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一
阅读以下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说明]
系统集成商PA公司的项目经理小郭目前承接了一个中小型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项目。由于项目双方老总彼此很熟悉,且都希望项目尽快实施。在项目合同签订之后,PA公司叶总很快指定小郭及其他6名员工组成项目组,由小郭担任项目经理。叶总将小郭引见给客户方王总,王总在业务部给小郭的项目组安排了一间办公室。
该项目开始进展很顺利,小郭有什么事都能与王总及时沟通。可是王总事务比较繁忙,经常不在公司。小郭有事找客户方其他部门的负责人时,不是被推托做不了主,就是被“此事与我无关”,有些部门负责人甚至说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目前,项目组所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并且很多手续也没人签字。
项目组内部问题也不少,部分程序员多次直接向叶总请示问题;两名程序员编的软件界面不统一;项目支出的每笔费用,财务部人员都要求小郭找叶总签字。小郭频繁打电话给叶总,部分团队成员心里想:“项目经理怎么老是拿老板来压人”。由此,小郭与项目组部分成员和财务部人员产生了不少摩擦,叶总也开始怀疑小郭的能力。这一切都让小郭感觉到无助与苦恼。
问题11. 结合你的项目管理经验,请简要分析该项目在启动阶段(过程)存在的问题。
该项目没有遵循正确的立项流程,没有由项目发起人正式发布项目章程
依题意,项目经理小郭目前所面对的困境,其关键原因之一是该项目没有遵循正确的立项流程,没有由项目发起人发布项目章程。叶总为了赶该项目的进度,只是简单地“将小郭引见给客户方王总”,跳过项目启动环节,直接指令小郭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从而导致项目刚起步就麻烦不断。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项目启动是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体系,让所有与项目相关的人都理解项目的重要性,同时形成一个由双方领导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构成的三级沟通体系,确保项目管理的畅通。
问题21. 项目启动过程组是由正式批准开始一个新项目(或一个新的项目阶段)所必需的一些过程组成的。通常,项目启动过程应包含
和
等步骤。
(1)制定项目章程 (2)制定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启动过程组是由正式批准开始一个新项目(或一个新的项目阶段)所必需的一些过程组成的。在该项目期间,项目干系人的参与通常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客户的需求。启动过程组的结果是启动了一个项目,同时其输出物也定义了项目的用途,明确了目标,并授权项目经理开始实施这一项目。
通常,启动过程组包括以下内容:
(1)制订项目章程。这一过程批准项目的开始或项目阶段的开始。它是论证客户的业务要求,以及预期满足这些要求的新产品或服务时所必需的过程。制订项目章程可以将项目与组织的日常工作连接起来并使项目获得批准。制订项目章程和批准项目是由项目外的更高一级组织(或大型项目管理,或项目组合管理)部门负责的。
(2)制订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这一过程用于依据项目章程和启动过程的其他依据来确定初步的项目定义。该过程确定了项目需求、项目的边界、接收的方法和高层次范围控制的方式,
并将其记入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问题3针对该项目在启动及计划阶段(过程)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有:1. 由王总和叶总共同正式发布
1 。其主要栏目及核心内容包括:①
2 的要求;②项目必须满足的
3 ;③
4 ;④委派的项目经理及项目经理的权限级别;⑤概要的里程碑进度计划;⑥
5 ;⑦职能组织及其参与;⑧
6 ;⑨
7 ;⑩项目的业务方案论证,包括投资回报率;

概要预算等。
(3)项目章程 (4)基于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提出
(5)业务要求(或产品需求) (6)项目的目的(或项目立项的理由)
(7)项目干系人的影响 (8)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假设
(9)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约束
2. 采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 等工具、技术和方法制订一份
3 ;
(10)项目管理方法论(或专家判断)
(11)项目管理计划
4. 采用风险核对表、头脑风暴、概率影响矩阵等工具做好
工作,根据项目需要重新配置项目资源。
风险识别与分析
项目章程可以为项目经理使用组织资源进行项目活动提供授权。通常,项目章程应当包括
以下直接列入的核心内容(或援引自其他文件的内容):①基于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提出的需求;②项目必须满足的业务要求(或商业需求,或产品需求);③项目的目的(或项目立项的理由及论证的结果);④委派的项目经理及项目经理的权限级别;⑤概要的里程碑进度计划;⑥项目干系人的影响;⑦职能组织及其参与;⑧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假设;⑨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约束;⑩论证项目的业务方案,包括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收益率);

概要预算等。除此之外,项目章程还应包含项目名称、批准时间、背景介绍(发起原因)、验收标准、签发人和签发时间等内容。
针对该项目在启动及计划阶段存在的问题,可提出以下一些相应的补救措施(包含但不限于):
(1)由项目发起人(例如王总和叶总共同)正式发布项目章程。
(2)采用项目管理方法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家判断等工具、技术和方法制订一份项目管理计划。
(3)建议采用配置管理系统进行变更控制和版本控制。同时,建议使用需求追踪矩阵等工具做好需求管理工作。
(4)建议采用风险核对表、头脑风暴、因果图和概率影响矩阵等工具,做好需求变更和人员不足等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并管理好项目风险,同时根据项目需要重新配置项目资源。
试题二阅读以下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说明]
Q省某省直机关单位以公开招标方式,利用本省财政资金拟采购一个技术较复杂的大中型信息系统。本次招标允许联合体投标,并要求投标人具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甲、乙、丙、丁、戊5家系统集成公司分别在招标公告要求的时间内购买了招标文件。截止至规定的开标时间,共收到A、B两份投标文件。
事件1:投标人A由甲、戊两家系统集成公司组成,投标人B由乙、丁两家系统集成公司组成。甲、乙、丁3家公司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丙、戊两家公司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
事件2:因截至规定开标时间投标人不足3家,故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第2次招标,但重新招标后,有效投标人数量仍不足3家,且招标文件及招标过程符合相关规定。
事件3:丙公司认为招标文件内容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故未参加本项目投标。在本次招标结果公示后,丙、丁两家公司分别就招标文件内容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了投诉,但该部门对上述投诉均未予受理。1. 根据事件1中的描述,请判断投标人A、B是否满足招标资质要求,并简要说明理由。
投标人A不满足招标资质要求,投标人B满足招标资质要求。
理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或《招标投标法》条文规定: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投标人A的资质仅为二级,不能满足该项目的招标要求。
依题意,该项目要求投标人具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为《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一条条文规定:“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
由于戊公司只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因此其与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甲公司组成的联合体A的资质为二级,不能满足该项目的招标要求,为无效投标。乙、丁两家公司都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其组成的联合体B的资质为一级,能够满足该项目的招标要求。
2. 根据事件2中的描述,请指明建设方在下一步最可能采用的招标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同时请指出该项目后续还可能采取的采购方式。
竞争性谈判
理由:虽然招标未能成立的(或流标),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或《政府采购法》)采用竞争性谈判的采购方式。
单一来源采购
依题意,本案例中Q省某省直机关单位属于政府部门性质,其项目建设的招标工作须符合《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为《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条文规定。根据《招标投标法》第十条条文规定:“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八条条文规定:“……投标人少于3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条文规定:“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一)公开招标;(二)邀请招标;(三)竞争性谈判;(四)单一来源采购;(五)询价;(六)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条条文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依照本法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一)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六条条文规定:“在招标采购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废标:(一)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招标文件做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3家的;……废标后,采购人应当将废标理由通知所有投标人。”
在本案例事件2中,该项目“重新招标后,有效投标人数量仍不足3家”,属于“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隋况,即成为常见的流标事件。对此,建设方在下一步最可能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招标方式。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一条条文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依照本法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一)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二)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三)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
由此可知,该项目后续还可能采取单一来源的采购方式。
3. 根据事件3中的描述,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是否可以拒绝丙、丁两家公司的相关投诉受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可以拒绝(或可以,或是)
理由:丙公司未参与该项目投标,丁公司未按政府采购投诉程序进行(或未按“先质疑后投诉”的程序进行)
根据《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一条条文规定:“供应商对政府采购活动事项有疑问的,可以向采购人提出询问,采购人应当及时做出答复,但答复的内容不得涉及商业秘密。”
《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二条条文规定:“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提出质疑。”
《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五条条文规定:“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丙系统集成公司未参与该项目投标活动,因此不具有对该项目的“质疑与投诉”权利;丁系统集成公司未按政府采购投诉程序(先质疑后投诉)进行。因此,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拒绝丙、丁两家公司的相关投诉受理。
试题三阅读以下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说明]
系统集成PB公司的项目经理小郭将其目前负责的某系统集成项目进行了工作分解,并对每个工作单元进行了成本估算,得到其计划成本。各任务同时开工,开工6天后项目经理对进展情况进行了考核,所形成的阶段性绩效报告如表7-6所示。表7-6中“***”表示此处的数据未给出。 表7-6某系统集成项目第6天末的绩效报告(部分) 任务 | 计划工期(天) | 计划成本(元/天) | 已发生费用(元) | 已完成当前计划工作量 | 进度偏差 | 成本偏差 | 进度绩效指标 | 成本绩效指标 | 甲 | 8 | 2500 | 14500 | 80% | *** | *** | *** | *** | 乙 | 11 | 2000 | 12500 | 70% | *** | *** | *** | *** | 丙 | 9 | 3000 | 19500 | 100% | *** | *** | *** | *** | 丁 | 7 | 2500 | 13000 | 90% | *** | *** | *** | *** | 戊 | 10 | 2200 | 13500 | 80%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1) | (2) | (3) | (4) | |
1. 请计算该项目在第6天末的PV、AC、EV值,并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pV=(2500+2000+3000+2500+2200)×6=73200元
AC=14500+12500+19500+13000+13500=73000元
EV=(2500×80%+2000x70%+3000×100%+2500×100%+2200×80%)×6=62460元
依题意,结合表7-6所给出的数据可得,该项目在第6天末的计划值(PV)=(2500+2000+3000+2500+2200)×6=73200元。
该项目在第6天末的实际成本(AC)=14500+12500+19500+13000+13500=73000元。
由于任务甲在第6天末已完成了第1天~第6天所有工作量(即这6天本应完成的总工作量)的80%,因此任务甲在此时间点的挣值(EV)=2500×6×80%=12000元。依此类推,可得该项目在第6天末的挣值 (EV)=2500×6×80%+2000×6×70%+3000×6×100%+2500×6×100%+2200×6×80%=62460元。
2. 请计算该项目在第6天末的进度偏差、成本偏差、进度绩效指标、成本绩效指标,分别填入表7-6中的(1)~(4)空缺处。并从进度和成本两方面评价项目的当前执行绩效情况。
(1)-10740 (2)-10540
(3)0.8533 (4)0.8556
该项目的当前进度处于滞后状态(或进度效率较低),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或成本超支)(答案类似即可)
基于成本绩效指数(CPI)和进度绩效指数(SPI)的基本定义,结合[问题1]求解得出的各参数值,可得:
SV=EV-PV=62460-73200=-10740<0,表明当前该项目进度处于滞后状态。
SPI=EV/PV=62460/73200≈0.8533<1.0,表明当前该项目进度效率较低,进度滞后。
CV=EV-AC=62460-73000=-10540<0,表明当前该项目资金使用超出预算。
CPI=EV/AC=62460/73000≈0.8556<1.0,表明当前该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成本超支。
3. 针对该项目在第6天末的执行绩效情况,请简要说明项目经理小郭在紧接着的工作中将采取哪些工作措施?
措施(答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要点,答出其中3个小点即可,答案类似即可):
①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并行施工(快速跟进)
②适度的加班(或赶工)
③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用工作效率高的人员更换一批工作效率低的人员
④采取控制成本措施,必要时调整成本基准
⑤项目中区分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成本及进度措施等
由于73200元>73000元>62460元,即:PV>AC>EV,说明当前该项目处于进度滞后、成本超支的状态,因此为了保证这一项目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实现,可以采取的调整措施包括(但不限于):①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并行施工(快速跟进);②适度的加班(或赶工);③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用工作效率高的人员更换一批工作效率低的人员;④采取控制成本措施,必要时调整成本基准;⑤项目中区分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成本及进度措施等。
4. 若要求任务甲按期完成,项目经理小郭采取了赶工措施,那么任务甲的剩余日平均工作量是原计划日平均工作量的多少倍?请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6倍,计算式((6×(1/8)×(1-80%)+2×(1/8))/2)/1/8或其他等价形式
由表7-6中可知,任务甲的计划工期为8天,则其原计划日平均工作量为总工作量的1/8(即总工作量的12.5%)。
由于任务甲在第6天末仅完成了前6天所有工作量的80%,即本应前6天完成的工作量还剩余20%,占总工作量的3/20(即6×(1/8)×(1-80%)=3/20),因此项目经理小郭采取赶工措施,使得任务甲按期完成,则任务甲在第7天和第8天所完成的工作量为总工作量的2/5(即3/20+2×(1/8)=2/5),则这两天中日平均工作量为总工作量的1/5。
任务甲的剩余日平均工作量是原计划日平均工作量的1.6倍,即(总工作量×1/5)/(总工作量×1/8)=8/5=1.6。
试题四
阅读下列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说明]
近期,RH系统集成公司承接了一所知名中学“智慧校园”业务系统的软件开发项目,项目质量要求比较高。项目经理小郭制定了项目的整体计划,将项目划分为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4个阶段,他将测试阶段预留了大量的时间,以便开展充分的测试工作。
需求分析完成后,项目组编写了《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经理小郭召集部分骨干人员召开评审会,对需求文件进行了评审。为了尽快进入下一阶段工作,评审会从早上8点一直进行到晚上21点,终于把全部的文件都审完了。评审组找到了几处小问题,并当场进行了修改,项目经理小郭宣布可以进入设计阶段了。
设计人员根据需求文件编写了《设计说明书》,并提交给小郭,小郭对设计文件仔细审阅后,便安排项目团队中相关程序员开始编程。编程结束后,项目进入了测试阶段。
问题11. 结合你的项目管理经验,针对项目质量管理,请简要分析上述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①没有制定单独的质量管理计划,也没有安排质量管理人员(或没有分配质量管理职责)
②没有实施质量保证工作,只进行了质量控制工作(或没有对项目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工作)
③相关干系人或客户没有参加需求评审会,可能导致最终对需求的理解不能达成一致
④在项目重大里程碑处没有相关干系人对阶段成果进行评审,无法确保结果和预期目标一致
⑤评审会召开时间过长,也没有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
⑥技术评审会没有关注于发现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会议目的
⑦项目经理个人决定进入项目下一重要阶段,而不是经过评审后决定
⑧设计文件未经过正式评审,可能导致设计文件中有较多的错误
通读整个案例,该项目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但不限于):
(1)由题干关键信息“需求分析完成后,项目组编写了《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经理小郭召集部分骨干人员召开评审会,对需求文件进行了评审”可知,该需求评审会没有邀请客户等重要项目干系人参加,最终可能导致相关干系人对需求的理解不能达成一致。根据软件工程知识,《需求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标志性文档,在这个项目重大里程碑处需由相关干系人(如客户等)对此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以确保结果和客户的预期目标(期望)一致。
(2)由题干关键信息“为了尽快进入下一阶段工作,评审会从早上8点一直开到晚上21点,终于把全部的文件都审完了”可知,该需求评审会控制不好。需求评审属于技术评审,评审会召开时间过长,容易因与会人员过度疲劳(或心理压力)而起不到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作用(或评审会连续时间过长会导致效率低下)。
(3)由题干关键信息“评审组找到了几处小问题,并当场进行了修改,项目经理小郭宣布可以进入设计阶段了”说明:①技术评审会的会议目的不明确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为技术评审会是为了发现问题的,而不是以“修改问题”为目的;②能否进入项目下一个重要阶段(即从系统分析阶段进入系统设计阶段)应该进行评审后才能决定,而不是由项目经理个人来决定的。
(4)结合软件工程知识可知,《设计说明书》是系统设计阶段的标志性文档,在这个项目重大里程碑处需由相关干系人(如客户、项目团队等)对此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例如,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为输入对需求进行验证,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系统设计工作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以使目标管理系统能够被正确地开发出来。由题干关键信息“设计人员根据需求文件编写了《设计说明书》,并提交给小郭,小郭对设计文件仔细审阅后,便安排程序员开始编程”可知,该设计文件没有经过正式评审与确认,最终可能导致设计文件中存在较多不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或存在较多的错误)。
(5)纵观整个案例,项目经理小郭仅制定了项目的整体计划,而没有制定单独的质量管理计划,也没有安排质量管理人员(或没有分配质量管理职责);仅应用了评审、检查等工具、方法和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工作,没有应用质量审计、过程分析等工具/方法和技术实施质量保证工作(或没有对项目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工作)。
问题2 在该项目测试准备会上,团队成员发表了以下观点:1.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软件程序无错误。
对 错
B
软件测试是程序的一种执行过程,目的是尽可能发现并改正被测试软件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因为测试的目的是查找软件中的错误,所以它无法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2. 严格的测试计划会使测试工作死板教条,影响测试进度。
对 错
B
严格的测试计划会使测试工作有效地发现软件的错误,从而保障测试进度。
3. 软件测试计划始于软件设计阶段,完成于软件开发阶段。
对 错
B
软件测试计划始于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完成于软件设计阶段。
5. 测试后软件中仍存在的错误概率与已经发现的错误数成反比。
对 错
B
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观点,经测试后,软件中仍存在的错误概率与已经发现的错误数成正比。
6. 验收测试是由承建方和用户按照用户使用手册执行软件验收。
对 错
B
验收测试是由承建方和用户按照项目合同、软件系统需求和用户使用手册在软件正式验收前执行的测试。
问题31. 除了案例中提及的相关评审工作外,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应重点完成的工作包括:
①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的
;
②应安排独立于
的质量保证人员负责质量保证工作;
③对软件开发的过程实施
;
④注重测试阶段的工作,并安排相对独立的测试人员负责完成;
⑤对发现的缺陷进行
,确保最终的软件产品质量;
⑥为项目团队成员提供质量管理要求方面的培训或指导等。
(1)质量保证计划 (2)项目组或项目团队
(3)质量审计或质量保证 (4)统计分析
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过程。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应重点完成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①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的质量保证计划(如合理制定质量检查的周期,根据当前项目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工具、方法和技术等);②应安排独立于项目组、拥有较丰富质量保证经验和行业经验的质量保证(QA)人员负责QA工作;③对软件开发的过程实施质量审计(或质量保证);④加强技术评审工作,注重对需求、设计等开发过程文档的技术评审工作;⑤注重测试阶段的工作,并安排相对独立的测试人员负责完成;⑥对发现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确保最终的软件产品质量;⑦提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整改措施(如建议的纠正措施、变更请求等);⑧督促及监控各子阶段项目文档的及时完成,定期给项目干系人分发质量报告等文档;⑨为项目组成员提供质量管理要求方面的培训或指导等。
试题五阅读以下技术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说明]
某系统集成公司为做好项目配置管理,对配置库中的操作权限进行了如表7-7所示的定义。
表7-7配置库中操作权限的相关定义 权限 | 内容 |
read | 可以读取文件内容,但不能对文件进行变更 |
check | 可使用[check in]等命令,对文件内容进行变更 |
add | 可使用[文件的追加]、[文件的重命名]、[删除]等命令 |
destroy | 有权进行文件的[不可逆毁坏]、[消除]、[rollback]等命令 |
同时,对项目相关人员在该开发库中的操作权限进行了如表7-8所示的分配。其中,√表示该人员具有相应权限,×表示该人员没有相应权限。
表7-8 Work(开发库)操作权限分配表 
问题11. 通常,配置管理系统的配置库可以分为开发库、产品库、主库和备份库等4种类型。配置库的基本分类如图7-11左侧所示,图7-11右侧是相关配置库的主要功能,请在图7-11中用直线将两者对应连接起来。

Ⅰ——C Ⅱ——A
Ⅲ——D Ⅳ——B
通常,配置管理系统的配置库可以分为动态库(或开发库)、受控库(或主库)、静态库(或产品库)和备份库4种类型,详见表7-9。
表7-9 配置库的类型 类型 | 说明 | 动态库 | 也称为开发库、程序员库或工作库,用于保存开发人员当前正在开发的配置实体。动态库通常包 括新模块、文档、数据元素或进行修改的已有元素。动态库是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区,由开发者控 制。动态库中的配置项处于版本控制之下 | 受控库 | 也称为主库或系统库,是用于管理当前基线和控制对基线的变更。受控库包括配置单元和被提升 并集成到配置项中的组件。软件工程师和其他人员可以自由地复制受控库中的单元或组件,但必 须有适当的权限授权变更。受控库中的单元或组件是用于创建集成、系统和验收测试或对用户发 布的构件。主库中的配置项被置于完:全的配置管理之下 | 静态库 | 也称为软件仓库或软件产品库,用于存档各种广泛使用的已发布的基线。静态库用于控制、保存 和检索主媒介,被置于完全的配置管理之下 | 备份库 | 包括制作软件和相关构架、数据和文档的不同版本的复制品。在各点的及时备份,可以每天、每 周或每月执行备份 | |
结合表7-9可知,图7-10中各类配置库及其主要功能的对应关系如下:Ⅰ——C,Ⅱ——A,Ⅲ——D,Ⅳ——B。
问题2请将表7-8所示的开发库权限分配表中①~⑩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10.
√
在各类配置库中,所有配置项的操作权限应由配置管理员(CM)严格管理,基本原则是:基线配置项向软件开发人员开放读取的权限;非基线配置项向项目经理(PM)、CCB、项目成员、质量保证人员(QA)、测试人员等相关人员根据具体需求开放相应权限。
依题意,结合配置管理知识可知,只有配置管理员(CM)拥有该Work开发库进行相关操作的所有权限,即⑤和⑩两空都应填入√。
项目经理是整个软件研发活动的负责人,他根据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的建议批准配置管理的各项活动并控制它们的进程。其在配置管理活动中具体职责有(但不限于):制定和修改项目的组织结构和配置管理策略;批准、发布配置管理计划;决定项目起始基线和开发里程碑;接受并审阅配置控制委员会的报告等。项目经理对开发库中的开发文档和程序代码都可以进行内容追加等操作,拥有[add]权限,即①和⑧两空都应填入√。
项目开发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组织确定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和相关规定,按照软件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模型来完成开发任务。项目成员对开发库中的项目文档可以进行内容追加等操作,拥有[add]权限,即②空应填入√。
质量保证(QA)人员需要对软件配置管理有较深的认识,其主要工作是跟踪当前项目的状态,测试、报告错误,并验证其修复结果。对开发库中的项目文档可以进行内容追加等操作,拥有[add]权限,即③空应填入√;但QA人员不能添加或修改开发库中的程序代码,不拥有[check]和[add]权限,即⑥和⑨两空都应填入×。
测试人员对开发库中的项目文档可以进行内容追加等操作,拥有[add]权限,即④空应填入√;测试人员对开发库中的程序代码只具有测试操作所需的[read]权限、不具有[check]等变更权限,即⑦空应填入×。
问题31. 配置项的识别是配置管理活动的基础。通常,识别配置项的步骤依次是______。(请使用以下选项编号做答)
A.填写《配置项管理表》 B.确定每个配置项的重要特征
C.确定配置项进入配置管理的时间 D.审批《配置项管理表》
E.配置管理员识别配置项 F.确定每个配置项的拥有者的责任
G.为每个配置项指定唯一的标识号
E、G、B、C、F、A、D
通常,识别配置项的主要步骤是:①识别配置项;②为每个配置项指定唯一的标识号;③确定每个配置项的重要特征:④确定配置项进入配置管理的时间;⑤确定每个配置项的拥有者的责任:⑥填写.《配置项管理表》⑦审批《配置项管理表》等。
问题41. 变更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通常,配置管理中的变更控制流程是:变更申请→
→变更实施→
→
。
为了在不严重阻碍合理变更的情况下来控制变更,软件配置管理引入了“
”这一概念。它可看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其组成部分不能被任何人随意修改。
(2)变更评估 (3)变更验证与确认
(4)变更发布 (5)基线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配置项发生变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变更控制的目的在于:防止配置项被随意修改而导致混乱。通常,配置管理遵循的变更控制流程是:①变更申请;②变更评估;③变更实施;④变更验证与确认;⑤变更的发布。
为了在不严重阻碍合理变更的情况下来控制变更,软件配置管理引入了“基线”这一概念。它是指由一组配置项组成,这些配置项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基线中的配置项被“冻结”了,不能再被任何人随意修改(例如,跟踪和控制变更)。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