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通信业务发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体系中,通信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其依据的产业划分方法是
。
A.两部门划分法
B.三次产业划分法
C.四次产业分类法
D.五次产业分类法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通信业的产业属性。注意:在三次产业划分法中,通信业属于第三产业。
2. 在进行某地区信息化程度调查时,调查人员统计了“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该调查内容是信息化指数中的
指标。
A.信息量
B.信息主体水平
C.信息系数
D.信息装备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化指数。题中四个选项全部是日本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内容,其中信息主体水平包括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数和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两个二级指标。
3. 网络的外部性有两种类型,其中由于产品使用者的数量增加,使该产品的互补产品价值提高的情形称为
。
A.直接网络外部性
B.负的网络外部性
C.网络效应
D.间接网络外部性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间接网络外部性的概念。
4. 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遵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其中主导产业的变换历程是
。
A.农业—工业—建筑业
B.第—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信息源—信息加工—信息传递
D.农业—林业—服务业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产业分类的演进,或者说社会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顺序。
5. 信息产业中不包括
。
A.电信业
B.建筑业
C.出版业
D.软件业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分类。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其他选项都是信息产业包含的内容。
6. 对于通信行业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呈单调递减,也就是消费者越多、越密集,设施的公用性就
。
A.越低
B.越高
C.发展越迅速
D.发展越缓慢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规模经济性的含义。
7. 邮政通信企业在现有的网点上,运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提供多样化服务,这可以发挥
效应来获得更高效益。
A.规模经济
B.服务经济
C.范围经济
D.网络经济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范围经济性的定义和特点。邮政企业利用邮政大网设施,开办多种业务,会相应降低每一类业务的成本。
8. 以下关于网络外部性说法不正确的表述有
。
A.网络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
B.网络外部性有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两种
C.网络外部性是指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购买这种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
D.网络拥塞是一种负的网络外部性的表现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网络外部性的定义、表明形式以及产生原因。
9. 信息化指数方法从信息量、信息装备率、信息主体水平和信息系数四个方面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其中信息主体水平包含两个指标,即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数和
。
A.人均年使用函件数
B.话机普及率
C.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
D.个人消费中杂费所占比重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化指数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信息主体水平包括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数和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两个二级指标。
10. 应用劳动力结构法测度社会信息化程度,需要通过测算
在总劳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来判断。
A.主导产业就业人口
B.工业产业就业人口
C.信息产业就业人口
D.农业产业就业人口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劳动力结构法的测算思路,哪个产业的劳动就业人口比重最大,哪个产业就成为当时的主导产业,社会经济形态也以该产业命名。
11. 以下
不属于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A.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B.建设全球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
C.推行电子政务
D.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化发展战略。B选项是属于日本e-Japan计划的内容。
12. 以下关于通信产品的服务性的说法
是错误的。
A.用户在进行视频通话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声音和影像,这说明通过技术的进步,通信服务已经实现了有形性
B.通信服务要求端到端的服务,这体现了通信的不可分离性
C.通信产品的不可存储性对通信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组织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D.通信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是由通信服务的无形性和不可分离性决定的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通信产品的服务性。声音和影像是可感知的,但是通信服务的无形性是指通信服务过程中所采用的形式、载体、方式等是不能够感知和触摸的,所以传输信息展示的有形性并不能否定服务的无形性。
13. 随着生产中投入要素的不断增加,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产生不同的规模经济效益。当投入要素增加20%,而产出量增加10%时,
。
A.规模经济效益为零
B.规模经济效益不变
C.规模经济效益减小
D.规模经济效益增加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规模经济效益。如果投入的增加率高于产出的增加率,即为规模经济效益减少。本题投入要素增加20%>产出量增加10%,所以答案是C,规模经济效益减小。
14. 通信行业
又表现为全程全网、联合作业。
A.生产的网络性
B.范围经济性
C.网络外部性
D.规模经济性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通信行业生产的网络性。通信行业生产的网络性又表现为全程全网、联合作业。
15. 在现代产业经济学中,产业是指
。
A.产业工人和产业社会
B.物质资料生产部门
C.介于微观和宏观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组织“集合”
D.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产业的定义。
16. 波拉特法是运用
结构来研究产业的一种方法。
A.国民收入
B.地域
C.劳动力
D.增加值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波拉特法的定义。波拉特法也称作劳动力结构方法,是采用劳动力结构来研究产业的一种方法。
17. 在信息化指数指标体系中,信息系数与
直接相关。
A.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
B.计算机普及率
C.衣、食、住的支出在个人消费中的比例
D.人均年通话次数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化指数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信息系数是指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以外的杂费所占的比重,与C选项的内容互补,两数相加等于1。
18. 对单一产品而言,如果几个行业的联合生产不及一个企业生产同数量更便宜,那么单个企业比多个企业向市场提供同样数量产品更有效率,说明这个行业具有
。
A.自然垄断性
B.规模经济性
C.网络外部性
D.产品的服务性
A
B
C
D
A
[解析] 对单一产品而言,如果几个行业的联合生产不及一个企业生产同数量更便宜,那么单个企业比多个企业向市场提供同样数量产品更有效率,这个行业就具有自然垄断性。
19. 信息化指数方法中,反映了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之外的杂费所占的比重的指标是
。
A.信息量
B.信息装备率
C.信息主体水平
D.信息系数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化指数。信息系数(u),它反映了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之外的杂费所占的比重。如果,衣、食、住在个人的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基本生活水准偏低,信息化程度偏低;反之,衣、食、住在个人的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小,说明基本生活水准偏高,经济余力较大,产生的信息量越大,信息化程度就较高。
20. 信息主体水平是指产生信息的主要来源方面的
所占的比重。
A.装备
B.投入
C.人数
D.能力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主体水平指标。信息主体水平是指产生信息的主要来源方面的人数所占的比重。国外认为第三产业是形成信息的主体产业,所以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越大,信息化指数就越高。同样,人们的教育水平越高,信息量也就越高,这样,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就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 信息量是信息化指数测度方法中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包括
。
A.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
B.电话机普及率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D.人均年通话次数
E.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A
B
C
D
E
ADE
[解析] 信息量包括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年通话次数、每万人报纸期发数、每万人的书籍销售点数、每平方公里人口数五个二级指标。
2. 下列关于网络外部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A.正是由于网络外部性,大多数人在购买办公软件时更倾向于微软的office系统
B.网络外部性通常有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两类
C.随着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快速提高,彩信、彩铃等业务不断发展,这正是通信业直接网络外部性的体现
D.出现网络外部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及网络各组成成分之间的互补性
E.通信业通常只具有正的网络外部性
A
B
C
D
E
AB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网络外部性的概念、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C体现了间接网络外部性。E选项错误,通信业通常具有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3. 信息系数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
A.个人收入情况
B.个人消费结构
C.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的情况
D.人均受教育情况
E.个人的消费嗜好
A
B
C
D
E
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系数。信息系数(u),它反映了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之外的杂费所占的比重。如果,衣、食、住在个人的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基本生活水准偏低,信息化程度偏低;反之,衣、食、住在个人的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小,说明基本生活水准偏高,经济余力较大,产生的信息量越大,信息化程度就较高。
4. 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下列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A.金融业
B.房地产业
C.制造业
D.建筑业
E.邮政业
A
B
C
D
E
ABE
[解析] 本题考查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相关知识。
5. 通信业的产业经济特征是
。
A.规模经济性
B.网络外部性
C.范围经济性
D.生产的网络性
E.普通的服务性
A
B
C
D
E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通信业的产业经济特征。
6. 下列属于信息化指数方法的是
。
A.信息量
B.劳动力结构
C.信息系数
D.信息主体水平
E.信息装备率
A
B
C
D
E
ACDE
[解析] 信息化指数方法包括信息量、信息装备率、信息主体水平和信息系数。
7. 信息化指数方法的优点有
。
A.参数多
B.具有较好的对比性
C.指标统计比较方便
D.计算较简单
E.具有很难的操作性
A
B
C
D
E
BCD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化指数方法的优点。
8. 信息高速公路由以下要素构成
。
A.信息指数
B.信息资源
C.信息处理与控制
D.信息服务对象
E.信息高速通道
A
B
C
D
E
BCDE
[解析] 信息高速公路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信息高速通道、信息资源、信息处理与控制和信息服务对象。
9. 通信业的产品服务性体现在其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产品而非实物产品,其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
。
A.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不可分离
B.劳动成果为实现信息的传递
C.产品的复杂性
D.劳动对象由消费者提供
E.业务的多元化
A
B
C
D
E
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产品服务性的特点,服务产品的五大特性分别是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储存性及无所有权的转移。A体现了不可分离性,B体现了无形性,D体现了无所有权的转移。
10. 关于外部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当消费者从网络中获得的效用不仅来自网络本身,而且还来自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时,便产生了外部性
B.电话的单位价值会随着消费者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网络的价值与其用户消费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D.只要网络自身具有系统性,则就会出现网络的外部性效应
E.当电信业网络发展较快时,手机设备的供应商个数增多,供应品种增多,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增大,这体现了电信网络的直接网络外部性
A
B
C
D
E
AB
[解析] C选项中网络的价值应与其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D选项中,网络外部性效应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和网络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互补性;E选项体现的是间接网络外部性。
11. 通信业的网络性特点体现在
。
A.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成本单调递减
B.全程全网,联合作业
C.通信业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通信网络
D.对通信业的投入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E.通信业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而不是有形商品
A
B
C
D
E
BC
[解析] A体现了规模经济性,D网络外部性,E体现了产品的服务性。
12. 当前通信业发展趋势有
。
A.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
B.传统以话音为主导的通信业,逐步向信息通信业演进
C.通信网络与业务逐渐融合
D.网络设备的供应行业走向分化
E.基于固定和无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提供通信业务
A
B
C
D
E
AB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通信业的发展趋势,A、B体现了融合的趋势,C选项应改为信网络与业务逐渐分化。D体现了分化的趋势,E体现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3. 产业之所以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其原因有
。
A.便于政府扶持薄弱产业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出现
C.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和管理产业活动
D.为了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E.基于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产业经济学
A
B
C
D
E
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产业划分的原因和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出现,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和管理产业活动,就产生了几种不同的产业划分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