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 小雅的父母都是商人,在每次幼儿园组织的“家长沙龙”活动中,小雅的父母总是以忙为借口,不来参加,接送小雅的事情也由保姆来负责,造成了教师与小雅父母沟通不畅的情况。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最有力的支持者,家长亦应是幼儿园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儿童是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家长对幼儿具有幼儿园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幼儿园组织的家园合作项目,有利于增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寻找、商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策略,以达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全方位的监督与掌控,引导幼儿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家园合作也有利于为家长和幼儿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增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感情的深化。
[考点] 本题考查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缕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2. 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母亲是要教会乞丐懂得用自己的力气和能力挣钱。
[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让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母亲的话的意思是:对乞丐来说,不劳动而接受别人的施舍,是降低人格尊严的行为;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得到的钱财和报酬,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的,是光荣的。
[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
母亲是一位有同情心、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同时母亲还是一位自尊自立、很有骨气的人。
[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5. 一天下午,到了离园时间,家长纷纷到班上接孩子,父母还没有到的孩子就在活动室里玩玩具。东东和明明两名幼儿因争抢一支玩具手枪扭打起来,正在与其他家长沟通的老师文珊闻声立即走上前去阻止他们,并没收了玩具手枪,教育他们不能打架。待两名幼儿各自去玩其他玩具后,文珊继续接待来园的家长。此时东东心有不忿,突然跑到明明身后,用力将其推倒,造成明明额头被摔破,缝了四针。
事故发生后,明明的家长要求幼儿园和东东的家长共同承担赔偿责任。但幼儿园认为自己不存在过错,无需承担损害赔偿。而东东的家长则认为,孩子是在幼儿园将人推倒致伤,是教师文珊监管不力造成,应该由幼儿园负全责。
请分析这起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究竟应该由哪一方来承担?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该《办法》第十条第(二)项规定“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从此事故来看,明明受损害的后果是幼儿东东直接造成的,他们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东东是事故的责任者。教师文珊在发现东东和明明之间发生纠纷打闹时,及时劝阻了幼儿间的不当行为,并且对他们进行了教育,尽到了教师和管理教育的职责。东东事后报复伤人是她无法预见和制止的突发行为,所以教师和园方在此事件中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并无过错,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此伤害事故应由致害人承担责任,但造成伤害发生的幼儿东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应由东东的监护人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考点] 本题考查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在幼儿伤害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问题。
三、写作题1. 有一次,我在教室整理东西,班上的韩晨媛小朋友正好走过来,我就对她说:“请你帮我把一个盒子拿过来,好吗?你拿得动吗?”她高兴地说:“我拿得动,老师我来帮你拿吧!”帮我拿好走开时,她看到小朋友就说:“老师也是喜欢我的,老师也是爱我的,还请我帮忙呢!”过了一天,韩晨媛小朋友又对其他小朋友说:“老师不是只喜欢龚益一个,也喜欢我的,还请我帮忙做事呢!”
阅读上述材料,如果你是材料中的这位老师,请以随笔的形式,写下在经历这件事后的感受。
老师同样地爱着我
最近和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我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也是喜欢我的,老师也是爱我的”。这引起了我的重视,孩子们怎么会这样议论呢?
有一次,我在教室整理东西,班上的韩晨媛小朋友正好走过来,我就对她说:“请你帮我把一个盒子拿过来,好吗?你拿得动吗?”她高兴地说:“我拿得动,老师我来帮你拿吧!”帮我拿好走开时,她看到小朋友就说:“老师也是喜欢我的,老师也是爱我的,还请我帮忙呢!”过了一天,韩晨媛小朋友又对其他小朋友说:“老师不是只喜欢龚益一个,也喜欢我的,还请我帮忙做事呢!”
听着孩子的话,我觉得有点心酸,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面向全体幼儿时,可能会对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关心得不够,可能忽略了这部分能力弱的孩子,我们生怕他们能力弱,完成不了老师的任务,可能给他们少了点锻炼的机会,忽视了他们的想法,所以造成了孩子们的误解。在孩子们看来,老师请谁帮忙,就是老师喜欢谁、爱谁,误以为不让他们帮忙就是老师不喜欢他们。其实我们老师的出发点不是这样的,或许我们觉得因人而异,适当保护能力弱的孩子是对他们的爱护,但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也许,我们在工作中有过分的举止,有过激的言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给家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也许,我们在工作中只是为智育而教学,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忽视了情感的培养,使孩子享受不到爱的关怀……
那我们老师怎么样才能做到对孩子们的一视同仁,把爱均衡地分给每个孩子呢?我觉得做好这一点,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又是对我们工作的期望。它使我想到了很多……
爱是一种宽容,爱是一种体贴。对于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多一个鼓励的目光,多一句悄悄的话语,多一次合理的评价,将会给孩子留下爱的回味。
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追求。爱每一个孩子,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老师所追求的,只有孩子们健康快乐了,我们老师的爱才没有白白地付出。
爱是一种给予,爱是一种付出。将自己的身,将自己的心,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孩子,和孩子们共成长、同快乐,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老师以学生为本,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多给孩子一点爱吧。因为只有老师心中有孩子,老师的真爱才能永在。
[解析] 教育随笔是以随笔的形式,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感受和体会,或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的教育应用文书。其形式自由,根据不同目的有多种形式。本题属于写教育实践中的感想感受,写作时只要分析好材料,中心明确,写出真情实感即可,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但要注意写作内容要符合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