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填空题2. 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是______。
3. 生态型是同种生物对不同环境条件产生______适应的结果。
5. 随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______。
6. 在我国华北地区,小麦进入夏季扬花后期,常刮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叫______。
7. 一般来说,物种的生态幅越宽,其分布范围越______。
8. 内禀增长率是种群在最适条件下表现出来的______增长率。
10. 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______两个方面。
11. 黑白瓶法通过测定水体中的______浓度来测定水体的初级生产力。
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包括形态适应、行为适应和生理生化适应。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多种方式协同作用,这一特性称为______。
13. 动物领域的主要特征有排他性、______、替代性。
14. 广义的共生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______。
16. 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不仅是物或物种的基本单位,而且也是构成______的基本单位。
17. 农田防护林带,按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可分为不透风结构林带、______和通风结构林带三种结构类型。
18. 光、热、水、气和养分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_____作用的生态因子。
三、判断题1. 向日葵、甜菜、高粱和棉花属耐酸性植物。
对 错
B
[考点] 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影响
[解析] 向日葵、甜菜、高粱和棉花适宜在pH值为6.0~8.0土壤环境生长,属于“耐碱性”植物。
2. 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对 错
B
[考点]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基本类型
[解析] 物质或元素如氧、二氧化碳、氮、氯、溴、氟等经过气相阶段进入循环。这类气相型物质或元素扩散快、覆盖范围广,易被植物吸收,循环速度快等。硫(s)不属于气相循环。
4.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对 错
B
[考点] 食物链的营养级
[解析] 由于能量由一个营养级向另一个营养级传递时,南于各级生物的自身消耗和各级生物之间的同化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是急剧减少的,所以食物链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有超过六级的。
6. 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对 错
B
[考点] r对策生物增长型
[解析] r对策者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通过高增长率迅速增殖。
7. 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 错
B
[考点] 生态平衡的条件
[解析] 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的多样性、干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环境影响。
8. 海洋是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对 错
B
[考点] 海洋生态系统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
五、论述题1. 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1)磷循环的过程: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
(2)磷循环的主要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3)磷循环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
②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的磷的富集。
③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导致赤潮发生和蓝藻大暴发等。
[考点] 磷循环、水体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