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1. 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证明联是海关对已实际申报出口并已装运离境的货物所签发的证明文件。
对 错
A
[解析] 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证明联是海关对已实际申报出口并已装运离境的货物所签发的证明文件,是国家税务部门办理出口货物退税手续的重要凭证之一。
2. 如出口商品最终的目的国不同,则需要分单填报。
对 错
B
[解析] 最终目的国(地区)不同的商品,需要分项填报,故此题表述错误。
3. 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从广州起运经新加坡中转运至汉堡,如在新加坡中转时发生了买卖关系,则出口报关单“运抵国(地区)”仍为德国。
对 错
B
[解析] 运抵国(地区)栏目如涉及非直接运输,如在中转地发生了商业性交易,则填写中转国(地区),本题在新加波发生了买卖关系,运抵国(地区)应填写新加坡,而不是德国,故此题表述错误。
4. 从境外进口货物如非集装箱货物,则“集装箱号”栏为空。
对 错
B
[解析] 根据“集装箱号”栏目填写规则,非集装箱货物,应填“0”,而非实际进出境货物采用集装箱运输的,本栏目免予填报,故此题表述错误。
5. 非实际进出境货物,“运输工具名称”栏为空。
对 错
A
[解析] 参考运输工具名称栏目的填报要求的相关规定。
6. 进口货物报关单“批准文号”栏需填写核销单的编号。
对 错
B
[解析] 进口货物报关单“批准文号”栏目免予填报,故此题表述错误。
7. 采用集中申报的归并后的报关单,进口的成交方式必须填写FOB或其代码。
对 错
B
[解析] 采用集中申报的归并后的报关单,进口的成交方式必须为CIF或其代码,出口的成交方式必须为FOB或其代码,故此题表述错误。
8.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外的进口设备,征免栏应填写“全免”。
对 错
B
[解析] 参考减免税进口设备报关单常见填报内容及对应关系表。投资总额外进口的,贸易方式栏填写“一般贸易”,征免栏应当填写“特案”,故此选项表述错误。
9. 海关规定,在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中,经营单位编码第6位数为“8”的单位不得作为经营单位填报。
对 错
A
[解析] 根据报关单“经营单位”栏的特殊填报要求,经营单位编码第6位数为“8”的单位是只有报关权而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不得作为经营单位填报。
10.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有关单证中,英语“VIA”后面跟的名词表示中转地,而“IN TRANSIT TO”后面跟的名词则表示目的地。
对 错
A
[解析] 本题的考点主要涉及“起运国(地区)/运抵国(地区)”栏目填制中相关英文的含义。“VIA”意思为“经由……通过……”,后面跟的名词表示中转地,而“IN TRANSIT TO”意思为“中转运至……”后面跟的名词则表示目的地。
11. 报关单填制中“CIF”、“CFR”、“FOB”等成交方式是中国海关规定的《成交方式代码表》中所指定的成交方式,与《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贸易术语的内涵一致。
对 错
B
[解析] 本题的考点为“成交方式”栏填制的相关内容。成交方式代码表的成交方式与《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贸易术语内涵不一致。如成交方式中的FOB,代表贸易术语为EXW、FCA、FAS、FOB,由此可知不是一个意思。故此题表述错误。
12. 进出口货物报关单“数量及单位”栏必须按海关法定计量单位和成交计量单位填报。成交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不一致的,需填报与海关法定计量转换后的单位及数量,同时还需填报成交计量单位及数量。
对 错
A
[解析] 报关单上的“数量及单位”栏指进出口商品的成交数量及计量单位,以及海关法定计量单位和按照海关法定计量单位计算的数量。海关法定计量单位以《统计商品目录》中规定的计量单位为准。本栏目分三行填报。
(1)《统计商品目录》列明的第一计量单位及数量填报在第一行。
(2)《统计商品目录》列明的第二计量单位及数量填报在第二行,无第二计量单位的,第二行为空。
(3)成交计量单位与《统计商品目录》所列计量单位不一致时,在本栏目第三行填报成交计量单位及数量;成交计量单位与《统计商品目录》计量单位一致时,本栏目第三行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