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无论是进行革命,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人都要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且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2. 简述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1)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3)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3. 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稳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5. 怎样理解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党的最根本的使命,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大优势。(2)人民当家作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党只有真正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在现代社会中,执政党的权力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转化程序,才能成为管理国家的社会公共权力。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符合法治的原则,使党的执政活动严格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4)总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6.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2)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3)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