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简述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各阶段中应如何注意教法。
学习动作初期,即泛化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进入分化阶段,后应特别注意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的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到了巩固阶段,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指导技术理论学习,以便有利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
2. 简述消化系统的构成及如何吸收与消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消化管。其中小肠分化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化出盲肠、结肠和直肠。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最重要的一段,消化作用和全部消化产物的吸收几乎都是在小肠内进行。
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脏和唾液腺,它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
(2)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如牙齿的切割、撕碎,咀嚼肌的咀嚼,肠壁肌肉的蠕动等;化学性消化是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完成的。
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腺、舌下腺、腮腺分泌的唾液可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形成食糜。胃部肌肉的运动和酸性胃液的分泌使食物进一步分解。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长5~7米,肝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等进入小肠,配合小肠的分解运动,将食物充分消化。小肠黏膜的环形褶皱、指状绒毛突起、绒毛上的微绒毛突起等,使得小肠内表面扩大了600倍,大大增大了吸收面积。大肠吸收一部分水和电解质后将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
3. 简述减轻极点反应的措施。
(1)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当的准备活动都能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而减轻极点的反应程度。
(2)极点反应出现时,应当继续坚持运动,并注意加深呼吸和适当控制运动,有助于减轻极点的反应和促使第二次呼吸的出现。
四、教学设计题1. 篮球教材“运球”技术单元的实践课(第一次课)教法设计。
运球技术单元教学建议分4次教学课完成:
(1)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高运球;
(2)原地运球变向、运球急停急起;
(3)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运球转身;
(4)运球与其他技术结合、运球游戏或比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初步建立运球技术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地高、低运球的动作方法和要领,能以较慢的速度做行进间高运球,具有初步的控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断地向新目标发起挑战的精神。
教法设计:
(1)对“运球技术初步认知”教法:教师完整示范原地和行进间高运球技术。
(2)对“动作方法和要领认知”教法:示范、讲解高运球的动作方法;组织学生体验性练习(原地);讲解运球的关键要领:组织学生原地无球动作模仿练习;有球练习,提高学生对运球、控球的感知。
(3)对“高、低运球知识介绍”教法:讲解、示范高运球和低运球的要领和运用区别;分别再组织体验性练习。
(4)以“较慢速度做行进间高运球”教法:讲解行进间高运球的要领(移动速度与推球部位关系);组织练习。
(5)对“具有初步的控球能力”教法:反复练习原地和行进间运球;游戏:两人一组,一人运球,一人抢球;组织行进间运球比赛,看谁运球快,不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