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1.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所具备的条件,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的直接原因。
对 错
A
[解析] 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2. 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才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对 错
B
[解析] 本题考核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资格要求。对于特殊行业的(比如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不受16周岁的限制。
3. 劳动合同变更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重新签订一份新合同,原合同自新合同签订之日起失效。
对 错
B
[解析] 本题考核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只是对原合同内容的修改、补充或废止,不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4. 劳动者主动提出从原用人单位到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入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对 错
B
[解析] 本题考核经济补偿金补偿年限的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入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5. 纳税人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风险,应缴纳营业税。
对 错
B
[解析] 本题考核无形资产投资的营业税有关规定。根据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6. 个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构向教育、公益事业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对 错
B
[解析] 本题考核个人所得税中捐赠的税额处理。对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公益事业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7. 征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超过的部分征税。
对 错
B
[解析] 本题考核起征点的概念。根据规定,征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其全额征税。
8. 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应适用不同税目税率经济事项的同一凭证,不管是否分别记载金额,都要按税率高的项目计算贴花。
对 错
B
[解析] 本题考核印花税计税依据的确定。根据规定,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应适用不同税目税率经济事项的同一凭证,如分别记载金额的,应分别计算应纳税额,相加后按合计税额贴花;如未分别记载金额的,按税率高的计算贴花。
9. 征税人仅指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征管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
对 错
B
[解析] 本题考核征税人的具体范围。我国的征税人不仅包括各级税务机关,也包括其他征收机关(如海关、财政机关)。
10. 挂失止付不是票据丧失后采取的必经措施,是一种暂时的预防措施,最终要申请公示催告或提起普通诉讼。
对 错
A
[解析] 本题考核票据丧失后的补救。题目中的描述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