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理论(三)
一、单项选择题
1. 福莱特提出的为实现成功整合而可以考虑的具体做法不包括______
A.要意识到这些机会的存在
B.不要把分歧放到桌面上来
C.注意力要放到意义重大的而不是戏剧性的问题上
D.鼓励不同的利益多多接触,多多交流
A
B
C
D
B
[解析] 为了实现成功的整合,福莱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作法:(1)要意识到这些机会的存在;(2)要把分歧放到桌面上来;(3)注意力要放到意义重大的而不是戏剧性的问题上;(4)把一些牵涉面较广的问题分细一点,个别处理解决;(5)鼓励不同的利益多多接触,多多交流。答案为B。
2. 福莱特认为防止动乱的惟一途径是实行全国性的______
A.法律
B.计划
C.控制
D.民主
A
B
C
D
B
[解析] 福莱特主张实行全国性计划,她认为大规模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进行这样的计划才是防止动乱的惟一途径。答案为B。
3. 福莱特把领导分成______
A.职位领导、个人领导和功能领导
B.职务领导、组织领导和权威领导
C.职位领导、个人领导和权威领导
D.职务领导、功能领导和组织领导
A
B
C
D
A
[解析] 福莱特把领导分成三类:(1)职位领导;(2)个人领导;(3)功能领导。答案为A。
4. 福莱特在个人和集体这个问题上认为______
A.应强调调和整合而否定个人
B.集体应该给个人的意愿以充分的表现
C.集体应避免给个人的意愿以充分的表现
D.个人与集体是合一的
A
B
C
D
B
[解析] 在个人和集体这个问题上,福莱特并没有因强调调和整合而否定个人。相反,她始终以为,集体应该给个人的意愿以充分的表现。答案为B。
5. 福莱特认为圆环形过程中的互动实质上就是______
A.控制
B.妥协
C.协调
D.冲突
A
B
C
D
A
[解析] 福莱特认为,圆环形过程中的互动的实质就是控制,随着彼此间的互动逐步地形成新的环境,控制也就逐步地实现了。答案为A。
6. “我心灵的家就是国家”出自______
A.泰罗
B.福莱特
C.梅奥
D.巴纳德
A
B
C
D
B
[解析] 福莱特曾说过:“我心灵的家就是国家”。答案为B。
7. 福莱特认为,社会生活的最高表现是______
A.国家
B.群体
C.组织
D.个人
A
B
C
D
A
[解析] 福莱特认为,国家是群体过程的逻辑延伸,是社会生活的最高表现。答案为A。
8. 按照福莱特的观点,有效的领导靠的是______
A.职位
B.个性
C.学历和知识结构
D.在组织内部发挥作用、创造团结的能力
A
B
C
D
D
[解析] 在福莱特看来,有效的领导靠的并不是职位或者个性,而是在组织内部发挥作用、创造团结的能力。答案为D。
9. 福莱特关于真正的民主的概念包括大众的实质参与和______
A.投票箱民主
B.联邦制的政治结构
C.政府的管理体制
D.协作体系
A
B
C
D
B
[解析] 福莱特关于真正的民主的概念包含着两大要素:(1)大众的实质参与;(2)联邦制的政治结构。答案为B。
10. 在福莱特看来,群体______
A.是单纯的一群人或者一个组织成员的简单组合
B.是一个缺乏凝聚力的整体
C.不能改变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D.促成群体的成员间的互相配合、和睦共处
A
B
C
D
D
[解析] 在福莱特看来,群体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可以改变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促成群体的成员间的互相配合、和睦共处。答案为D。
11. 福莱特认为邻里群体身负重任,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
A.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B.鼓励建设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提倡创造性的态度
D.为更广泛的代议制度添砖增瓦
A
B
C
D
D
[解析] 福莱特认为,邻里群体身负重任,其中最重要的是为更广泛的代议制度添砖增瓦。答案为D。
12. 在如何实现工人的参与方面,福莱特认为可以赋予工人所谓的______
A.管理权力
B.职能权力
C.功能权力
D.规定权力
A
B
C
D
C
[解析] 本题是对功能权力概念的考查,属于识记内容。ABD三项的具体内容考生也应掌握。答案为C。
13. 福莱特认为,权力实际上是______的产物。
A.等级
B.合作
C.控制
D.统一
A
B
C
D
B
[解析] 在福莱特看来,权力实际上是合作的产物,是互相推动而不是互相压制的。答案为B。
14. 福莱特认为,企业有着更广泛的社会目的,那就是开辟新的______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生产关系
D.人事关系
A
B
C
D
D
[解析] 福莱特认为,企业不只是牟取利润而已,它有着更广泛的社会目的,那就是开辟新的人事关系。答案为D。
15. 福莱特认为领导应有三大功能,即协调、决定目标以及______
A.预测
B.计划
C.组织
D.管理
A
B
C
D
A
[解析] 按照福莱特的观点,领导应该有三大功能:(1)协调;(2)决定目标;(3)预测。答案为A。
16. 福莱特认为,人之所以要加人某些群体为的是找寻表现自身各种属性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______
A.多元化定律
B.权力原则
C.统一性定律
D.同化定律
A
B
C
D
A
[解析] 本题是对多元化定律概念的考查,属于识记内容。BCD三项的具体内容考生也应掌握。答案为A。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对权威的描述中符合福莱特观点的有______
A.权威在协调过程中产生
B.一个组织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
C.权威是上级授予的
D.权威是多元的
E.权威的最终主人是知识和能力
A
B
C
D
E
ADE
[解析] 福莱特认为权威就在将各种意见统一起来的协调过程中产生。一个组织的权威既非至高无上也不是由上级授予的。实际上,权威是多元的,自下而上积累起来的。权威只是各种活动交错而成的产物,权威只能隶属有知识有经验的人,隶属有能力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答案为ADE。
2. 福莱特认为,社会交往是一种______
A.你来我往的关系
B.圆环形的关系
C.因果关系
D.“你加上我”和“我加上你”的反应
E.个人和社会环境互相影响的关系
A
B
C
D
E
ABDE
[解析] 福莱特认为社会交往不是是一种刺激是因、反应是果的关系。实际上,社会交往是一种你来我往,或者圆环形的关系,是一种个人和社会环境会互相影响的关系。“我从不会对你作出反应,是我加上你在对你加上我作出反应。”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处于和其他成员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答案为ABDE。
3. 下列描述符合福莱特观点的是______
A.良心是私人拥有的
B.良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C.人类是去遵循权利的
D.人类是去创造权利的
E.法律应该融会在社会过程之中
A
B
C
D
E
BDE
[解析] 福莱特提出,所谓的良心并不是私人拥有的,良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人类不是去遵循权利,而是去创造权利。法律应该融会在社会过程之中,而不应该成为保护某些利益的限制力量,应该成为把各种利益扩大和深人的正面的力量。答案为BDE。
4. 福莱特认为,不能通过整合方式解决的有______
A.分歧不可调和
B.双方容易动则争执
C.喜欢一言堂
D.领导惯于玩弄权术
E.缺乏达成整合的技巧
A
B
C
D
E
ABCDE
[解析] 福莱特承认,并不是所有的争端都可以通过整合这种方式来解决。有些分歧确实是不可调和的。还有些其他因素又是不利于走整合这条路子的,比方说,双方容易动则争执;喜欢一言堂,我说了算;当头头的惯于玩弄权术,或者缺乏达成整合的技巧,等等。答案为ABCDE。
5. 福莱特认为真正的民主的概念包含着两大要素,即______
A.先进政党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大众的实质参与
D.联邦制的政治结构
E.现行的代议机构
A
B
C
D
E
CD
[解析] 民主不应该只是记录民意,它的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创造出一个团结一致的局面,为实现集体的意愿而创造性地工作。福莱特认为真正的民主的概念包含着两大要素:一是大众的实质参与;二是联邦制的政治结构。答案为CD。
三、填空题
1. 在福莱特看来,群体过程的核心就是______。
创造
2. 贯穿福莱特学说的是她的两点假设: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态度可以改变,利益可以调和
3. 正是福莱特,果断地和______决裂,把行政学和______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心理学
四、名词解释题
1. 增加权力
所谓增加权力,就是借助群体的力量,尽可能地满足更多的个人需求,从而使整体获得更多的权力。
2. 社会团结
社会团结是在个人和社会一起演变的过程中,各种个人活动交织而成的综合产物。
3. 改造权力
所谓改造权力,就是变“踞人之上的权力”为“与人共享”的权力。
4. 唤起
用福莱特的话来说,“唤起”就是指为某些东西去除束缚,将之解放,从而为实现某些能力和可能性铺平道路。“唤起”有可能创造性地调节不同的利益并进而发现“正值”。
5. 群体
群体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可以改变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促成群体的成员间的互相配合、和睦共处。
6. 进步
所谓的进步实际上就是圆环形的反应过程朝向不断完美的目标的不断迈进,互相间合作的能力大了,就意味着取得进步了。
7. 个性
所谓的个性实际上是一种在整体中找到自己位置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
8. 自由
所谓自由,在福莱特看来,是社会性的,是“个性的和谐而自在的发挥”。
五、简答题
1. 简述福莱特与泰罗在世界观方面的区别。
(1)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其核心是相信通过收集数据就可以找到完成某一任务的最佳途径。泰罗认为,事实是永恒的,不因时间而变化的;今天的事实就是昨天的事实,明天的事实也是如此。
(2)福莱特无法接受这种对世界的静止的看法。她坚持认为:①事实不是静止不变的;②事实本身并没有价值,但是它们可以被附加以价值。简言之,世界是在不断运动着、演变着的。
2. 简述整合失败的后果。
(1)个人的潜力得不到发挥;
(2)这个社会单位的总体实力因而削减;
(3)人事关系紧张,容易被人利用操纵,可以说,于个人于集体,都有弊无利。
3. 简述群体过程与自由的关系。
群体的概念并不排斥自由的概念,随着个人活动范围扩展,意义的增大,自由就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而逐步取得。从这个角度出发,当个人正在举棋不定时,这个人可以说是不自由的,而当个人在由“互相渗透定律”和“整体学说”主导的群体的环境下创造新的机会时,这个人可以说是自由了。套用福莱特的话说,他们之所以自由,是因为他们“通过伙伴关系赢得了他们自己的自由”。所以说,通过树立整体的权威并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和贡献,群体过程实际上寻求的是群体所有成员的自由。
4. 简述邻里群体的作用。
邻里群体使人们能够经常互相接触,促成他们间的相识,进而增进彼此间的日趋了解。比起其他一些自由选择组成的群体,邻里群体为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提供的方式和机会就要多得多了。正因为如此,可以说邻里群体是身负重任的:要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要鼓励建设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提倡创造性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为更广泛的代议制度添砖增瓦。
5. 简述控制的两个方面。
(1)控制意味着多种控制的组合,而不是上面强加下来的控制。
(2)控制更多的是“事实的控制”而不是“人的控制”。也就是说,控制应该以环境的要求为基础,而不是取决于长官意志、个人喜好。
6. 简述福莱特思想与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区别。
(1)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其核心是相信通过收集数据就可以找到完成某任务的最佳途径。泰罗认为,事实是永恒的,不因时间而变化;今天的事实就是昨天的事实,明天的事实也是如此。
(2)福莱特无法接受这种对世界的静止的看法。她坚持认为:第一,事实不是静止不变的,第二,事实本身并没有价值,但是它们可以被附加以价值。简言之,世界是在不断运动着、演变着的。
7. 简述福莱特实行全国性计划的思想。
为了让国家发挥它的正面力量,福莱特主张要实行全国性计划。她认为大规模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进行这样的计划,才是防止动乱的惟一途径,但是,计划和法律一样,也应该是社会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认为,我们应该用协调而不是用强制取代自由放任。不过,这种协调应该是较低层次的各种控制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自上而下片面强加的国家控制。在实行全国性计划的过程中,国家应扮演一种与人方便的角色,帮助在工业界领袖之间建立自愿而直接的联系,以促成工业活动的自我协调。
8. 简述福莱特对“投票箱民主”的看法。
(1)福莱特对现存的所谓“投票箱民主”信心不足。她觉得,民主其实是追逐个人主义的产物,所谓的民主实际上是为某些特殊利益所主宰的。政党独霸加上政商联姻的结果是,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招牌下,个人参与和地方利益都受到排斥。
(2)很明显,福菜特不承认“投票箱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她认为,“投票箱民主”一靠持众聚势,二由几个人说了算,实际上只是把用权武断理性化罢了。在她看来,这种所谓的民主的悲剧在于,我们并没有把握到公众舆论的脉搏,却自以为是、洋洋得意。其实,各种不同意见之间根本就没有过真正的接触,所以也无法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集体的意愿。
六、论述题
1. 试述福莱特关于工人参与组织管理的思想。
(1)在工人是否应该参与一个组织的管理这个问题上,福莱特有所保留。她觉得,这种参与只能是有限的。工人的参与不一定就等于实现工业民主。例如,她就不赞成让工人来选举管理他们的人。她以为,有关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除去工人比较熟悉的以外,没有必要逐一征求他们的看法。
(2)在如何实现工人的参与上,福莱特以为可以赋予工人所谓的“功能权力”。也就是说,工人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和他的本职功能相关的控制权。工人和管理层要携手合作,前者可以协助后者,但不是意在瓜分后者的权力。合作的目的是共同开创新的权力。
(3)如果要实现上述这种参与,使其行之有效,管理部门和劳工阶层双方都要对群体过程有所了解。值得提醒的是,工人参与的并不仅仅是集体谈判的过程。对福莱特而言,集体谈判只是权宜之计,其目的既不是给劳工阶层一点直接的控制权,也无意营造出互相合作的态度,以实现圆环形反应、唤出和整合。
按照她的看法,通过了解各种利益互相依赖的关系、互相渗透的活动、不同意见的整合、工人的参与,会有利于提高群体的责任心。认识到了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存在的这种互助互惠的责任之后,彼此经验的融会贯通才是一个组织的唯一合法的“老板”。
2. 试述对福莱特思想的评价。
(1)福莱特学说的主要问题是她的溢于言表的理想主义。在她的眼里,结合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可以让大家各取所需。可以说,实际上她想构筑的不是一个理想的世界,而是一个可能的世界。我们要考虑的不单是她的构想符不符合人们的愿望,我们更要考虑的是她的构想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变成现实,贯穿福莱特学说的是她的两点假设:
第一,态度可以改变;第二,利益可以调和。这两点都大有商讨的余地。很明显,她对社会、对组织的分析都只是局部的、未经测试的。
(2)尽管如此,是她唤起了人们对整合的重要性的注意,让人们意识到使用整合这种方法可能有助于解决社会冲突。更重要的是,她的思想预示着日后组织行为学的新的发展,可以说,她是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她对理解组织生活所作的实际和潜在的贡献还有待世人去充分认识。
(3)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公共行政学学界把层级结构看成是行政管理的关键。福莱特之后,对这理论提出挑战的大部分著作都是以她的贡献为基础而写成的。人际关系学派的许多杰出的理论家都给她以高度的评价,公认她为第一位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把集体决策看作分析各种组织的关键的学者。
(4)正是福莱特果断地和传统的静态原则论决裂,把行政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力提倡研究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而把行政学推向了更关注人、而不是光强调物的新阶段。她长期致力于研究有关人的心理、领导艺术、权力、权威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三、填空题
1
2
3
四、名词解释题
1
2
3
4
5
6
7
8
五、简答题
1
2
3
4
5
6
7
8
六、论述题
1
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