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 有一个单位组织爱心捐赠,但是规定不接受旧的棉衣和棉被,除非能够提供购买凭证,对此你怎么看?
(1)爱心捐赠是为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利的一面。
(2)捐赠旧棉衣棉被,这种爱心是毋庸置疑的,是值得赞扬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捐赠者所捐赠的衣物,可以说是捐赠人自己已经彻底不需要的,也不排除一些捐赠者是借捐赠活动把自己的废物清理出去。这样的衣物不仅体现不了爱心,还成为了民政部门的负担,欲用不能,欲弃不忍。
(3)在旧棉衣棉被的处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从旧衣物的分拣、打包、搬运到清洗、消毒、打包甚至加工耗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尽管做了诸多处理,但到头来受灾的群众领回的仍然是旧物,既然是献爱心,与其耗费这么大财力人力,结果受捐赠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这项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4)捐赠的旧衣物成为受捐赠地区的负担,是对我们的捐赠道德和观念的一个考验。献爱心,一定要怀着一种真诚的爱心去付诸行动,要让受助者真正从自己的爱心捐赠中受益。像这种捐赠反倒加重了受捐赠地区的负担,是很令人遗憾的。
2. 2010年新年,某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收到一本台历,台历上面印着一些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会对群众说的不文明用语,比如“烦死了”“不会自己看啊”等类似的话语。就怎样在工作中避免对群众说这些不文明用语,谈谈你的看法。
(1)提高个人修养,增强主人翁精神。
(2)明确工作职能,转变观念,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服务意识。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文明用语。接受群众举报,对工作人员使用不文明用语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4)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做到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情去执法、去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树立起公务员队伍的光辉形象。
3. 漫画:画中一个水龙头哗哗地流水,旁边有很多人想出了各种好办法制止这种情况,但都没有人动手去关水龙头,水继续流。说说画中反映的问题和给你的启示。
(1)这个漫画实际上是批判光有想法而不去付诸行动的现象。它告诉我们:对待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不仅要有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而且要把办法上升到实际行动,特别是对于亟待解决的问题或事件,要快速地展开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小,保障人民的最大利益。
(2)作为一名公务员,面对问题时必须要求自己能够找到解决办法,更要力求行动紧跟计划、紧跟方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解决问题。
4. 《三字经》说“孟母择邻”,现在也出现家长围着学校搬家,对此,你怎么看?
(1)“孟母择邻”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而三次迁居的故事。现如今,不少家长纷纷演绎现代版的“孟母择邻”。
(2)透过“择校迁居”现象,可以看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苦心,但我认为这种盲目地“择校迁居”并不值得提倡。家长不惜花大价钱在学校周围买房,不仅促使“学区房”价格飞涨,客观上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康发展,而且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迁居未必能起到孟母的教育作用。
(3)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异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能最终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最主要的因素还取决于孩子自身。家长千辛万苦为给孩子营造在学校附近的成长环境,但如果学生自身不努力,家长的辛苦付出也是徒劳无功的,而且还有可能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
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树立合理正确的教育观念,现代版的“孟母择邻”并不值得提倡。
5.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不是因为事情没有做到而失去自信,而是因为失去自信而事情没有做到”,你怎么看这句话?
(1)要想成就事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有了自信才能产生勇气、力量和毅力。具备了这些,困难才有可能被战胜,目标才有可能达到。当一个又一个看来高不可攀的目标被达到后,自信便会越来越强烈。当然自信绝非自负,更非痴妄,它需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才有意义。
(2)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我们的一生之中,经常会听到有人告诉我们“你是做不到的”,而我们往往信以为真。事实上“你做不到”并不是真理。如果一开始面对事情就没有自信,觉得自己办不到而不敢面对它去放手干,那么就永远没有机会知道自己会把事情干成什么样;或是中途遇到困难,因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而放弃,最终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极大的挫败感,再遇到其他事情时也畏首畏尾。因此,相信每时每刻自己都能行,就一定能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