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材料分析题1. 早读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对其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同学们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有何差异,都要用同一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他们,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 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学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 请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要相结合。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
②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
(2)①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遵照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