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填空题1. 《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______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______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
2. 《金匮要略方论》被古今医家誉为方书之______,医方之______,治疗杂病的______。
3. 《金匮要略》首创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______的杂病诊疗体系。
4. 《金匮要略》以______为指导思想,以______为主要辨证方法。
5. 《金匮要略》全书有______条论述脉象,为中医脉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7. 《金匮要略》原书各篇大多冠以“病脉证治”之名,提示诊治疾病须______。
8. 《金匮要略》的______篇,属于总论性质,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六、判断题1. 《金匮要略》是只辨证不辨病的。
对 错
B
[解析] 《金匮要略》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金匮要略》各篇篇名均冠以“病脉证治”示人病证结合。
2. 《金匮要略方论》不是《金匮要略》的别名。
对 错
B
[解析] 《金匮要略方论》即后世通行的《金匮要略》。
3. 大黄

虫丸不是扶正与祛邪兼顾的方剂。
对 错
B
[解析] 大黄

虫丸是扶正与祛邪兼顾的方剂,大黄

虫丸是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的代表方。
4. 木防己汤并非攻补兼施,寒热并用之方剂。
对 错
B
[解析] 木防己汤属攻补兼顾、寒热并用的方剂。木防己汤用石膏之寒,桂枝之温(热),木防己之利(攻)水饮,又有人参补气虚。
5. 附子用以回阳救逆者多炮用,不需伍于姜。
对 错
B
[解析] 附子用以回阳救逆者则生用,且需配以干姜。附子用以止痛者则多炮用,不需伍干姜。
6. 《金匮要略》的服药方法没有时间之异。
对 错
B
[解析] 《金匮要略》的服药方法有时间之异。《金匮要略》服药,有选择平旦、空心、空腹、未发(病)前,临发时以及一昼夜中的不同时间。
7. 《金匮要略》用大承气汤治疗五种杂病,因为这些病变都具有大便闭结的主症。
对 错
B
[解析] 仲景首先提出了攻邪“当随其所得”的原则。首篇云:“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医者当随其所得之病因施以恰当治法。
七、简答题1. 简述《金匮要略》诊治杂病的基本论点是什么,它是如何体现的?
原书论述诊治杂病,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认为疾病的证候是整体功能失调和脏腑经络病变的反映。从这一基本论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这一主要精神充分地体现在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例如,在病因、发病和病机传变方面,以脏腑经络分内外,提出了“千般疚难,不越三条”的病因分类;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正气与邪气、人体内部各脏腑问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以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等有关发病和病机传变的理论。在诊断方面,通过四诊举例,结合八纲,把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具体地落实到脏腑经络的病变上,示范性地运用了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这一主要精神,贯穿于全书各篇,在具体病证上也得到体现。例如中风历节病篇,以在络、在经、入腑、入脏对中风病进行辨证;水气病篇,根据水气病形成的内脏根源及其证候,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和肾水。
2. 试举例说明《金匮要略》紧扣病机施治的精神。
紧扣病机、灵活加减、“随证治之”的原则,在原书部分方剂的加减法中也有充分体现,如见寒喘者加麻黄;见烦喘者则加柏实;虚气上逆者即加人参;痛多气逆而呕加橘皮、白术;胃中不和或苦痛者,加芍药;腹满者则加枳实;下有陈寒者加细辛;阳虚有寒者加附子;血虚寒多者加生姜;实热或心热者加大黄;虚热者加白薇;口渴加栝蒌根;热结口渴者加芒硝;风水加术;心下疼痛者加川芎;大虚者加饴糖;出血过多者加地黄;悸者加牡蛎。上述加减,无不以紧扣病机为原则,同时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治疗观点。
3. 哪些治法体现了《金匮要略》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的精神?
《金匮》无论治疗虚、实病证,都反映了“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的精神。如对慢性衰弱性疾病,非常重视脾肾两脏。因脾胃属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如虚劳病篇共载方8首,其中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肾气丸、薯蓣丸6方都以调补脾肾为主。而用攻邪时,也不忘顾护正气。如治水气病腰以下肿主张利小便,腰以上肿予以发汗;对宿食病食积于下者以大承气汤下之,食积在上者用瓜蒂汤吐之,都是依据病邪所在部位就近驱邪,以免损伤正气。此外,使用峻剂逐邪时,或配伍扶正药(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中的大枣);或谨慎遣量(如乌头赤石脂丸、大乌头煎方后分别注明“不知,稍加服”、“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或服药时采取特别的方法(如用枣膏送服皂荚丸),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因逐邪不当而损伤正气。上述内容充分体现了《金匮》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