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城市规划原理分类模拟题城市与城市发展(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
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A
B
C
D
C
2. 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它是以
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A.自然环境
B.人造物
C.人文景观
D.人造物和人文景观
A
B
C
D
D
3. 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巨系统,但它不包括
子系统。
A.经济
B.政治
C.社会
D.科学技术
A
B
C
D
D
4. 下列城市地域的类型中,
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A.大都市区
B.大都市带
C.全球城市区域
D.全球城市地带
A
B
C
D
A
5. 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叫做
。
A.大都市带
B.大都市区
C.全球城市地带
D.全球城市区域
A
B
C
D
A
6. 全球城市区域是以
为核心的城市区域,它是多核心的城市扩展联合的空间结构,而非单一核心的城市区域。
A.政治中心城市
B.经济中心城市
C.中心城市
D.具有全球城市功能
A
B
C
D
D
7.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其中不包括
的差异。
A.集聚规模
B.生产效率
C.价值形态
D.文化观念
A
B
C
D
C
8. 城市与乡村的首要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上,即为城市与乡村
的差异。
A.集聚规模
B.生产效率
C.生产力结构
D.生产关系
A
B
C
D
A
9. 尽管城市与乡村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以下各要素中属于城乡服务联系的是
。
A.公路网
B.交通服务形式
C.通信系统
D.经济联系
A
B
C
D
B
10. 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制造业的地位明显下降,经济呈服务化时是
的城市。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后工业社会
D.现代化社会
A
B
C
D
C
11. 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因素。
A.自然环境
B.社会文化
C.社会环境
D.经济与技术
A
B
C
D
C
12. 下列指标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
A.城镇常住人口
B.城镇化率
C.区域总人口
D.城镇流动人口
A
B
C
D
B
13. 城镇化的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镇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总结。其中,在商品短缺时期是以
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A.国有企业
B.外资及混合型经济
C.乡镇集体经济
D.分散家庭工业
A
B
C
D
C
14.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通过家庭手工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批发零售商业来推动农村工业化,并以此来带动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城镇化模式是以
为主导的。
A.国有企业
B.乡镇集体经济
C.分散家庭工业
D.混合型经济
A
B
C
D
C
15.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
所引起的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强制性推动。
A.资源开发
B.兴办工厂
C.商品短缺
D.人力资源的开发
A
B
C
D
A
16. 下列选项中,扮演经济发展主要基地的角色是
。
A.小城镇
B.大城市
C.中型城市
D.小城市
A
B
C
D
B
17. 在新的城镇化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B.都市带、城市群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C.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集聚城镇化”趋势
D.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A
B
C
D
A
18. 城镇化的基本阶段中,
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由于巨大的城乡差异,导致人口与产业等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向集聚。
A.郊区化
B.逆城镇化
C.集聚城镇化
D.再城镇化
A
B
C
D
C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历程中,城镇化的
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A.启动
B.波动发展
C.停滞
D.快速发展
A
B
C
D
B
20. 以下关于中国城镇化典型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B.商品短缺时期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导
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
A
B
C
D
B
二、多项选择题
1. 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
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A.人口
B.建筑
C.财富
D.信息
E.资源
A
B
C
D
E
ABCD
2. “城市”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
的客观实体。
A.复杂化
B.多样化
C.实体化
D.特殊化
E.简单化
A
B
C
D
E
AB
3. 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
A.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B.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C.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D.城市具有系统性
E.城市是一个社会复合式系统
A
B
C
D
E
ABCD
4.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区别,其中包括
。
A.集聚规模的差异
B.生产效率的差异
C.生产关系的差异
D.价值形态的差异
E.文化观念差异
A
B
C
D
E
ABE
5. 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物质联系的有
。
A.公路网
B.生态相互联系
C.生产联系
D.能量流和网络
E.访问形式
A
B
C
D
E
AB
6. 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经济联系的有
。
A.政府预算流
B.资本流动
C.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
D.收入流
E.消费和购物形式
A
B
C
D
E
BCDE
7. 我国市制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了
四个等级。
A.直辖市
B.省级市
C.副省级市
D.地级市
E.县级市
A
B
C
D
E
BCDE
8. 城乡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其中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
。
A.城乡结构“二元化”
B.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C.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D.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E.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
A
B
C
D
E
ABDE
9. 农民和农村主要是
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A.通过直接投资
B.提供廉价劳动力
C.提供廉价土地资源
D.提供高昂土地资源
E.通过间接投资
A
B
C
D
E
ABC
10.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其包括
。
A.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B.人文景观建设
C.科技革命和创新
D.全球化与新经济
E.城市文化特质
A
B
C
D
E
ACDE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因素有
。
A.城市规模扩张、数量猛增
B.交通拥塞
C.生态失衡
D.制造业地位明显下降
E.经济呈服务化
A
B
C
D
E
DE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展,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重组,建立适应现代
的多中心开放结构成为主流的趋势。
A.经济生产方式
B.社会生活方式
C.交通方式
D.服务方式
E.信息沟通方式
A
B
C
D
E
ABC
13. 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
。
A.自然环境因素
B.人造环境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经济与技术因素
E.政策制度因素
A
B
C
D
E
ACDE
14. “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
A.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B.空间形态的改变
C.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D.人口的集中
E.物质资源的集中
A
B
C
D
E
BCD
15. 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农业剩余贡献
C.工业化推进
D.比较利益驱动
E.市场机制导向
A
B
C
D
E
BCDE
16. 依据时间序列,城镇化进程一般可以分为
四个基本阶段。
A.集聚城镇化阶段
B.郊区化阶段
C.波动发展城镇化阶段
D.逆城镇化阶段
E.再城镇化阶段
A
B
C
D
E
ABDE
17. 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
的城镇化模式。
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B.商品短缺时期以私营企业为主导
C.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
D.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
E.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
A
B
C
D
E
ACDE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趋势呈现的基本特征有
。
A.城镇化过程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B.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
C.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南部地区
D.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
E.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A
B
C
D
E
ADE
19. 在新的城镇化机制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有
。
A.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
B.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
C.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D.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E.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A
B
C
D
E
BCDE
20. 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区域性因素包括
。
A.区域的公共设施水平
B.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
C.区域发展的条件差异
D.区域自然条件与生态承载能力
E.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A
B
C
D
E
BCDE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