
C
D
E
C
10. 患者,某女,30岁,婚后5年未孕,症见月经量少,二三月一潮,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发热,失眠多梦,心悸眼花,肌肤干燥,阴中干涩,舌红略干,苔少,脉细数。方宜用
A.温胞饮
B.开郁种玉汤
C.养精种玉汤
D.百灵调肝汤
E.左归丸
A
B
C
D
E
C
B1型题
A.当归地黄饮
B.大营煎
C.两地汤
D.温经汤
E.以上都不是
1. 治疗月经后期之实寒证的首选方是
A
B
C
D
E
D
[解析] 治疗月经后期之实寒证的首选方是具有温经散寒调经之功效的温经汤。
2. 治疗月经先期之阴虚血热证的首选方是
A
B
C
D
E
C
[解析] 治疗月经先期之阴虚血热证的首选方是具有养阴清热调经之功效的两地汤。
A.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B.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
C.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
D.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下
E.以上都不是
3. 经期延长是指
A
B
C
D
E
C
[解析] 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牛月方净,又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
4. 月经先后无定期是指
A
B
C
D
E
A
[解析] 月经先后无定期是指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即经行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等。
A.病理性闭经
B.原发性闭经
C.继发性闭经
D.生理性闭经
E.以上都不是
5. 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属于
A
B
C
D
E
C
6. 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属于
A
B
C
D
E
B
A.肝肾亏损
B.阴虚夹湿
C.湿热下注
D.脾虚
E.肾阳虚
7. 带下过少的主要病机是
A
B
C
D
E
A
[解析] 带下过少的主要病机是肝肾亏损、血枯瘀阻导致阴液不足,不能润泽阴户。
8. 带下过多的主要病机不包括
A
B
C
D
E
A
A.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B.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C.活血消癥,补肾安胎
D.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E.以上都不是
9. 气血虚弱胎漏、胎动不安的治法是
A
B
C
D
E
A
10. 治疗血瘀胎漏、胎动不安的治法是
A
B
C
D
E
C
A.数堕胎
B.子难
C.胞阻
D.子病
E.子烦
11. 滑胎又称
A
B
C
D
E
A
[解析] 滑胎是指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亦称“屡孕屡堕”或“数堕胎”。
12. 难产又称
A
B
C
D
E
B
[解析] 妊娠足月,临产分娩困难者,称“难产”。又称“乳难”、“子难”。
A.脾肾阳虚,失于统摄
B.脾虚失职,不能制水
C.脾胃虚弱,胃气失和
D.脾虚湿盛,流注下焦
E.以上都不是
13. 脾虚带下过多的病机是
A
B
C
D
E
D
14. 脾虚子肿的病机是
A
B
C
D
E
B
A.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B.脾肾虚弱,运化失司
C.脾胃虚弱,统摄无权
D.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E.以上都不是
15. 崩漏的病机是
A
B
C
D
E
D
16. 经行泄泻的病机是
A
B
C
D
E
B
A.居经
B.并经
C.暗经
D.避产年
E.月信
17. 月经三月一潮者称为
A
B
C
D
E
A
[解析] 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三个月来潮者,称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还有终生不潮而却能受孕育,称为“暗经”。
18. 月经二月一潮者称为
A
B
C
D
E
B
A.十二经脉之海
B.阴脉之海
C.阳脉之海
D.约束之经
E.髓海
19. 冲脉为
A
B
C
D
E
A
[解析] 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环绕唇口。“冲为血海”、为“十二经脉之海”,能调节十二经的气血。
20. 任脉为
A
B
C
D
E
B
[解析] “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肝、脾肾会于曲骨、中级、关元,因此任脉对人身的阴经有调节作用。
A.气虚
B.血虚
C.血瘀
D.气郁
E.肾阳虚
21. 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为
A
B
C
D
E
B
[解析] 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为血虚。
22. 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多为
A
B
C
D
E
E
[解析] 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多为肾阳虚。
A.脾肾虚
B.津液不足
C.湿热
D.热毒
E.气湿
23. 带下量多,色白质清多为
A
B
C
D
E
A
[解析] 观察带下量多少、带下颜色、性质是带下病诊断及辨证的主要依据。若带下量多,色白质清多为脾虚、肾虚。
24. 带下量少而失润多为
A
B
C
D
E
B
[解析] 带下量少失润,多为津液不足。
A.三冲
B.三急
C.三病
D.三禁
E.三审
25. 产后病痉、郁冒、大便难,称为
A
B
C
D
E
C
[解析] 历代医家将产后常见病和危急重症概括为“三病”、“三冲”、“三急”。如汉代《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指出“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
26. 产后呕吐、盗汗、泄泻,称为
A
B
C
D
E
B
[解析] 《张氏医通·妇人门》云:“产后诸病,惟呕吐、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A.感染邪毒
B.阴亏血少
C.血虚气脱
D.瘀阻气闭
E.热深厥深
27. 产后血晕实者病因病机为
A
B
C
D
E
D
28. 产后血晕虚者病因病机为
A
B
C
D
E
C
A.下乳涌泉散
B.通乳丹
C.漏芦散
D.苍附导痰丸
E.瓜蒌牛蒡汤
29. 产后缺乳之气血虚弱证最佳选方为
A
B
C
D
E
B
30. 产后缺乳之肝郁气滞证最佳选方为
A
B
C
D
E
A
A.《胎产心法》
B.《妇人大全良方》
C.《备急千金要方》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31. 首列“产后血露不尽候”的医著是
A
B
C
D
E
E
32. 载有治疗恶露不尽25首方剂的医著是
A
B
C
D
E
C
[解析]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载有治疗恶露不尽的方剂25首。
A.《医宗金鉴》
B.《外感温热篇》
C.《妇人大全良方》
D.《内经》
E.《瘟疫论》
33. 产后发热的记述最早载于
A
B
C
D
E
D
[解析] 产后发热的记述最早见于《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34. “产后发热”之病名首载于
A
B
C
D
E
C
[解析]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首见“产后热”之病名。
A.养荣壮肾汤
B.独活寄生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趁痛散
E.生化汤
35. 产后身痛肾虚证宜选
A
B
C
D
E
A
36. 产后身痛血瘀证宜选
A
B
C
D
E
D
A.桂枝茯苓丸 B.大黄
虫丸
C.苍附导痰丸 D.补肾祛瘀方
E.大黄牡丹汤
37. 癥瘕湿热瘀结证宜选
A
B
C
D
E
E
38. 癥瘕气滞血瘀证宜选
A
B
C
D
E
B
A.四君子汤
B.升陷汤
C.补中益气汤
D.大补元煎
E.肾气丸
39. 子宫脱垂之气虚证最佳选方为
A
B
C
D
E
C
40. 子宫脱垂之肾虚证最佳选方为
A
B
C
D
E
D
A2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