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四、案例分析题1. [案例] 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抄袭的事,都要他暗中监督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无事不晓,同学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被同学疏远了,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自从发现小明是老师的眼线后,连最好的朋友都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
请结合新课程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
(1)班主任让小明监督学生,说明班主任不尊重学生、不相信学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本案例的师生关系是权威型的,新课程强调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3)班主任缺少对小明的关爱,没有做好指导者角色。
(4)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案例中班主任和小明没有师生间的相互沟通。
(5)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是参与者,案例中的班主任是旁观者。
2. [案例] 小伟上课经常找人说话、做小动作,干扰课堂,也不做作业。这天上班主任的课,老毛病又犯了,老师非常生气,厉声对小伟说:“你别上课了,把家长叫来,什么时候家长来了,什么时候才能上课。”说完把他推出教室,关上了教室门。小伟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缘由后,把小伟送回了教室。事后,校长把老师找去办公室,提出了批评。
请你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义务教育法》的理论、知识做出分析:校长的处理对不对?班主任老师和小伟同学应该怎么做?
(1)校长做法是正确的,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中“依法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第五条中“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的规定。
(2)作为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采用观察法、谈话法、分析书面材料及调查研究等方法了解小伟的情况;
②要用发展眼光来看待小伟,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③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建立家校联系;
④采用榜样示范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并运用强化形式加以巩固;
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3)作为学生来说,小伟应该这样做:
①要遵守课堂常规和纪律;
②当老师驱逐自己时,应报告给学校的管理者,如校长;
③应将相关情况告知家长;
④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