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 若a,b为实数,则“0<ab<1”是“
”的______.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 C.充分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B C D
D
[解析] 当0<ab<1,d<0,b<0时,有
,反过来
,当a<0时,则有ab>1,
∴0<ab<1是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
3. 已知椭圆
与双曲线
有公共的焦点,C
2的一条渐近线与以C
1的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于A,B两点,若C
1恰好将线段AB三等分,则______.
A.
B.a
2=13
C.
D.b
2=2
A B C D
C
[解析] 由双曲线
知渐近线方程为y=±2x,又∵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
∴椭圆方程可化为b
2x
2+(b
2+5)y
2=(b
2+5)b
2,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y得,
又∵C
1将线段AB三等分,
解之得
故选C.
6. 已知两个实数集合A={a
1,a
2,…,a
100}与B={b
1,b
2,…,b
50},若从A到B的映射f使得B中每个元素都有原象,且f(a
1)≤f(a
2)≤…≤f(a
100)则这样的映射共有( )。
A B C D
D
[解析] 注意到集合B中每个元素都有原象,即A中有50“组”元素分别与B中的50个元素对应;现将集合A中的100个元素按原有的顺序分成50组,每组至少一个元素;将集合B中的元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B={b
1',b
2',b
50'};∵f(a
1)≤f(a
2)≤f(a
100),∴A中的“第1组”元素的象为b
1',“第2组”元素的象为b
2',“第50组”元素的象为b
50',此处没有排列的问题,即只要A中元素的分组确定了,映射也就随之确定了;而A中元素的分组可视为在由这100个元素所形成的99个“空”中插上49块“挡板”,所以有
种分法,即映射共有
个。
二、填空题1. 已知
,当mn取得最小值时,直线
与曲线
的交点个数为______。
2. 如果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
则x
2+y
2的最小值是______.
3. 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f(1)=1且对任意x∈R都有f(x+5)≥f(x)+5,f(x+1)≤f(x)+1,若g(x)=f(x)+1-x,则g(2002)=______。
4. 2log
525+3log
264=______.
5. 点P是抛物线C:y2
=4x上一动点,则点P到点(6,12)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______。
三、计算题如图,已知直线L:y=kx-2与抛物线C:x2=-2py(p>0)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
1. 求直线L和抛物线C的方程;
因为:
即x
A+x
B=-4,y
A+y
B=-12
可以得到AB中点坐标是(-2,-6)
又因为L:y=kx-2
所以代入算得:y=2x-2
代入C:x
2=-2py(p>0)
得到:x
2+4px-4p=0
根据韦伯公式:x
1+x
2=-4p
又因为x
1+x
2=-4
所以p=1
所以C:x
2=-2y
2. 抛物线上一动点P从A到B运动时,求△ABP面积的最大值。
设点P为
然后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算出
又因为
因此:d的最大值是当x=-2时,
再因为
所以面积最大值是
3. “五一”假期期间,某学校计划组织385名师生租车旅游,现知道租车公司有42座和60座两种客车,42座客车的租金每辆为320元,60座客车的租金每辆为460元.
(1)若学校只租用42座客车或者只租用60座客车,那么学校各需多少租金?
(2)若学校同时租用这两种客车共8辆(可以坐不满),而且要比单独只租用一种车辆节省租金,请你帮助该学校选择一种最节省的租车方案.
(1)385÷42≈9.2,所以单独租用42座客车需10辆,租金为320×10=3200(元),385÷60≈6.4,所以单独租用60座客车需7辆,租金为460×7=3220(元).
(2)设租用42座客车x辆,则60座客车(8-x)辆,由题意得,
320x+460×(8-x)≤3200,42x+60×(8-x)≥385.
解得3.4≤x≤5.3.
由于x取整数,所以x=4或5.
当x=4时,租金为320×4+460×(8-4)=3120(元);
当x=5时,租金为320×5+460×(8-5)=2980(元).
故租用42座客车5辆,60座客车3辆,租金最少.
4. 如图,三棱柱ABC—A
1B
1C
1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侧棱长是
,D是AC的中点.
(1)求证:B
1C∥平面A
1BD;
(2)求二面角A
1—BD—A的大小;
(3)求直线AB
1与平面A
1B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法一:(1)设AB
1与A
1B相交于点P,连接PD,则P为AB
1中点,
∵D为AC中点,∴PD∥B
1C.
又∵
平面A
1BD,
∴B
1C∥平面A
1BD
(2)∵正三棱柱ABC—A
1B
1C
1,
∴AA
1⊥底面ABC.
又∵BD⊥AC
∴AD⊥BD
∴∠A
1DA就是二面角A
1—BD—A的平面角.
∵
∴
∴
,即二面角A
1—BD—A的大小是号
(3)由(2)作AM⊥A
1D,M为垂足,
∵BD⊥AC,平面A
1ACC
1⊥平面ABC,平面A
1ACC
1∩平面ABC=AC
∴BD⊥平面A
1ACC
1,
∵
平面A
1ACC
1,∴BD⊥AM
∵A
1D∩BD=D,∴AM
1平面A
1DB,
连接MP,则∠APM就是直线AB
1与平面A
1BD所成的角.
∵
,AD=1,∴在Rt△AA
1D中,
直线AB
1与平面A
1B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解法二:
(1)同解法一.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平面A
1BD的法向量为n=(x,y,z)
则
则有
由题意,知
是平面ABD的一个法向量.
设n与AA
1所成角为θ,
则
∴二面角A
1—BD—A的大小是
(3)由已知,得
则
∴直线AB
1与平面A
1B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5. 已知函数
(1)当m=0时,求f(x)在区间
上的取值范围;
(2)当tana=2时,
求m的值.
(1)当m=0时,
,由已知
,得
从而得:f(x)的值域为
(2)∵tana=2∴sina=2cosa
∴
将tana=2及
代入上式得:m=-2.
四、应用题1. 如下图所示,跷跷板AB的一端B碰到地面时,AB与地面的夹角为18°,且OA=OB=2m
(1)求此时另一端A离地面的距离(精确到0.1 m);
(2)跷动AB,使端点A碰到地面,画出点A运动的路线(写出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求出端点A运动路线的长(结果含π).
(参考数据:sin18°≈0.31,cos18°≈0.95)
(1)过点A作地面的垂线,垂足为C.
在Rt△ABC中,∠ABC=18°,
∴AC=AB·sin∠ABC
=4·sin18°
≈4×0.31
≈1.2.
答:另一端A离地面的距离约为1.2m.
(2)以点0为圆心,0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地面于点D,则
就是端点A运动的路线(C、D重合).
端点A运动路线的长为
答:端点A运动路线的长为
2. 如下图所示,桌面上放置了红、黄、蓝三个不同颜色的杯子,杯口朝上,我们做蒙眼睛翻杯子(杯口朝上的翻为杯口朝下,杯口朝下的翻为杯口朝上)的游戏.
(1)随机翻一个杯子,求翻到黄色杯子的概率;
(2)随机翻一个杯子,接着从这三个杯子中再随机翻一个,请利用树状图求出此时恰好有一杯口朝上的概率.
(2)将杯口朝上用“上”表示,杯口朝下用“下”表示,画树状图如下:
由上面树状图可知: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9种,其中恰好有一个杯口朝上的有6种,
3. 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
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政协委员于今年两会上向大会提出一个议案,即“推迟中小学生早晨上课时间”,这个议案当即得到不少人大代表的支持.根据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学生小强所在学校将学生到校时间推迟半小时.小强原来7点从家出发乘坐公共汽车,7点20分到校;现在小强若由父母开车送其上学,7点45分出发,7点50分就到学校了.已知小强乘自家车比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快36千米,求从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设小强乘公交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x千米,则小强乘自家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x+36)千米.
依提意,得
解得x=12.
答:从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千米.
五、证明题1. 设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c为斜边,整数n≥3,求证:a
n+b
n<c
n.
设直角三角形一锐角∠BAC=α(如图),则
∵0<sinα<1,0<cosα<1,
∴sin
nα<sin
2α,cos
nα<cos
2α(n>3)
∴sin
nα+cos
nα<sin
2α+cos
2α=1,
故a
n+b
n<c
n.
2. 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直角边AC、BC为一边各向外侧作正方形ACDE、BCGH,连结BE、AH分别交AC、BC于P、Q.求证:CP=CQ.
如图,连接HE,GQ,PD,显然S
△GCQ=S
△HCQ,
∵HB∥AG,
∴S
△ACH=S
△ABC.
S
△ACH=S
△HCQ+S
△ACQ =S
△GCQ+S
△ACQ =S
△ACQ.
∴S
△ACQ=S
△ABC,
同理,S
△PCD=S
△PCE,S
△BCE=S
△ABC,
∴S
△BDP=S
△BCP+S
△PCD=S
△BCP+S
△PCE =S
△BCE.
∴S
△BDP=S
△ABC.
∴S
△AGQ=S
△BDP,
∴CQ·AG=CP·BD.
∵AG=AC+GC
=DC+BC=BD。
∴CP=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