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四、简答题1. 简述战后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对世界市场行情产生的重大影响。
(1)科教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加剧了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加快了资本折旧的过程,从而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使危机频繁发生。(2)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使生产能力的发展较易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经济危机一般表现为较缓和与短暂,萧条阶段不明显,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比较长。(3)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各国科技发展水平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和能力是有差别的,从而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别。
2. 简述行情研究的任务。
就行情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程序而言,可分为行情分析和行情预测。
一、行情分析名词解释
行情分析就是指通过对历史和当前市场状况的研究,描述当前行情变化的特点,并探究形成这些特点的各种因素
二、行情预测——名词
行情预测则是在行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行情分析的结论,依据行情变化的规律,考虑可能影响今后行情变化的各种因素,对今后一定时期内行情的可能变化进行估计。
3. 国际商品市场行情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商品供给、需求和价格是商品市场上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商品市场行情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短期内商品价格的变动。研究商品价格变动的基本方法是研究商品的供求关系及影响供求的各种因素。
4. 简述线性趋势模型、指数曲线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的适用范围。
将所预测的行情变量作为因变量,时间作为自变量,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模拟行情变量的发展趋势,并将这一趋势向外延以预测未来的方法,又称趋势外延法。
在某一行情变量的长期变动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时,我们可以采用回归方程来拟合趋势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向外延伸,来预测未来的变动。
当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近似于一条直线时,可选择直线趋势模型来进行预测;
当时间序列数据的逐期增长率近似为一常量时,可选择指数曲线作为预测模型;
当时间序列数据逐期增长绝对量之差近似于一常量时,可选择二次曲线模型。
五、论述题1. 库存的预兆作用是如何在行情研究中反映出来的?
(1)库存的变化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有一定的预兆作用,库存积压是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不过战后由于市场信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库存指标的这种预兆作用已不如战前那么明显。(2)以固定价格标示的库存指标更能客观地反映经济周期变化的规律和特点。(3)制造业和批发业库存变化对周期的反应要比零售业库存变化更为明显,因为零售业的贸易与个人消费直接相关。(4)原材料困村对周期变化的反应比加工品和制成品明显。这是因为在高涨阶段,企业家对市场往往盲目乐观,并预期原材料供应会短缺,价格会进一步上涨,大量争购和囤积原材料。(5)按金额统计的库存变化很难清楚地反映库存数量的变化,库销比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气道补充作用该指标的变化比库存价值变化的指标更能反映库存是偏多或偏少,更能表明库存变化与经济周期变化的关系。
2. 试述垄断控制与商品弹性的关系。
商品生产的垄断程度是指一个生产企业或某个国家对某种商品生产的控制程度。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生产的垄断程度越高,其供给越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垄断程度低,或非垄断的商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大量小生产者生产的初级产品,如糖、橡胶、咖啡、可可等,其生产和供给不易适应需求的变动。当某种商品的购买集中在少数买主手中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买方垄断。—般来说,商品消费部门的垄断程度越高,这种商品需求的波动幅度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