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1. 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有自己的特殊性。
对 错
A
[解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 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昆体良。
对 错
B
[解析] 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3. 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
对 错
A
[解析] 在学校的诸多德育途径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方面起着基础作用,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4. 与中世纪教会教育相比,近代西方教育是一种追求世俗化和回归现实的教育。
对 错
A
[解析] 近代西方教育具有世俗性的特征,与中世纪教会教育相比,近代西方教育是一种追求世俗化和回归现实的教育。
6. 教育社会化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
对 错
A
[解析] 教育社会化直接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全民化。
8.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地模仿。
对 错
B
[解析]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地模仿。
9.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即学校”。
对 错
B
[解析]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10.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对 错
B
[解析] 新课程强调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14. 班级课堂气氛对个人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叫社会助长作用。
对 错
A
[解析] 班级课堂气氛对个人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叫社会助长作用。例如,教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就促进了教师教学艺术性的发挥。
15. 学生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它不仅是再现、继承知识,更是向未知领域进军、不断探索的过程。
对 错
B
[解析] 接受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是通过言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不是创造、发明知识,而是再现、继承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学过程把人类总结的经验接收下来,而不是向未知领域的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