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 教材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难点和关键。
对 错
B
[解析]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地位重要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也有的内容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还有些内容相互干扰,易混、易错。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但教材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也不一定是对一部分知识或解决问题起到决定作用,故教材的重点不一定是难点和关键。
3. 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能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任何调整。
对 错
B
[解析] 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材观,树立起新的教材观。即从“教本教材”向“学本教材”转变,从“唯一课程资源”向“重要课程资源”转变,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存使用教材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要从学生出发,科学合理并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6. 教师板书时,用彩笔将重点内容标识以引起学员关注,这是利用知觉的整体性。
对 错
B
[解析]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故可知教师板书时,用彩笔将重点内容标识以引起学员关注,这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9.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对 错
B
[解析]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陈述清楚,只能借助于某种方法简介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