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2.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乡村”,搞几个样板典型不难,难在让每个村庄都天蓝水净,让每位农民都享受美好家园。绍兴县推进“美丽乡村”,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绍兴是典型的水乡:“出门就遇河,抬脚得用船。”不过,水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意境,还把污染问题一股脑地抛了出来:绍兴县高度发达的印染业,让当地水环境不堪重负。老百姓曾经叹息“钱多起来了,水脏起来了”。从2010年开始,绍兴县提出了“清水工程”,目标是:5年投入22亿元,还清历史欠账,彻底治水,把清水还给全县百姓。
水清成为各级部门年度考核目标重中之重。污水、污泥处理指标提升,一年之内,工业企业污水进管浓度由1600mg/L下降到1000mg/L以下,出水浓度降到110mg/L以下,进管达标企业翻了一倍,225个下水排放口全部封堵。“户改厕、村建池、镇入网”管住农村生活污水。77名“河长”、“路长”走马上任,他们都是政府部门“一把手”或主要负责人,要经常巡查,管住负责的河道路段是否干净,河面上是否垃圾漂浮,有没有排污流入水网。
2.2011年绍兴县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美”口号——“富裕、宜居、洁净、文明”,因此,工作力度要随之跟进。领导小组由一把手领衔,20个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分片督察,44名副局级以上干部担任全县环境整治工作督查指导组成员。评比考核,步步紧跟:县里成立环境卫生考核督察组,每月考核,现场打分;镇里实行环境卫生义务监督队,村民随时对日常环境进行卫生监督,弥补县、镇层面卫生检查的不足;年底评比,“最美村庄”能拿大奖,“最差村庄”一票否决,取消全部补助。
3.配合环境整治,绍兴县提出“幸福水乡文明人”实践活动,出台了十大群体行为规范50条,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依据,让“美丽乡村”由内向外美。“要说环境来之不易,最不易的就是环境卫生意识深入人心。”在这个村干了多年保洁工作的季云珍连连赞同:“以前,从早到晚要不停地捡垃圾。现在最多扫扫落叶和路面的灰尘。你看,这么干净舒适的环境,谁还好意思乱扔?”
村民们不但改掉了不讲卫生的习惯,还自觉加入了整治队伍。在富盛镇,6000多名群众参与了环境整治行动。整治后的环境人人爱惜:村民抽完烟,捏着烟蒂一直走到垃圾箱,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思议。
4.在绍兴,土地要素制约曾是创建美丽乡村的严峻挑战。长年累积形成的“空心村”反映出当地传统建房模式的不科学。建新不拆旧、摊大饼式的农村住房布局造成了村庄外延规模越扩越大,既浪费了土地,又影响了百姓居住的环境。
2012年,绍兴县在不破坏现有农民建房、不新占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先行在齐贤镇齐贤村、孙端镇许家埭村和陶堰镇横旦村开展“空心村”试点改造,并以“空心村”改造为着力点,探索解决农村住房困难的集约型发展新途径,改善村容村貌。截至6月底,除柯桥街道和华舍街道外,全县18个镇(街道、开发区)已选定“空心村”改造21个,改造面积454.6亩,涉及农户1296户。
三、申论要求1.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如何建设“美丽浙江”。
[要求] 思路清晰,表述简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为建设“美丽浙江”,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弥补生态欠账,大力治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二是完善农村环境督察考核制度,加大奖励激励力度,增强领导环境责任感;三是出台建设“美丽中国”的规范,使环境卫生意识深入人心,提高居民素质,提升文明自觉,进而加入到环境整治的实践队伍中;四是突破土地制约,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规划,探索集约型发展途径。
[解析] 第一步:仔细审题,得到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问题+具体的思路
第二步:选择要点并加工要点
1.加大投入力度,治理污水
2.完善督察制度,加大奖励激励力度
3.提高居民素质,提升文明自觉性,使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4.突破土地制约,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规划
第三步:规范书写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