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应用文写作1. 北京时间2012年8月5日,第30届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华侨大学学子林丹以2:1力克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成功卫冕。校长贾益民在第一时间向林丹发去贺信,祝贺林丹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宝贵的金牌,充分展示了中华健儿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捍卫了中国羽毛球运动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为祖国、为人民、为学校赢得了赞誉、增添了光彩。
请你以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的名义拟写贺信,不少于350字。
贺 信
林丹同学:
欣闻你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卫冕羽毛球男子单打奥运冠军,谨致以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
带着北京奥运会冠军的辉煌和荣耀,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民的殷切重托,在比赛中,你沉着应战,将技术、战术水平和大赛经验发挥得淋漓尽致,再次力挫强手,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宝贵的金牌,充分展示了中华健儿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捍卫了中国羽毛球运动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为祖国、为人民、为学校赢得了赞誉、增添了光彩。
消息传来,华侨大学全体师生无不欢欣鼓舞,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你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不畏强敌、顽强拼搏的精神,必将激励着全校师生为实现学校建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希望你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再铸辉煌!
最后,也向你的家人和教练团队表示亲切的问候!华侨大学全体师生欢迎你的凯旋!
华侨大学校长 贾益民
二〇一二年八月五日
[解析] 上文是以华侨大学校长的名义向该校学生林丹发出的贺信。文章第一段是贺信的背景、原因,第二段概括了林丹在奥运会比赛中的表现,第三段描述了全校师生欣闻林丹夺冠后的热烈反应,同时表达了赞扬、祝贺之意。最后一段提出了祝愿及问候。全文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感情热烈,语言得体;实事求是,语言简洁。
第三部分 现代汉语作文1. 生理学家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让一组健壮的搬运工人搬运重物,连续干4小时,只能勉强装运12.5吨,而且大家都感到非常劳累。一天后,还是让这些人搬运同样的重物,但让他们每干26分钟就休息4分钟,同样干4小时,结果装运了47吨。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现代文,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800字。
休息的艺术
我们常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道出了这样的道理:人不能失去上进的追求。所以,如今的人们在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下,不停地鞭笞着自己工作学习,为生活忙忙碌碌。可当人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一内容,大脑就会疲劳。疲劳很是普遍,但似乎不那么受欢迎。我们或是忍着或是与之斗争,却没有倾听它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它在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休息。
心理学家欧森曾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锯木工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木材,他埋头不停地锯,紧张得不敢休息。好心人士劝他:“我看你的锯子都有点儿钝了,你应该休息一下,磨磨你的锯子吧!”锯木工人却不耐烦地说:“你没看到我有这么多木材要锯吗?哪有时间去磨锯子!”
看罢这则故事,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锯木工人缺乏头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或是处理问题时,都不自觉地陷入这种“锯木工人的困境”中:由于有很多事要做,“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敢浪费丝毫时间,辛勤地埋头苦干,不愿意休息,甚至不愿意去磨利他的“锯子”。
工作中我们兢兢业业,这无可厚非。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强调一个人持之以恒、勤恳工作的同时,还应学会如何有效地休息。须知,休息的重要性并不低于工作的重要性。休息,不仅是为了暂时停下来恢复你的体力,更为了磨利你的“刀”——脑筋或心灵,让你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
如今,睡眠与玩耍并不是我们仅有的休息方式。爱因斯坦曾问:“为什么我最好的灵感总是在早晨刮胡子的时候浮现?”对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来说,“刮胡子”就是他休息的时候。很多人也都有类似的经验。譬如鉴定真假皇冠的阿基米德,他就是在偶然进浴盆洗澡时,灵感突现,想出用水的浮力这一绝妙办法来解决难题的。
对体力劳动者来说,不间断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当地停下来调节一下情绪,让自身的生物节律合拍,才能更好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组身体健壮的工人搬运重物,连续干4小时,只能勉强装运12.5吨,而且大家都感觉非常累。一天后,还是让这些人搬运相同的重物,不同的是,每干26分钟就让他们休息4分钟,这样4小时后,结果装了47吨,其劳动效率提高了3.7倍多!
那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休息呢?惰性的休息往往容易取代积极的休息。医生们对那些在下班后只顾吸烟、喝酒、打牌以消磨时光的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议: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对待生活,从事体育活动、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讲究个人卫生、定期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陶冶性情,这些活动都是很好的休息。另外,适当地变换休息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坐着工作累了,不妨站起来活动活动就能消除疲劳;长时间使用电脑,感觉眼睛疲劳了,遥望一下绿色的树丛就会驱除劳累;看书累了,头昏脑涨,干点儿体力活,就会头脑清晰。经常变换休息方式,使人觉得生活充满情趣,虽然工作的负荷比较重,但有了这种微妙的调剂之后,一切疲劳都将云消雾散。
只有当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好工作的量与度,及时改变不合时宜的行为,使工作与休息交替进行,让自身工作时更有效率,才是真正的休息艺术。
[解析] 本文角度新颖。文章以“休息的艺术”为标题,意在告诉我们,休息也是一种艺术。文章紧紧围绕着主题“休息”行文。开篇以“疲劳”引出我们为何要休息。接着引用了心理学家的故事、爱因斯坦和阿基米德的轶事来说明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与学习。最后,针对现实社会体力工作者与脑力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休息方式,从而点出只有工作与休息交替进行,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享有真正的休息的艺术。
分析材料,同样的工人做同样的事情,在相同的时间内,休息后反而能完成更多的工作。所谓会休息,就是要掌握好工作的量与度,及时改变行为,使工作与休息交替进行,使二者都不过度,这才是积极的休息或称为主动休息。作文可以从劳逸结合、适度休息等立意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