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 生物固氮的过程是将大气中的N
2转化为______
A.

B.N
2O
C.NH
3 D.NO
2 A B C D
C
[考点] 氮循环
[解析] 生物固氮主要由固氮细菌(如根瘤菌)和藻类(如兰绿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
二、填空题1. 在一定时间内,当植物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______。
2. 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3. 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寿命长,这符合______法则。
4. 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生物。
5. 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______、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6.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______首先提出来的。
8. 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______,是群落镶嵌性的主要原因。
9. 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可分为萌芽时期、建立时期、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10. 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______。
11. 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______,食物链长度一般只有四、五级。
12. 水生植物有发达的______,以保证身体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13. 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_____三大类。
15. 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_____群落。
16. 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
18.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______。
19. 爬行动物皮肤干燥,可以不透水,以排泄尿酸来代替排泄尿素和氨,这是该类动物对______的适应表现。
20. 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三、判断题1. 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对 错
B
[考点]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解析] 从区域和景观范围扩展到全球生态,不止研究全球陆地和海洋。
2.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多种生物类型的集合。
对 错
B
[考点] 群落的定义
[解析] 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某个地区或物理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5. 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对 错
B
[考点] 不规则波动
[解析] 飞蝗在我国的大发生没有周期性现象,干旱才是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10. 在大棚生产中,施放O
2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对 错
B
[考点] CO2的生态作用
[解析] 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CO2浓度的高低是影响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植物的光合强度与CO2浓度密切相关,随着空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加大,直至达到光合作用的CO2饱和点。农业生产中增加土壤有机肥是提高土壤和地表CO2浓度的有效方法,在大棚生产中,可人工施放CO2。
五、论述题1. 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①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等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
②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a.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b.调节物利,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③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代谢物为食的小型异养动物和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少数无脊椎动物。分解者的功能是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并归还于环境,被生产者再利用,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 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