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5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29
一、选择题
1. 在儒家政治理想中,逊于“大同”社会的是______
A.大道社会
B.小康社会
C.春秋社会
D.战国社会
A
B
C
D
B
[考点] 我国古代文学常识
[解析] 《大同》中的观点认为,所谓“三代之英”的“小康社会”,是“大道既隐”之后,圣人对“礼”特别提倡的时代,是圣人用“礼”(天理)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是稍逊于“大同”的理想社会。
2.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的______
A.效庙歌辞
B.鼓吹曲词
C.杂曲歌辞
D.相和歌辞
A
B
C
D
D
[考点] 作品的出处
[解析] 《陌上桑》选自“汉乐府”,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五言叙事诗。最早见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行》。在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
3.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______
A.李白
B.杜牧
C.王维
D.李商隐
A
B
C
D
C
[考点] 对诗人流派的了解
[解析]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4. 鲁迅的《灯下漫笔》出自其杂文集______
A.《朝花夕拾》
B.《华盖集》
C.《坟》
D.《三闲集》
A
B
C
D
C
[考点] 对名家作品的了解
[解析] 《灯下漫笔》是《春末闲谈》的姊妹篇,出自鲁迅杂文集《坟》。
5.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表达的心情是______
A.思慕贤才
B.礼遇贤才
C.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A
B
C
D
A
[考点] 对诗词句子的理解
[解析] 此句在原诗中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思慕贤才的心情。
6.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______
A.仕途失意
B.羁旅行役之苦
C.伤春惜别
D.怀古叹今之悲
A
B
C
D
B
[考点] 对诗词主旨的掌握
[解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
7.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______
A.培根
B.马克思
C.伏尔泰
D.罗素
A
B
C
D
A
[考点] 作家的相关知识
[解析] 英国著名哲学家、散文家培根强调运用实验的方法揭示自然界的奥妙,推崇“知识就是力量”,因此被马克思誉为“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8. 《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后文人物性格展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A.设置一个让人表演的舞台
B.制造一种急剧动荡的气氛
C.展现一幅人物活动的背景
D.烘托主人公的艰难处境
A
B
C
D
D
[考点] 作品的结构特点
[解析] 《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烘托了主人公在时代更迭中无力把握个人命运,只得随波逐流的艰难处境;二是突出了沙子龙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9. “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出自______
A.《郑伯克段于鄢》
B.《秋水》
C.《寡人之于国也》
D.《种树郭橐驼传》
A
B
C
D
C
[考点] 名句的出处
[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10. 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______
A.《蚀》三部
B.《激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A
B
C
D
B
[考点] 作家作品
[解析]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11. 《礼记》是一部记录言论的书,它主要记录的是______
A.墨家言论
B.法家言论
C.儒家言论
D.诸子百家言论
A
B
C
D
C
[考点] 对古书内容的了解
[解析] 《礼记》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学派关于礼仪制度的论述。
12.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______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B.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C.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
D.沈从文的《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
A
B
C
D
B
[考点]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
[解析] A项中鲁迅的《呐喊》是20世纪初期的作品;C项中的话剧《茶馆》是老舍的作品;D项中《边城》的故事背景在湘西水乡。
13. 《关山月》中表现朝廷对丢失中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
A.几处今宵垂泪痕
B.厩马肥死弓断弦
C.沙头空照征人骨
D.和戎诏下十五年
A
B
C
D
D
[考点] 对诗词内容的掌握
[解析] 和戎诏是宋朝皇帝向金国侵略者求降的诏书,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王之望为金国通问使,与金议和。宋人借“和戎”指对金人的屈膝投降政策。
14. 李商隐《无题》中推己而及对方的一联是______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
B
C
D
C
[考点]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解析]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15. 《行路难》(其一)中运用了典故的诗句是______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A
B
C
D
B
[考点] 对诗句中典故的了解
[解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指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16. 《米龙老爹》一文中的叙述特点是______
A.第一人称自叙
B.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
D.第一、第三人称互换
A
B
C
D
D
[考点] 对现代文叙述特点的掌握
[解析] 《米龙老爹》在叙事方式上的一个特点是第一人称(人物自己的语言)和第三人称(作者的叙述语言)的交互使用。作品先用第三人称对米龙老爹孤胆杀敌、失手被捕的事件作了客观、概括性的叙述和交代,后通过法庭审判让米龙老爹用第一人称回答普军军官的问题。
17. 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______
A.臣侍
汤
药,未曾废离。 汤:菜汤
B.君臣相
顾
,不知所归。 顾:照顾
C.陈力
就
列,不能者止。 就:就近
D.对酒
当
歌,人生几何? 当:应当
A
B
C
D
D
[考点] 文言文词语的解释
[解析] A项中,“汤”应译为“汤药”;B项中,“顾”应译为“看”;C项中,“就”应译为“担任”。
18. 下列句子中的“则”表示顺承关系的是______
A.兵强
则
士勇。
B.既来之,
则
安之。
C.苟有能反是者,
则
又爱之太殷。
D.若是,
则
与吾业者。
A
B
C
D
B
[考点] 文言文词语的含义
[解析] A项“则”是“就”的意思,表示因果关系;C、D项“则”表示假设关系。
1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意动用法的是______
A.左右皆
笑
之,以告。
B.冯谖
客
孟尝君
C.左右以君贱之也,
食
以草具。
D.我尝闻
少
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A
B
C
D
D
[考点] 文言文词语活用
[解析] A项“笑”,嘲笑;B项“客”,作客;C项“食”,给吃;只有D项的加点词“少”的意思是“以……少”,属于意动用法。
20.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中的后句意思是______
A.爱眼前的我
B.可怜眼前的新人
C.爱眼前的新人
D.可怜眼前的我
A
B
C
D
C
[考点] 文言文翻译
[解析] “怜”当“爱”讲,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又将过去对待我的情意,去爱眼前的新人。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
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辟
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举:______
(2)辟:______
(1)举:称举,宣扬。
(2)辟:排斥,抨击。
2. 将“今君实所以见教者”译成现代汉语,并回答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一共有几条。
(1)翻译:这次您用来指教我的。
(2)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一共有五条: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3. 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驳论方法?
作者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对司马光的五点指责一一给予了反驳。
阅读《诗经·氓》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耿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上看,这里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
比兴。
5. 这里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自己婚姻不幸的伤感,对男子变心的愤恨。
6. 这里揭露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揭露了当时社会男女在婚姻制度上不平等的地位。
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7. 这一段中表现了冯谖怎样的个性特征?
冯谖深谋远虑,有政治远见。
8. 冯谖“市义”行为具有怎样的思想意义?
冯谖“市义”行为表现了他具有鲜明强烈的“民本”思想,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9. 这一段中表现了孟尝君怎样的个性特征?对刻画冯谖形象起什么作用?
孟尝君没有政治远见。对刻画冯谖形象起映衬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1. 梁任公指的是谁?他为什么最恶闻“消遣”二字?
梁任公指的是梁启超。他最不愿意听“消遣”两字,他认为这是“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有时间可供消遣。
2. 作者为什么说“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
时间观是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不同的人“打发”时间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人生的志向也不相同。
3. 和珅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和珅说的话有道理。作者认为不能因为他是贪官,就否定了他对人们忙着追名逐利的正确看法。
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4. 在这个段落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与北国之秋对比。
5. 该段落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别指出。
运用排比和比喻句。“……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6. 在这里,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通过南国与北京的秋天的对比,表达了对北京秋天的热爱和眷恋的感情。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7. “悄悄的我走了”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诗人不愿张扬来康桥寻梦,更不愿让人知道个人复杂难言的情感。他与康桥的告别是深沉而又含蓄的。
8. “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诗人什么样的姿态?
一方面说明诗人的洒脱,另一方面也表现诗人对昔日旧情的珍视,不愿意损坏其完好无缺的本质。
9. 最后一节诗与第一节略有重复,其中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再重复,主要表现诗人对故地康桥的那种眷恋和珍视。
四、作文
1.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立意自定,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略。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文言文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四、作文
1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