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毛泽东又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00页)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党的领导方法概括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正确地实现党的领导。
材料2
习近平说:“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11日)习近平又说:“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摘自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4月28日
1. 分析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理论基础。
哲学理论依据包括: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即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是实践的主要力量,实践出真知,因此要求向群众学习。虚心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要求先做群众的学生,然后形成一般意见,再去指导群众实践。
3. 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应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九十二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四年的光辉历程。九十二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26日
材料2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三十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同时,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26日
材料3
九十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4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5
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
——摘自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4.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主要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主要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是: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我们在经济、政治领域形成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我们在经济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领域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政体,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妥善解决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192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分析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改造成为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12日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做了准备。
材料2
“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为此,中国共产党“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摘自《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人民网党史百科
材料3
“我们一定不要破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因此不应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如果解释为‘一切服从’蒋介石和阎锡山,那也是错误的。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
——摘自《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0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材料3
“是否在革命战争胜利后就可以抛弃统一战线呢?不能够的。过去需要统一战线,今后同样需要,不仅需要,而且还要进一步巩固。如果抛弃了统一战线,革命还要遭受失败。”
——摘自《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155页
6. 统一战线在党所进行的中国革命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必要性。
首先,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还有顽固的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
其次,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党必须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最后,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第二,可能性。
首先,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这一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其次,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革命对象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7. 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及其结果。
第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共同的纲领,即新三民主义和三大纲领,而第二次没有;第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形式的军队,即北伐军,第二次国共双方具有各自的军队;第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资产阶级是领导者,而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坚持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第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具有一个政权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在自己的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
8. 统一战线在今天的重要性。
第一,改革开放事业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去奋斗;第二,进行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国内的各种力量,也需要来自于国外境外的积极力量;第三,社会主义事业、改革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服务的,因此,没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这就会成为空话;第四,解决党面临的新世纪三大任务之一的台湾问题也离不开统一战线。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仍是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的时代,全球化远没有导致民族国家时代的消失。实际上,只要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利益依旧存在,那么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立足于其上的伦理价值趋向——爱国主义,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的话给我们以启示。德国记者问他:“你怎样向你的民族意识较强的同胞解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韩国加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的力度?”金大中回答:“我将告诉人民:资本没有国籍。如果我们的商人能自由地去世界各地,那么我们也必须让世界各地的人到韩国来。”这是旗帜鲜明地肯定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克服危机的问题时,他又说:“欧洲(债权)人可以放心,我们将依靠果断和爱国主义战胜危机。”这个谈话表明,经济全球化尽管有超越国家界限的一面,但在我们的具体经济工作中,仍然可以做到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
——摘自王锐生《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
9. 为什么王锐生说“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10.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叙利亚反对派指责政府军8月21日在大马士革郊外使用了化学武器,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证据确凿,跨越了美国的红线,准备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行动。美国东部时间9月4日下午,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以10:7的表决结果,授权奥巴马总统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
——摘编自人民网(2013年9月9日)
材料2
美国白宫9月6日发表一份联合声明,显示在刚刚闭幕的G20峰会上,9个成员国及代表欧盟与会的西班牙支持美国对叙利亚动武,使得奥巴马极力构建的“国际联盟”增至15国。
联合声明称,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G20峰会间隙,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英国、西班牙10国与美国就叙利亚问题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称,各签署国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8月21日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发生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种种证据明确指明叙利亚政府应对袭击事件负责”,敦促国际社会针对这一严重践踏国际准则和良知的行径做出强烈反应。联合声明指,各签署国支持通过一项强有力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因为安理会有责任主导国际社会做出反应,但却认识到“两年半来安理会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全世界不能坐等有关进程一再失败,以至加剧叙利亚的苦难和地区动荡”。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3年9月7日)
材料3
俄罗斯已明确表态反对美国对叙利亚动武,俄罗斯总统普京6日更公开表示,如果叙利亚遭到军事打击,俄罗斯将施以援手,包括提供武器和开展经济合作。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8日在塔什干应约与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双方就叙利亚问题交换了意见。王毅强调,要坚持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反对任何使用化学武器行径这两条原则,就应回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框架中来,寻求共识,妥善处理,而不是相反。中美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带头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王毅重申了中方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的原则立场,奉劝有关国家采取行动时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
——摘编自新华网(2013年9月9日)
11. 试析美国军事干涉叙利亚的原因。
美国以武力威胁干涉叙利亚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人权高于主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侵犯了人权。这是西方国家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理由。第二,这是美国推行其中东战略的需要。控制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是美国的长期战略,对中东地区的“流氓国家”进行武力干涉是美国推行其中东战略的需要。第三,这是美国推广其民主价值观的需要。
12. 如何看待美国干涉叙利亚的特点。
和以往的干涉比较起来,美国武力干涉叙利亚有以下特点:第一,寻求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干预他国,如果无法获得联合国的合法授权将联合盟国发动战争。第二,全力扶植反政府力量。在干涉叙利亚过程中,美国及其盟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支持叙利亚国内的反对派力量。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干涉过程中,以不同的手段配合军事打击,例如经济制裁、武器禁运和设立禁飞区等。第四,直接插手一些国家的国内事务,例如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安排。第五,干涉过程中,美国及其盟国协同作战,英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另外一些阿拉伯国家为美国的干涉提供了经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