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龚某,女,32岁。口腔及外阴溃疡反复发作半年,在某院确诊为口一眼一生殖器综合征,曾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现症:口腔黏膜4处溃疡,大阴唇1处溃疡,伴神疲乏力,纳食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徐某,男,56岁。……已患病多日,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一月来,时寒战,时发热,时昏睡,时惊叫,能食时如常人一样,不思食时则汤水不能下咽,大便颇硬,三五日一次。近日觉口渴明显,饮水无度,查血糖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 五、填空题1. 百合病是一种______的疾病。临床症状以神志恍惚不定,______、______、______、感觉失调及口苦、小便赤、______等为特征,以______为正治方。
心肺阴虚内热 饮食 行动 起居 脉微数 百合地黄汤
2. 百合病的主要治法为______、______。
3. “百合病,不经______,病形如初者,______主之。”
6. 狐惑病是一种______所致疾病,临床症状以______为特征。咽喉部蚀烂为______;前后二阴蚀烂为______。
7.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______,目不得闭,卧起不安,______,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______,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______主之。”
9. 狐惑病蚀于下部则咽干,用______外洗;蚀于______,用雄黄外熏。
10. 阴毒与阳毒,治则均以______,______为法,可用______随证加减。
11. ______,______,咽喉痛,见于阴毒病。
六、判断题1. 百合病误用吐法,用百合滑石散治疗。
对 错
B
[解析] 百合病本属心肺阴虚内热之证,是不能使用吐法的。若误用吐法,不仅损伤脾胃之阴,且扰乱肺胃和降之气,当用百合鸡子黄汤滋养肺胃,润燥除烦。
2.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为渴者,只需用百合洗方外洗。
对 错
B
[解析] 百合病历经一月不愈,而见口渴,说明阴虚内热较甚,肺津不布,胃液已伤;此时当内外兼施,在内服汤药的基础上,配以百合洗方外治,共奏清热养阴润燥之效。
3. 百合病除神志、饮食、行动、感觉等表现的异常外,还有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阴虚内热征。
对 错
A
[解析] 百合病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主要证候一为心肺阴虚内热,扰乱神明引起的神志、行为、饮食等失调的症状,另一方面则为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的阴虚内热征。
4. 狐惑酿脓,目赤如鸠眼,用苦参汤治疗。
对 错
B
[解析] 狐惑酿脓,目如鸠眼,用赤豆当归散治疗。
5. 阳毒为疫毒侵袭,血分热盛,故不可再用辛温药物,应投升麻鳖甲汤去蜀椒、雄黄治疗。
对 错
B
[解析] 阳毒为疫毒侵袭,血分热盛,当用升麻鳖甲汤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方中雄黄苦平,清热解毒避秽;蜀椒虽温,但据“火郁发之”之理,可泄上壅之热。
七、简答题1. 如何理解“百脉一宗,悉致其病”?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是对百合病病机的高度概括。人身之血脉,分之为百脉,合之为一宗,由于心主血脉,肺主治节、朝百脉,故心肺为人体百脉之主管和统辖,“一宗”实际上就是指心肺。若心肺功能正常,则气血通畅,百脉调和;若心肺阴虚内热,则气血失调而百脉受累,症状百出,形成百合病。
2. 百合病的临床表现有何特点?如何辨证施治?
百合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变幻不定的证候,包括精神恍惚不定,常默默,饮食、行为和感觉失调现象,如意欲食复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等,都由阴血不足,影响神明所致。二是阴虚内热的证候,即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辨证施治:百合病本证,用百合地黄汤润养心肺、凉血清热;误汗后,用百合知母汤养阴清热、补虚润燥;误下后,用滑石代赭汤清养心肺、和降胃气;误吐后,用百合鸡子汤滋养肺胃、润燥除烦。变渴者,用百合洗方或栝蒌牡蛎散内外同治;变发热者,用百合滑石散养阴清热。
3. 百合病为何容易误用汗、吐、下法来治疗?
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病证,由于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心肺阴虚内热,则百脉俱受其累,而证候百出,临床容易发生误诊而导致误治。如见“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易误诊为寒热表证,因而用汗法来治疗;或将“意欲食复不能食”,“或有不用闻食臭时”误诊为胃肠积滞所致,而误用下法来治疗;或将“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误诊为是痰涎壅滞,或上脘宿食,而误用吐法来治疗。
4. 狐惑病的病因病机如何?临床表现有何特点?如何辨证施治?
狐惑病由湿热虫毒蕴结所致,临床症状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特征,伴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治法是清热解毒除湿,狐惑病发病未久,尚未成脓,用甘草泻心汤清热除湿、扶正解毒;蚀于前阴者用苦参汤外洗;蚀于后阴者用雄黄外熏;狐惑病酿脓者,用赤豆当归散清热渗湿、活血排脓。
5. 甘草泻心汤与赤豆当归散均为治疗狐惑病的内服方,二者有何不同?
二者主证、病机与治法均有所不同。主证:甘草泻心汤所治为狐惑病湿热久郁,化生虫毒,正气渐虚,但未酿脓之证,症见口咽部及前后二阴溃烂,伴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纳食不香等。赤豆当归散治疗狐惑湿热邪毒蕴结不化,局部酿脓之证,症见溃烂外,以目赤如鸠眼,目内外眦色黯黑为主,饮食尚可。病机:甘草泻心汤:湿热虫毒内蕴,兼正气不足;赤豆当归散:湿热邪毒,蕴结酿脓。治法:甘草泻心汤:清热除湿、扶正解毒;赤豆当归散:清热渗湿,活血排脓。
八、病例分析题1. 曾某某,男,56岁,农民。患者神志恍惚多年,中西医治疗无效,证见心慌不宁,劳动中情绪不定,欲动不能动,欲行不能行,心神涣散,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卧寐不安,不耐劳动,遂整日钓鱼养病,惟口苦、口渴、小便黄、舌甚红赤少苔,脉弦略数。(成都中医学院老中医经验整理组.成都中医学院老中医医案·第一集.内部刊发,1977:67)
要求:写出诊断、辨证分析、病机、治法、选方用药。
诊断:百合病。
辨证分析:患者以神志不宁,欲行不能行,卧寐不安为主症,又见口苦、小便黄、舌红少苔,脉数,符合《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5条百合病正治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故诊断为百合病。因心肺阴虚内热,扰乱神明,故出现神志恍惚不定,行动失调现象,如心慌不宁,劳动中情绪不定,欲动不能动,欲行不能行,心神涣散,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卧寐不安;而口苦、小便赤、舌红少苔,脉数是阴虚内热之象。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
治法:润养心肺,凉血清热。
选方用药:百合地黄汤加味。
百合30g、生地黄20g、知母15g、滑石20g。
2. 俞某某,女,30岁。初诊(1977年2月14日),幼年就有口腔溃疡,1976年又发生阴道溃疡,但未加注意。1972年开始,两小腿发现结节性红斑,大如旧时铜币,并且经常发寒热。1973年时以上症状发生最剧,当时血沉50mm/h,血清黏蛋白139mg。住过多家医院,都诊为白塞综合征。服用泼尼松(强的松)3年(来诊时已停服),又用过丙种球蛋白,用后红斑消退,溃疡未愈。1975年摘除扁桃体以后,寒热不再经常发作,但其他诸症还是经常发作。刻诊:精神萎靡,髋、膝关节疼痛,左下齿龈有溃疡一处,大如绿豆,其余未作检查。脉弦细,舌苔淡润。[吴越人.谈狐惑病.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7):25]
要求:写出诊断、辨证分析、病机、治法、选方用药。
诊断:狐惑病。
辨证分析:此属《金匮要略》所谓狐惑病。湿热蒸腐,内犯脏腑,上犯咽喉,下及二阴,故见全身多处溃疡(口腔、外阴、腿部);湿热中阻,脾胃受累,运化失常,则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湿热内困,不能升清,故精神萎靡;湿热下行,阻滞营卫,气血不能上荣,则舌苔淡润。
病机:湿热虫毒内蕴,兼正气不足。
治法:清热除湿,扶正解毒。
选方用药:甘草泻心汤加减。
生甘草30g,党参、生黄芪各20g,炒黄芩10g,银花藤30g,连翘10g,黄连10g,大枣15g,干姜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