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7. A、B、C、D是Na
2SO
3、AgNO
3、HCl、BaCl
2四种无色溶液中的某一种,把它们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A+B→白色沉淀;A+C→白色沉淀;B+C→白色沉淀;
C+D→白色沉淀;B+D→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则上述四种物质按A、B、C、D的顺序是______。
- A.BaCl2、AgNO3、Na2SO3、HCl
- B.AgNO3、HCl、BaCl2、Na2SO
- C.Na2SO3、HCl、AgNO3、BaCl2
- D.BaCl2、Na2SO3、AgNO3、HCl
A B C D
D
[解析] 本题属于不用其他试剂鉴别的题,通过两两反应现象,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由题中物质及其性质知:能与三种物质反应都生成沉淀的只有AgNO3,由此可推知C是AgNO3。能与两种物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有Na2SO3和BaCl2;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a2SO3和HCl,所以,B、D分别是Na2SO3和HCl中的一种,A一定是BaCl2;而B与A、B与C都可生成白色沉淀,B一定是Na2SO3,从而可推断出D为正确选项。
19. 下列各组物质中,因反应条件、用量、浓度等不同而发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是______。
①C与O
2 ②Fe与S ③Na与O
2 ④CO
2与NaOH溶液 ⑤Cu与硝酸 ⑥AgNO
3溶液与氨水
A B C D
A
[解析] 因反应条件、用量、浓度等不同C与O2反应可以生成CO和CO2两种产物;Na与O2反应可以生成Na2O和:Na2O22两种产物;CO2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生成Na2CO3和NaHCO3两种产物;Cu与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有NO与NO2两种;AgNO3溶液与氨水反应可以生成沉淀或者络合物。
二、简答题1.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著名化学特级教师“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
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2)请列举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
(1)可能的原因有: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对教科书的内容及其教学价值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师生活动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少。
(2)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特点;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的条件。
2. 教科书的编写为了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三维目标,教科书选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内容选取与内容组织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1)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5个一级主题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5个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课程标准》中规定的5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课程标准》中设置的5个一级主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从身边的物质及环境入手,学习物质的构成与变化知识,最后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