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的)
三、判断题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是由我国首创的国际关系准则。
对 错
B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都是《联合国宪章》中的内容,只有第五个原则和平共处是我国提出的。故本题判断错误。
2.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社会制度将永远保持不变。
对 错
B
[解析] “一国两制”所规定,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将长期保持不变,但不是永远保持不变。故本题判断错误。
3. 朝鲜战争延缓了我国解放台湾的步伐。
对 错
A
[解析] 1950年,名将粟裕正在准备解放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进行阻止。后来因美国打到鸭绿江边,我国军队大量入朝作战,解放台湾就此耽搁。此非我国所愿。然不得已也。故本题判断正确。
4. 如果台湾当局长期回避和平统一,我们应当派兵占领台湾。
对 错
B
[解析] 我们对台动武底线是:出现台湾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外国侵占台湾、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如果台湾当局长期回避和平统一,我们应尽力与之谈判,不应急于派兵占领台湾。故本题判断错误。
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对 错
B
[解析] 我们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这样几条:第一,独立自主的原则;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三,保持同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其中,独立自主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特点和基本原则立场。中国人民十分珍惜经过长期奋战才获得的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所以,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问题上,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干涉我国内政。故本题判断错误。
6. 我国应用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处理南沙群岛争端。
对 错
A
[解析] 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平协商,合理解决边界纠纷;求同存异,不纠缠历史旧账,一切向前看;用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办法,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领土、领海争端;应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故本题判断正确。
7. “北京六方会谈”没有阻止朝鲜拥有核武器,因此是失败的。
对 错
B
[解析] “北京六方会谈”的宗旨是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实现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目前,虽然朝鲜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但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而且六轮“北京六方会谈”维护了东北亚6年的和平局面,没有发生冲突。这说明“北京六方会谈”是有成效的,不能说是失败的。只不过由于各方的分歧,“北京六方会谈”没有完全取得成功。故本题判断错误。
8. 经济外交日益成为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头戏。
对 错
A
[解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融合日益紧密,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维护经济安全,促进对外贸易,大力发展经济外交,成为我国外交事业的新发展。故本题判断正确。
9. 日本领导人率内阁参拜靖国神社,是其个人自由,中国政府不应进行抗议。
对 错
B
[解析] 靖国神社供奉着日本历史上为国捐躯的人物,其中包括“二战”时的战犯。如果日本领导人以个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其个人自由,中国政府自然不会干涉。但是,日本领导人率内阁参拜靖国神社,就是明显的政治行为,伤害了亚洲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的感情。因此,中国应该进行抗议。故本题判断错误。
10. 中国应当和俄罗斯结成联盟,共同反对美国霸权。
对 错
B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今天我们还应坚持不结盟的政策。目前美国虽然实力下降,但还是世界最强,且中美经济依赖度提高,与美国决裂得不偿失。中俄目前的关系已经足够友好,无须结盟。故本题判断错误。
四、简答题1. 比较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异同。
第一国际存在于1864—1876年,由马克思领导;第二国际存在于1889—1914年,开始阶段由恩格斯领导,后期受伯恩施坦影响较大。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相同点: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马克思、恩格斯都进行了领导和指导,都对工人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不同点:
(1)第一国际仅限于欧洲范围,第二国际扩展到了北美地区。
(2)第一国际是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第二国际是欧美各国工人政党和组织组成。
(3)第一国际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级组织;第二国际是松散的形式,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
2. 中国应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积极倡导者,胡锦涛同志在多次重要国际场合的讲话,都表达了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真诚愿望。
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多边贸易和金融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鼓励和支持有关各方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
3. 简述我国政府在处理和发展两岸关系等问题中坚持的基本原则。
总结我国政府几十年处理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原则: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尽管在台湾看来是同属中华民国。我们坚决反对的是台湾独立和两个中国。
(2)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两岸本属一家,兵戎相见,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努力寻求两岸和平统一。但是,由于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和台湾独立的危险,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近年来,两岸交流频繁,两岸“三通”已然成为现实,两岸经济关系日趋正常化并向制度化和机制化迈进。
4. 简述中国对南南合作的立场。
发展中国家应从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深入地探索南南合作的多种模式,最大限度地维护共同利益,携手应付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团结,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领域内“游戏规则”的制定,促进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争取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
中国愿在平等互利平等、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的基础上,与南方国家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的援助虽然是有限的,却是真诚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