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中小学通用)模拟10
一、单项选择题
1.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______。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A
B
C
D
B
[解析]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 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这是一种______。
A.获得的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后天的反射
A
B
C
D
B
[解析] 无条件反射是在人类种系的进化发展中形成且逐渐固定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的反射方式,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是先天就有的。
3. 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李明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教师应从______人手对李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A
B
C
D
C
[解析]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而体现的一种坚持精神,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才能把道德行为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4. 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______。
A.杜威
B.华虚朋
C.帕克赫斯特
D.克伯屈
A
B
C
D
D
[解析] 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5. 会讲法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______。
A.纵向迁移
B.负迁移
C.正迁移
D.逆向迁移
A
B
C
D
C
[解析] 根据迁移的分类,会讲法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体现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属于正迁移,故选C。
6.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体现典型的正迁移现象的是______。
A.物以类聚
B.聪明过人
C.反应敏捷
D.举一反三
A
B
C
D
D
[解析]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7.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辅导是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哪项内容?______
A.学习心理辅导
B.智能辅导
C.情感和意志辅导
D.个性心理指导
A
B
C
D
B
[解析]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其中,智能辅导主要是智力因素的辅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辅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8. 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这是一种______。
A.强迫行为
B.强迫观念
C.焦虑
D.强迫恐惧
A
B
C
D
A
[解析] 反复检查是动作,所以这种行为不属于强迫观念,选A。
9. 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______。
A.相关学科知识
B.教育学知识
C.心理学知识
D.专业知识
A
B
C
D
D
[解析]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都包括在专业知识之内。
10. 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______。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A
B
C
D
A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______。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A
B
C
D
B
[解析] 这里主要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 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______。
A.常规管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解,其中班级平行管理模式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特定的集体道德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这是______。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法
C.道德体验法
D.品德评价法
A
B
C
D
C
[解析]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修养锻炼,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就是道德体验法。
14. “前有狼,后有虎”是一种______。
A.双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矛盾分析。“狼”是要躲避的,同样“虎”也是要躲避的,可见,这是一种双避式冲突。本题正确答案为A。
15. 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的社会化是______。
A.预期社会化
B.发展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再社会化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社会化类型的理解和掌握,考生须辨明这几个定义的区别。预期社会化是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发展社会化是对个体产生的新的期待和要求,要求他扮演新的角色;再社会化是重新学习社会所要求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只有反社会化是指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名词解释
1. 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其特点是:它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是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2. 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一种有意义学习方式,它强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规律,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发现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辨别分析,发现本质属性。通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积极的思维过程来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3. 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与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记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4.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简答题
1. 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
(1)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的;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
(4)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2.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如下: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5)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
3. 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有哪些要求?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榜样法的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4. 简述知识的学习过程。
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为知识的选择、知识的领会、知识的保持、知识的应用四个阶段。选择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触、嗅知觉进行感知。领会阶段是在知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领会和理解。所谓领会,是指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关系。所谓理解,意指揭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个别事物和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和现象。保持阶段是指在理解、领会之后,知识的学习就进入记忆储存的阶段。应用知识既是对学生领会或保持知识的经验和反馈的手段,也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深化的环节,同时还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主要途径。
四、论述题
1. 概述认知发展和教学的关系。
认知发展是人类个体的认知在婴儿至青少年时期中的发展。它与教学的关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和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2. 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名词解释
1
2
3
4
三、简答题
1
2
3
4
四、论述题
1
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