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不贪视为宝
子罕以清廉不贪视为宝的佳话,很多人都知晓。不过,今天再来重温这个一千多年前的事。我们不能不佩服子罕之明智,之大义。在一般人看来,宝就是金银珠宝、贵重财物,而且有人还力行敛聚,越多越显得富有、气派。但子罕却不以为然。在他心目中,有比金银珠宝更可宝贵的东西,那便是清廉不贪。清廉不贪虽不似珠宝,却胜似珠宝,是任何珠宝都换不走、买不去的。在那个时代的人,能视清廉不贪为最宝贵之物,珍惜它,呵护它,实在叫人感叹不已。
历史上有作为的官大都是以清廉不贪视为宝的。除子罕外,还可举出若干。东汉的杨震,有人劝他趁身在高位时赶紧为子孙多置办些产业,杨震不肯,说做清官的子孙,本身就是一份很丰厚的产业。宋朝的范质也很清廉。一次,范质病倒了,赵匡胤前去探望,范质请皇上用茶,端上来的茶具都是粗瓷盘杯,赵匡胤皱皱眉头,暗想,范质身为宰相,至于这么穷?此后,赵匡胤有意又去了几次,四处一看,发现范质睡的是破旧的硬板床,盖的是旧棉被。赵匡胤有些于心不忍,便叫人送去高级床和一些贵重物品。不久,赵匡胤再去,见范质仍一如既往,便责怪说:你是宰相,何必这样同自己过不去呢?范质却说:正因为我是宰相,才得这样做啊。如果我很奢侈,贪图享受,别人就会效法,破坏朝廷的风气啊!赵匡胤听后感慨万分,称范质“不愧是真宰相”。东晋的吴隐之亦清廉得很。有一年,皇帝下了诏书,让他去广州担任刺史。那时广州是人烟密集、物产丰饶的好地界,当地的珍珠、转运的山珍海味、贵重药材久负盛名。所以,广州刺史历来是最引人注目的肥缺。前几任刺史无一例外地都是满载而归。老百姓恨得把这些贪官上任来广州时路过而饮过的泉水叫做“贪泉”。而吴隐之上任后,生活简朴,只用青菜和干鱼下饭。一切收入悉数充公,凡送礼者一概拒之门外。为官几年御任北归时,行装还是来时模样。百姓争先恐后为他送行。吴隐之要贪的话,无须多弄,只需一箱子宝物,就可供他一家人几世吃用不尽。可他毕竟没这么做。他或许也清楚,世上莫大之宝,便是清廉不贪。
历史到了共产党人这一代,以清廉不贪视为宝已不再像过去仅是单个人的模范修行,而成了一个群体的执意追求和光辉实践。毛泽东拜师学艺为红军战士打草鞋,一件衣服缝了又缝一穿就是几十年,毕生以清廉朴素为本色;周恩来为革命操劳一生,去世时不曾留下任何属于个人的财产;杨靖宇死后腹中不见一粒粮食,连日寇也不得不称他是“中国的一条好汉”;方志敏被俘后,敌人在他身上未搜出分文,以致他们不解地说,当共产党这么大的官,怎么没发财呢。还有焦裕禄,孔繁森……哪一个不是清正廉洁的呢?正是无数的共产党人身体力行清正廉洁,才挺起了我们党不朽的伟岸形象,才筑起了我们党坚韧的脊梁。
然而,也还有极少数党员、干部是不懂得以清廉不贪视为宝的。这些人似乎对贪字颇有研究,他们认为贪字由“今”和“贝”组成,是今天的宝贝也。谁能在今天拥有更多的财富,谁就有本事,就能出人头地,吃香的喝辣的。于是,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贪,由此一幕幕贪官戏也就演而不断。且看江西广丰县原县委书记郑元盛上演的一幕吧。这位“七品芝麻官”,别看官位不算高,贪心却不小。上任3年,大搞“钱官”交易,先后收受40多名为了得官的人送来的30多万元。一手交钱,一手戴帽,一时间,广丰县头戴乌纱者日渐其多。像郑元盛这样的贪官,一旦贪起来,哪还管什么党性,哪还讲什么秉公尚公,哪还有一点为人民服务的念头,简直就是金钱的奴仆。这类贪官别说和我们党先进人物比,就是比古时的子罕、杨震、范质、吴隐之,也该无地自容了。
以清廉不贪视为宝,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理应做到的事。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就规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之呢?单从主观上讲,根子恐怕就在于他们放弃了自身道德修养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逐渐被他们淡忘了,入党图的是什么在他们心里也变了味,党性、公心不足而私欲却无限膨胀。思想上发生如此嬗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的环境下,就会看到别人大把大把花钱,见到别人住高级别墅、出入高档消费场所,见到别人手拿“大哥大”、乘着“桑塔纳”而按捺不住物欲的冲动,心理便会失衡,就难免做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丑行来。
这就提醒我们,今天的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更有必要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只有在这点上从严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像党章上所要求的那样的合格的共产党员。同时还告诉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到欲为民节。古人曾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显然不是要人们一点都不能有私欲,而是在告诫人们不能纵欲。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壁立千仞”,就时刻不能忘记人民利益,凡与人民利益不符的私欲、贪欲,皆当抛弃。在这方面认真去做了,以清廉不贪视为宝或许就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